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静

作品数:21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麻醉
  • 5篇手术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胆囊
  • 3篇胆囊切除
  • 3篇胆囊切除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胃癌
  • 3篇分化
  • 2篇心肺
  • 2篇心肺转流
  • 2篇心肺转流术
  • 2篇药动学
  • 2篇术后
  • 2篇体外循环
  • 2篇气管
  • 2篇气管插管

机构

  • 20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杭州市红十字...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0篇徐静
  • 7篇钟泰迪
  • 4篇沈凯
  • 3篇方向明
  • 2篇陈齐兴
  • 2篇张相彩
  • 2篇王海宏
  • 2篇汪国香
  • 2篇顾晓静
  • 2篇乔庆
  • 2篇王宇
  • 2篇蔡鑫君
  • 2篇徐颖颖
  • 2篇王怀冲
  • 2篇裘燕
  • 2篇王永清
  • 2篇倪坚军
  • 2篇张琳
  • 1篇李楠
  • 1篇马晓旭

传媒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航天工业...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司洛尔在门诊小手术丙泊酚麻醉中对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复苏的影响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艾司洛尔联合应用于门诊手术丙泊酚麻醉中是否能影响脑电双频指数,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乔庆顾晓静徐静钟泰迪
文献传递
LC-MS/MS法同时测定曲马多和代谢物O-脱甲基曲马多的血药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2014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术后患者应用曲马多后的曲马多和活性代谢物O-脱甲基曲马多(M1)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50μ1以乙腈溶液150μl(含内标氟康唑)沉淀蛋白处理后,采用液.质联用(LC-MS/MS)法进样测定,色谱柱为zorbaxSB-C18,流动相为O.1%甲酸.5mmoVL乙酸铵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m/z分别为曲马多264.2→58.6、M1250.0→58.6、氟康唑307→220。结果:2种待分析物血药浓度均在5~10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RSD均〈10%;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2.26%~100.01%、88.45%~100.60%。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可用于曲马多和M1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张相彩徐颖颖吕小琴徐静汪国香江波王怀冲王宇蔡鑫君张琳倪坚军
关键词:曲马多药动学血药浓度
体外循环对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对单核细胞表面HLA D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16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为试验组 (心内直视术组 ) ,1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 (非心内直视术组 )。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体外循环心肺转流前、体外循环心肺转流后、手术后第 1d、第 3d及第 5d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HLA DR的表达水平 ,同时观察APACHEⅡ评分及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心内直视术组心肺转流后、术后第 1d、第 3dHLA DR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 ,且心肺转流后单核细胞数显著下降 ,单核细胞表面的HLA DR分子数显著下降 (P <0 0 5 )。肺叶切除术组手术后HLA DR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 ,但单核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HLA DR表达阳性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在各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两组相比 ,手术后HLA DR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心内直视组显著低于肺叶切除组。 2例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感染患者于术后第 6dHLA DR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仍低于 4 0 %。结论 心肺转流后机体免疫功能的障碍与单核细胞的功能紧密相关。动态监测单核细胞表面HLA
方向明裘燕徐静王琦王永清陈自力郭继革王海宏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单核细胞HLA-DR抗原体外循环
α-防御素基因和β-防御素基因在外周血白细胞中的不同表达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观察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中α-防御素和β-防御素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及外周血白细胞中α-防御素和β-防御素两大家族基因表达的特征,探讨其在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51名献血员被随机纳入研究中,在体外用100 ng/ml内毒素刺激其外周血白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0、1、3、6、12、24 h时白细胞防御素信使RNA(mRNA)的水平,DNA印迹分析和序列测定法证实核苷酸扩增产物的特异性。结果 在无刺激时,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白细胞均检测到α-防御素1-3 mRNA的转录,而无β-防御素mRNA的转录。内毒素刺激3 h后,88.2%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可检测到β-防御素1 mRNA的转录,39.2%β-防御素2 mRNA表达阳性,并于刺激6 h时β-防御素1和2 mRNA水平达到峰值,而α-防御素1-3 mRNA的水平并无显著性改变。α-防御素1-3基因在外周血白细胞中呈持续性表达,而β-防御素1-2呈可诱导性表达,β-防御素1和2基因的可诱导性表达存在个体间差异。结论 α-防御素和β-防御素的不同表达特征与其基因调控顺式作用成分不同有关,提示两大类防御素在感染免疫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方向明徐静陈齐兴舒强
关键词: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达
普鲁卡因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9例报告
2001年
裘燕徐静
关键词: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Ⅱ~Ⅳ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2、4、8 ng/ml,Ⅰ~Ⅳ组均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2μg/ml,随后每间隔1min增加0.5μg/ml,直至BIS值下降至50.患者意识消失时记录BIS值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BIS值降至50时记录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及异丙酚总用量.结果 与Ⅰ组比较,Ⅲ组和Ⅳ组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升高,异丙酚血浆靶浓度降低,BIS值降至50时异丙酚总用量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降低(P<0.05).结论 复合异丙酚麻醉时,瑞芬太尼适宜血浆靶浓度为4 ng/ml.
徐静王文元钟泰迪
关键词:哌啶类二异丙酚清醒镇静药物释放系统
非住院腹腔镜下胆囊手术的麻醉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4
2000年
钟泰迪方晓王平何非方丁勇章岚徐静曹根元伍伟明
关键词:非住院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麻醉安全性
艾司洛尔应用于门诊手术的镇静麻醉中对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复苏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对门诊手术镇静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门诊接受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年龄18~35岁,ASA I~Ⅱ级.将两组患者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麻醉诱导前E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并以150ug·kg-1·min-1持续静脉给药;C组给予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药物均为芬太尼(1 μg/kg)和丙泊酚(2 mg/kg).观察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丙泊酚总量,手术后睁眼时间和患者达到离院标准的时问.结果 对照组组内在手术开始后1、2、3 min的BIS值和心率比诱导后明显增加(P〈0.05),手术中两组的BIS值和心率组间比较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明显长于艾司洛尔组(P〈0.05).结论 艾司洛尔联合应用于门诊手术的镇静麻醉中时能控制手术伤害性刺激引起的BIS指数升高,减少镇静药物用量,缩短麻醉复苏时间.
乔庆顾晓静徐静钟泰迪
关键词:艾司洛尔镇静麻醉麻醉复苏
Birt-Hogg-Dubé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22年
患者女,55岁。因"体检发现双肾肿物半个月余"入院,行双肾肿物切除。镜下显示肿瘤呈推挤样生长,与正常组织分界清,个别结节内见纤维化玻璃样变的分隔,间质极少。肿瘤细胞排列成腺管状、腺泡状、巢团状,间以丰富的薄壁血管。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部分嗜酸性颗粒状、部分淡染空泡状甚至透明,胞膜清晰;细胞核大,核仁清晰,可见奇异核,双核及核周空晕。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表达PAX8、CD117及SDHB,部分表达细胞角蛋白7。患者外周血基因检测显示FLCN基因第11号外显子1285号碱基位缺失。结合患者胸部CT显示的多发肺大疱及面部的白色丘疹,诊断为Birt-Hogg-Dubé综合征相关肾细胞肿瘤。
徐静金梅王光兰章又云
关键词:肺大疱胸部CT
吸入麻醉药对大鼠肿瘤细胞肺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对大鼠免疫功能及肿瘤细胞肺转移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异氟醚组、地氟醚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大鼠分别吸入七氟醚、异氟醚、地氟醚和空气的混合物2h,对照组大鼠吸入空气2h。每组随机抽取12只在麻醉结束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10^5大鼠乳腺腺癌细胞系(MADB106)肿瘤细胞,3周后检测大鼠肺肿瘤细胞转移数量。其余大鼠在麻醉后24h检测CD3^+、CD4+,CD8^+、CD4^+/CD8^+以及NK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异氟醚组和地氟醚组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活性明显降低,大鼠肺部的肿瘤细胞转移数明显增加(均P〈0.05或0.01)。与七氟醚组和地氟醚组相比,异氟醚组大鼠NK细胞的活性较低,大鼠肺部肿瘤细胞转移数量增加(P〈0.05)。结论七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可以增加肿瘤转移的易感性,机制可能与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关。
徐静马晓旭
关键词:七氟醚异氟醚地氟醚肿瘤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