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益华

作品数:4 被引量:85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代谢
  • 2篇茵陈
  • 2篇茵陈蒿
  • 2篇茵陈蒿汤
  • 2篇脂肪
  • 2篇脂质
  • 2篇脂质代谢
  • 2篇栀子
  • 1篇代谢紊乱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酶
  • 1篇血清酶学
  • 1篇血症
  • 1篇应激性
  • 1篇应激性胃溃疡
  • 1篇诱导大鼠
  • 1篇增殖
  • 1篇脂肪肝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篇刘益华
  • 3篇周海虹
  • 3篇李晶
  • 3篇林曼婷
  • 3篇陈少东
  • 1篇徐维佳
  • 1篇范应

传媒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栀子有效成分栀子苷的现代研究进展被引量:56
2012年
目的对栀子苷的现代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栀子苷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综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栀子苷的分离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药理学与毒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概述。结果栀子苷存在广泛的药理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结论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栀子苷的用量控制和吸收方式以及毒性和保护作用的确切机制,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式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与开发。
刘益华李晶林曼婷周海虹陈少东
关键词:栀子栀子苷环烯醚萜类
茵陈蒿汤调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探讨经方茵陈蒿汤调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0周,茵陈蒿汤组第6周起给予茵陈蒿汤灌胃5周。10周后处死大鼠,收集标本,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Ch)含量,肝组织TG含量,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茵陈蒿汤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G、LDL-C、Ch含量,增加血清HDL-C含量,显著降低肝脏TG含量,改善肝组织脂质沉积的病理状态。结论:茵陈蒿汤能够有效的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脂质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是促进HDL-C合成,减少Ch、TG、LDL-C在体内的蓄积。
林曼婷范应陈少东徐维佳周海虹李晶刘益华
关键词:茵陈蒿汤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脂肪肝
艾灸胃经穴调节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足三里、梁门(穴位)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的胃黏膜损伤情况、胃组织HE染色形态学情况以及胃组织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信号蛋白MAPK1、pERK2、PI3K、AKT、PAK1与TNF-α、Apaf-1、Cas...
刘益华
关键词:应激性胃溃疡胃黏膜细胞
文献传递
栀子与茵陈蒿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代谢及血清酶学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比较栀子与茵陈蒿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代谢及血清酶学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自造模第6周起,28只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栀子组、茵陈蒿汤组和易善复组,每组7只,灌胃饮用水或给药5周。通过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肝功酶试剂盒及血脂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存在明显脂肪变性,并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T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栀子组、茵陈蒿汤组大鼠肝脂肪变性及炎症反应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肝组织TG、血清TG、TC含量、血清ALT、AST活性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HDL-C则显著升高(P<0.01);栀子组在降低血清ALT及血清TC含量方面优于茵陈蒿汤组(P<0.05,P<0.01)。结论:栀子与茵陈蒿汤均能明显改善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干预作用,而栀子在改善胆固醇代谢及抗炎症损伤方面,效果优于茵陈蒿汤。
李晶刘益华林曼婷陈少东周海虹
关键词:茵陈蒿汤栀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