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晓东

作品数:54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1篇教育
  • 9篇教育思想
  • 8篇主义
  • 8篇教育史
  • 6篇中国教育
  • 5篇中国共产党
  • 5篇教育改革
  • 5篇共产党
  • 5篇国共
  • 4篇素质教育
  • 4篇教育方针
  • 4篇教育史研究
  • 4篇教育质量
  • 4篇国教
  • 4篇国战
  • 3篇新中国
  • 3篇社会
  • 3篇社会主义
  • 3篇毛泽东
  • 3篇教育理论

机构

  • 54篇中央教育科学...
  • 2篇中共中央文献...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 1篇人民教育出版...
  • 1篇中国陶行知研...

作者

  • 54篇方晓东
  • 5篇李新翠
  • 4篇李玉非
  • 2篇刘巧利
  • 2篇毕诚
  • 2篇李水山
  • 2篇滕纯
  • 2篇吕小蓟
  • 2篇王晓燕
  • 2篇徐卫红
  • 2篇陈金芳
  • 2篇王燕
  • 1篇谈松华
  • 1篇李协京
  • 1篇卓晴君
  • 1篇吕型伟
  • 1篇李建忠
  • 1篇郭元婕
  • 1篇闫江涛
  • 1篇郭红霞

传媒

  • 17篇教育史研究辑...
  • 4篇教育研究
  • 4篇人民教育
  • 3篇《教育史研究...
  • 2篇中国教育学刊
  • 2篇高校理论战线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党的文献
  • 1篇教育情报参考
  • 1篇基础教育参考
  • 1篇时事(高中版...
  • 1篇中国教育政策...
  • 1篇刘少奇研究述...

年份

  • 6篇2011
  • 4篇2010
  • 19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贯穿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教育思想的主线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积极地探索和解决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不断地总结人民群众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教育经验,...
方晓东
关键词:教育思想
文献传递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及意义
2004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确立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这一战略的内容,对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晓东
关键词: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旗帜邓小平理论
刘少奇对制定和实施新中国教育方针的贡献被引量:4
1998年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中国教育事业,并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他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对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制定、形成、发展和贯彻执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他...
吕小蓟方晓东
关键词:中国教育方针半工半读普及教育中共中央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改造
美国构建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的尝试——实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
2008年
为了了解全美中小学生在核心课程中的学习成绩,美国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本文将从NAEP建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NAEP数学和阅读评估框架、2007年最新评估结果以及这一评估项目的成绩和问题展开论述。
方晓东李新翠
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聚焦日、德、印、俄四国“卓越大学计划”
2008年
知识社会的到来凸现了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是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这样一个时代特点。
李建忠方晓东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知识社会
一份珍贵的新中国教育史料——《张承先回忆录》出版座谈会发言摘登
2003年
《张承先回忆录》问世后,国务委员陈至立即致信承先同志肯定这本书为中国教育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无疑是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又一贡献。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也致电承先同志,谈了读后感,表达对老前辈的敬意。《张承先回忆录》出版座谈会于9月17日在教育部召开,来自教育界的何东昌、邹时炎、方明、吕型伟、顾明远、陶西平等十几位老领导和专家学者畅谈了阅读这部回忆录的感想。以飨读者。
顾明远何东昌邹时炎方明吕型伟陶西平谈松华郭永福卓晴君吕达刘立德方晓东
关键词:回忆录
中小学“减负”的探索及反思
2010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重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六十年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减负”政策;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积极落实“减负”政策,在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变革、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减负问责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于遏制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倾向的恶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时至今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彻底解决,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倾向,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演变成侵蚀整个社会,影响无数个家庭的顽疾。因此,尽快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关乎民生幸福,并且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度分析和思考。
吴安春方晓东闫江涛
关键词:减负教育实践
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思想研究述评
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思想是马列主义教育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原有教育体制,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战略措施。所谓"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指:一种...
方晓东滕纯
文献传递
创新是教育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6年
江泽民同志的教育创新思想内涵丰富,对于切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方晓东
关键词:教育创新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历史的延续和创新。只有实事求是地描述共和国教育的发展历程,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才能在客观总结共和国教育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规律。
方晓东
关键词:教育史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