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震纲

作品数:272 被引量:2,478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6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0篇肿瘤
  • 71篇甲状腺
  • 63篇手术
  • 62篇淋巴
  • 57篇外科
  • 56篇细胞
  • 52篇淋巴结
  • 49篇鳞状
  • 48篇鳞状细胞
  • 42篇头颈
  • 42篇颈部
  • 38篇乳头
  • 38篇乳头状
  • 38篇细胞癌
  • 38篇腺肿瘤
  • 37篇鳞状细胞癌
  • 35篇预后
  • 35篇切除
  • 32篇外科手术
  • 28篇切除术

机构

  • 219篇中国医学科学...
  • 49篇北京协和医学...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作者

  • 272篇徐震纲
  • 187篇唐平章
  • 80篇张彬
  • 61篇祁永发
  • 46篇李正江
  • 41篇吴跃煌
  • 40篇安常明
  • 39篇刘绍严
  • 39篇王晓雷
  • 35篇张宗敏
  • 27篇鄢丹桂
  • 25篇刘文胜
  • 23篇屠规益
  • 18篇刘杰
  • 13篇张永侠
  • 13篇李德志
  • 12篇万经海
  • 11篇殷玉林
  • 11篇高黎
  • 11篇黄辉

传媒

  • 68篇中华耳鼻咽喉...
  • 28篇中华肿瘤杂志
  • 20篇中华耳鼻咽喉...
  • 17篇中国耳鼻咽喉...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5篇耳鼻咽喉(头...
  • 5篇中国口腔颌面...
  • 4篇中国耳鼻咽喉...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2013国际...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3篇癌症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国医刊
  • 3篇癌症进展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10篇2017
  • 9篇2016
  • 10篇2015
  • 12篇2014
  • 22篇2013
  • 11篇2012
  • 28篇2011
  • 23篇2010
  • 22篇2009
  • 17篇2008
  • 12篇2007
  • 19篇2006
  • 18篇2005
  • 13篇2004
  • 12篇2003
  • 7篇2002
  • 9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2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周边穿支皮瓣作为股前外侧皮瓣皮穿支血管缺失时的替代方案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当股前外侧皮瓣可用皮穿支血管(简称皮穿支)缺失时,应用周边穿支皮瓣作为替代方案完成修复过程。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8例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在股前外侧皮瓣制备中发现皮穿支缺失或不足,尝试采用同侧阔筋膜张肌皮瓣(5例),股前内侧皮瓣(3例)进行替代。结果全部8例替代皮瓣的制备均获得成功,无需再次选择新的供区。皮瓣制备时间50~85min。5例阔筋膜张肌皮瓣血管蒂长度6~10cm,血管蒂动脉外径2.5~3.0mm,静脉外径2.5~3.5mm。3例股前内侧皮瓣中,血管蒂长度10-15cm,1例采用股直肌支为蒂,动静脉外径均为1.0mm,另两例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动脉外径分别为3.5和3.0mm,静脉外径均为3.5mm。7例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例植皮。8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供区并发症。结论阔筋膜张肌皮瓣和股前内侧皮瓣可作为股前外侧皮瓣可用皮穿支缺失时的良好替代方案。
刘杰张彬李德志倪松安常明徐震纲刘绍严
关键词:外科皮瓣头颈部肿瘤鳞状细胞
195例老年甲状腺癌的外科处理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李德志吴跃煌徐震纲
关键词:甲状腺癌老年外科处理预后
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状细胞癌的挽救手术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10年来对 5 7例侵及颈总或颈内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癌患者实施外科治疗的病例资料及术后生存情况。 4 8例患者术中可将肿瘤由颈动脉壁剥离而保留颈动脉 ;9例肿瘤已侵到动脉壁中膜层而切除动脉 ,术中不作动脉切除后的Ⅰ期动脉重建术。对手术中认为肿瘤残留和术前未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或放疗剂量不足 70Gy的患者 ,进行术后放疗 4 0~ 70Gy。结果  5 7例患者中 4例长期生存 ;5 3例死亡 ,死于术后多器官衰竭 1例 ,死于局部复发 10例 ,颈部复发 19例 ,远处转移 14例 ,颈总动脉出血 7例 ,非肿瘤因素 2例。用Kaplan Meier生存率统计法计算 ,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13个月 ;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1 8%、19 6 %、12 5 %、8 3%。术中肉眼切净与肉眼残留的复发率分别为 2 6 7%、5 0 0 % ;2年生存率分别为 2 2 2 %、0。椎前组织受侵与椎前组织未受侵的术后复发率为 76 0 %、2 8 3% ,2年生存率为 12 0 %、2 5 0 %。术后放疗与未放疗的复发率分别为 4 6 4 %、73 1% ;2年生存率分别为 2 1 4 %、15 4 %。结论 对于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癌患者 。
边学徐震纲祁永发唐平章
关键词:颈动脉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挽救疗法
癌的诊治 第十四讲:喉癌的治疗进展被引量:3
1995年
徐震纲屠规益
关键词:喉肿瘤外科手术放射疗法
术前同期放化与单纯放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Ⅲ期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比较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治疗中术前同期放化疗是否优于术前单纯放疗。方法2002--2008年间157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入术前同期放化组(81例)和术前单放组(76例),化疗方案为顺铂30mg/m^2(1次/周),放疗Dr50Gy时原发灶疗效达到或者接近完全缓解以及未达完全缓解但患者拒绝手术者继续放疗至根治量70Gy,原发灶疗效未达到或接近完全缓解者休息1个月后行手术治疗。放疗D,50Gy时淋巴结未能达完全缓解和N,期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随访率为98.1%,随访满5年者91例,同期放化组46例、单放组45例。头颈部鳞癌患者术前同期放化组和术前单放组的5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3%和50%(X^2=0.40,P=0.528)、46%和38%(X^2=0.48,P=0.490)、41%和35%(X^2=0.29,P=0.593)、76%和65%(X^2=3.38,P=0.066)。下咽癌和喉癌患者术前同期放化组、术前单放组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8%、60%(X^2=5.99,P:0.014)。结论在此化疗条件下,头颈部鳞癌术前同期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比较未能提高总生存率;下咽癌和喉癌中术前同期放化疗提高了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易俊林高黎徐震纲黄晓东刘绍严罗京伟王晓雷李素艳肖建平张世平王凯曲媛徐国镇
关键词:头颈部鳞癌局部晚期放射疗法术前
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中央区淋巴转移的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Ⅵ区)淋巴转移规律及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初治的cNO甲状腺乳头状癌并行中央区淋巴清扫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多中心病灶、被膜外侵、肿瘤大小、部位与中央区淋巴转移的关系.影响中央区淋巴转移率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 x2检验,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颈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 cNO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转移率为59.2%(64/108),年龄小于45岁、甲状腺被膜受侵、肿瘤直径>3 cm是中央区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5.514、5.610和3.122,P值均<0.05).本组中央区淋巴清扫喉返神经暂时性麻痹发生率为1.8%(2/108).术后暂时性低钙发生率为4.6%(5/108),永久性低钙发生率为0.9%(1/108).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6例患者颈侧复发转移,2例局部复发,其中1例患者局部复发后死亡.5年颈侧复发率、生存率分别为4.8%、99.1%.结论 cNO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转移率高,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建议对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中央区淋巴清扫.
鄢丹桂张彬王军轶徐震纲唐平章
关键词:淋巴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术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扁桃体癌患者临床特征及p16和p53蛋白表达情况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总结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关扁桃体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特点及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人组条件的61例扁桃体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HPVSPF10PCR/DEIA检测和LiPA分型方法进行HPV-DNA检测及分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6及p5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61例扁桃体鳞癌患者中,男55例,女6例;中位发病年龄57岁。肿瘤临床分期为I期0例,Ⅱ期7例,Ⅲ期10例,Ⅳ期44例。肿瘤的分化程度为高分化2l例,中分化19例,低分化21例。扁桃体鳞癌HPV总感染率为29.5%(18/61),男性14例,女性4例,其中HPV-16亚型占全部感染的72.2%(13/18)。HPV相关扁桃体鳞癌女性患者比例高于非HPV相关扁桃体鳞癌(22.2%比4.7%),且更易发生于非吸烟及非饮酒患者(吸烟:50.0%比79.1%,x2=5.155,P=0.023;酗酒:27.8%比51.2%,x2=4.346,P=0.037)。HPV相关扁桃体鳞癌p16蛋白多为高表达(88.9%比16.3%,x2=28.481,P=0.000),而p53蛋白多为低表达(72.7%比46.5%,x2=5.028,P=0.025)。Kaplan—Meier法计算HPV相关扁桃体鳞癌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7%和78.9%,明显高于非HPV相关扁桃体鳞癌的3年总生存率49.5%和5年生存率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39,P=0.003)。结论HPV相关扁桃体鳞癌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改变,且预后显著好于非HPV相关扁桃体鳞癌。
张永侠张彬周慧芳刘文胜陈汶徐震纲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扁桃体肿瘤蛋白质P16蛋白质P53
62例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及预后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治疗的62例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62例患者均为鳞癌,其中Ⅰ~Ⅱ期10例,Ⅲ期24例,Ⅳ期28例。单纯手术治疗26例,综合治疗36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Log 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9.6%,其中Ⅰ~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7.5%,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1.3%,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前有手术史和无手术史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9.9%和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术后复发患者和无术后复发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7.6%和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2.4%,综合治疗患者为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恶变前手术史、颅底和(或)眶内容物侵犯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与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恶变前手术史为影响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远处转移是重要的死亡原因,其中肺部转移最多见。结论影响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恶变前手术史,远处转移是鼻腔鼻窦恶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梁青壮吴跃煌李德志徐震纲
关键词:鼻肿瘤预后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erbB-2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 carcinoma, SCC)中c- erbB -2 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舌SCC -76 例临床病理资料。对常规HE染色检测证实有肿瘤及瘤旁正常黏膜同时存在的原始蜡块连续切片2张,1 张c erbB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 张备用。结果: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c- erbB- 2 阳性者49 例(64 .5%),瘤旁黏膜阳性者15 例( 19. 7%)。c erbB 2基因过度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 erbB -2与舌SCC的转移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 01;c- erbB- 2基因异常表达与舌SCC分期有相关性,P<0 05;c- erbB- 2基因异常表达与舌SCC分级无相关性。c- erbB- 2基因异常表达与舌SCC大小、原发灶的控制、性别、年龄无相关性;c -erbB- 2基因异常表达与局部复发无相关性。结论:在舌SCC中c- erbB- 2基因过度表达可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有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可能性。
张宗敏徐震纲赵清正李爱东唐平章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腺髓样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并对其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82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39例,女性43例;年龄16~77岁,中位年龄46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降钙素、嗜铬素、神经元烯醇化酶的表达水平,其中24例标本行降钙素水平检测。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28例,甲状腺残叶切除24例,甲状腺全切除16例,单纯行颈清扫术及上纵隔淋巴清扫术14例。82例中行气管食管沟清扫68例;行单侧颈清扫53例,双侧颈清扫11例,经颈部上纵隔淋巴清扫13例,胸骨劈开上纵隔淋巴清扫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降钙素表达率最高,为95.8%,嗜铬素表达率为88.9%,神经元烯醇化酶表达率为80.0%。颈部淋巴转移率68.8%,Ⅱ区、Ⅲ区、Ⅳ区、V区和Ⅵ区淋巴转移率分别为27.3%、47.7%、59.1%、11.4%和52.3%。总的5年生存率为87.8%,总的局部复发率为7.3%,对侧腺叶复发率为5.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科规范手术是甲状腺髓样癌治疗的主要方式;单侧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首次治疗时应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访,而对于双侧病灶或家族型者应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监测降钙素水平在甲状腺髓样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张再兴李正江唐平章徐震纲张宗敏安常明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髓样预后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