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维佳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茵陈
  • 5篇茵陈蒿
  • 5篇茵陈蒿汤
  • 4篇代谢
  • 4篇脂肪
  • 4篇脂质
  • 4篇脂质代谢
  • 4篇均匀设计
  • 3篇脂肪肝
  • 2篇代谢紊乱
  • 2篇代谢异常
  • 2篇诱导大鼠
  • 2篇脂质代谢紊乱
  • 2篇脂质代谢异常
  • 2篇中药
  • 2篇抗脂肪肝
  • 2篇高脂
  • 2篇高脂饮食
  • 1篇血症
  • 1篇游离脂肪

机构

  • 6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篇周海虹
  • 6篇徐维佳
  • 6篇陈少东
  • 5篇范应
  • 2篇李刚
  • 1篇林锦培
  • 1篇李晶
  • 1篇李雪梅
  • 1篇林曼婷
  • 1篇刘益华

传媒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第二十次全国...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茵陈蒿汤调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经方茵陈蒿汤调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给予高脂肪饮食喂养共12周,茵陈蒿汤组从造模第6周起给予茵陈蒿汤...
陈少东范应徐维佳周海虹
文献传递
均匀设计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33
2010年
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是一种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的试验设计方法,其在减少试验次数、防止试验意外和便于现代统计数据处理方面具有优势,较之以往的试验设计方法更加方便、可操作性强、预测性好,为中药复方的配伍理论研究及制剂工艺优化展开了一条新的探索思路和方法。但是均匀设计的应用在指标评价、复方药物(因素)范围的选择、因素和水平的设定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等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该法在中药复方的研究运用尚有很大空间可待发展。
徐维佳周海虹陈少东
关键词:均匀设计中药复方
基于均匀设计的茵陈蒿汤抗脂肪肝脂质代谢异常的效应组分筛选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法"筛选茵陈蒿汤抗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的效应组分及其最优剂量配比,探讨揭示复方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的研究方法。方法:将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进行分组设计,分为6种中药组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
陈少东徐维佳范应周海虹李刚
关键词:茵陈蒿汤脂肪肝脂质代谢均匀设计
文献传递
均匀设计法筛选茵陈蒿汤抗脂肪肝脂质代谢异常的效应组分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法筛选茵陈蒿汤抗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的效应组分及其最优剂量配比,探讨揭示复方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的研究方法。方法:将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进行分组设计,分为6种中药组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并以血清三酰甘油(TG)、肝组织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测定作为筛选指标,分析不同作用途径的效应组分及其最优剂量配比。结果:较之正常组,模型组血清TG、LDL和肝组织TG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0.01),肝组织存在明显脂肪变性;各药物纽上述脂肪病理改变程度均明显减轻。根据均匀设计实验逐步回归分析,降低血清TG和降低肝组织TG的效应组分分别是茵陈、栀子。而茵陈与大黄对降低血清LDL有明显疗效,以茵陈0.3g+大黄0.15g为最优剂量组合。结论:茵陈蒿汤通过多途径调节脂肪肝的脂质代谢,其不同作用途径存在特定的效应组分及相应的最优剂量配比。
徐维佳范应陈少东周海虹李刚
关键词:茵陈蒿汤脂肪肝脂质代谢均匀设计
茵陈蒿汤调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探讨经方茵陈蒿汤调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0周,茵陈蒿汤组第6周起给予茵陈蒿汤灌胃5周。10周后处死大鼠,收集标本,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Ch)含量,肝组织TG含量,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茵陈蒿汤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G、LDL-C、Ch含量,增加血清HDL-C含量,显著降低肝脏TG含量,改善肝组织脂质沉积的病理状态。结论:茵陈蒿汤能够有效的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脂质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是促进HDL-C合成,减少Ch、TG、LDL-C在体内的蓄积。
林曼婷范应陈少东徐维佳周海虹李晶刘益华
关键词:茵陈蒿汤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脂肪肝
茵陈蒿汤抗游离脂肪酸对HepG2细胞脂毒性作用的效应中药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对游离脂肪酸(FFA)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脂肪沉积和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茵陈蒿汤的效应中药或组合。方法:采用FFA诱导HepG2细胞脂肪沉积和TNF-α分泌的体外细胞模型和药物血清技术,运用数学模型"均匀设计法",根据复方中的3味中药(茵陈、栀子、大黄),选用U7(76)表进行组方设计所得6种中药组合进行干预,以对甘油三酯(TG)及TNF-α的抑制效应作为考察指标,筛选效应中药或组合,并重新区间分组验证。结果:茵陈和栀子在高剂量组合时有显著降低细胞TG及TNF-α含量的效应,与全方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单一茵陈也可显著降低细胞TG及TNF-α含量。结论:茵陈及其与栀子的组合是茵陈蒿汤抑制FFA诱导HepG2细胞脂肪沉积和TNF-α分泌作用的效应中药。
陈少东周海虹李雪梅林锦培范应徐维佳
关键词:茵陈蒿汤HEPG2细胞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均匀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