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世定

作品数:15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瘤
  • 5篇颅内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 4篇血管
  • 4篇栓塞
  • 3篇血管内治疗
  • 2篇单纯疱疹
  • 2篇单纯疱疹病毒
  • 2篇弹簧
  • 2篇弹簧圈
  • 2篇动静脉
  • 2篇动静脉畸形
  • 2篇栓塞疗法
  • 2篇栓塞治疗
  • 2篇卒中
  • 2篇疱疹
  • 2篇疗法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机构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4篇徐世定
  • 9篇李明华
  • 6篇顾斌贤
  • 5篇王珏
  • 4篇陈君彦
  • 3篇王武
  • 3篇程英升
  • 2篇陆学胜
  • 2篇徐涛
  • 2篇许奕
  • 2篇沈洁
  • 2篇张进
  • 2篇项静燕
  • 2篇刘建民
  • 1篇何鸿渊
  • 1篇赵培荣
  • 1篇郑惠民
  • 1篇陈旭
  • 1篇朱珠华
  • 1篇张惠箴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胸段脊椎放线菌感染伴脊髓压迫症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脊椎放线菌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颈胸段脊椎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3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无明显感染证据。3例MRI均显示颈胸段病变,椎体骨质破坏,硬膜外软组织肿块伴脊髓压迫。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3例均为放线菌感染,其中2例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伴微脓肿形成,1例表现为硬膜外脓肿。术后随访,3例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脊椎放线菌感染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联合脓肿清除、椎管内减压术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对伴有脊髓压迫症的患者有效。
王珏杜倬婴张培蕾李明华徐世定
关键词:脊椎脊髓压迫症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回顾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性(HSV)脑炎的MR成像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39.5岁)经脑脊液PCR证实的HSV脑炎患者,采用高磁场(1.0T)磁共振扫描仪,以自旋回波序列行横断/冠状面T1加权、质子加权、T2加权成像和注造影剂后T1加权成像。结果:10例中,8例MR像存在异常信号(广泛、多发、双侧者6例,局灶改变2例)。T1加权像呈均质低信号5例,该5例在T2加权像呈均质高信号,提示病理上病灶区坏死,伴周围水肿;3例T1加权像呈片状低信号内伴脑回状高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质信号,病理上代表出血;增强后T1加权像呈脑回状强化3例,1例呈结节状改变。结论:以颞叶、岛叶、额底分布为主(尤其为扣带回受累)的多发病灶、伴脑回状出血和强化是HSV脑炎的特征性MR成像表现。不典型表现须与脑瘤、脑梗塞和其它类型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
徐世定李明华王皖朱珠华何鸿渊乔瑞华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脑炎NMR成像
颅内动脉瘤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破裂的可能性及其对策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破裂动脉瘤在电解脱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术中再次破裂的可能性及其相应措施。方法  15 9例颅内动脉瘤施行GDC栓塞时 ,发生术中再次破裂 7例。女 5例 ,男 2例 ,平均年龄 4 6 9岁。 7例中微导丝原性破裂 1例 ,弹簧丝原性破裂 3例 ,微导管原性破裂 2例 ,弹簧圈填塞过度性破裂 1例。结果  3例弹簧丝原性破裂和 2例微导管原性破裂均施行GDC继续填塞或调整微导管位置后继续填塞 ,直至瘤腔致密填塞。该 5例中 4例术后完全康复 ,1例残留一侧下肢不灵便 ;1例微导丝原性破裂和 1例弹簧圈过度填塞性破裂 ,因术中出血过多致死亡。结论 颅内动脉瘤GDC栓塞中发生动脉瘤破裂难以避免 ,操作者经验与发生率成反比 ,材料选择合适可降低其发生率 ,破裂发生后继续GDC填塞可达到完全填塞、愈复。
李明华顾斌贤程英升方淳王武徐涛徐世定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
电解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导致脑血管堵塞临床分析
2004年
赖小彪李明华顾斌贤方淳王武徐世定
关键词:电解脱弹簧圈GDC颅内动脉瘤肿瘤
颅内动脉瘤可解脱弹簧栓塞治疗——附28例分析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比较评价 MDS 和 GDC 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材料和方法:28例颅内动脉瘤(宽颈动脉瘤6例,狭颈动脉瘤22例)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治疗,其中 MDS 栓塞9例,GDC 栓塞19例。术后即时和6个月后作血管造影以评价其栓塞效果。结果:28例经血管治疗手术成功26例,失败2例。在用 MDS 栓塞成功的8例中,完全栓塞2例(25%),大部栓塞(栓塞范围>70%)3例(38%),部分栓塞(栓塞范围<70%)3例(38%)。在用 GDC 栓塞成功的18例中,完全栓塞12例(67%),大部栓塞4例(22%),部份栓塞2例(11%)。术后6个月随访血管造影7例,无1例显示动脉瘤再开放。术后血栓形成发生2例,1例2周后完全恢复,另1例留有永久后遗症。1例手术失败,因动脉瘤再次破裂1周后死亡。结论:在狭颈动脉瘤,经血管治疗技术可完全闭塞动脉瘤腔,GDC 的可操作性和治疗效果要优于 MDS。
李明华陈君彦顾斌贤程英升赵培荣陆学胜徐世定
关键词: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培高利特治疗脑卒中后高级神经活动障碍
2005年
目的:评价应用多巴胺激动剂———培高利特治疗脑卒中后高级神经活动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8例脑卒中病人给予培高利特治疗,96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应用中国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区分2组病人的病情,应用Barthel指数的改变评价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14d后,2组病人ADL差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21d和3mo后,治疗组中重度病人的ADL差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中非流利性失语语言恢复人数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运动不能性缄默症消失人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障碍,使用培高利特后有一定改善,且安全性较好。
徐世定张天玲沈洁王珏项静燕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多巴胺激动剂培高利特失语
阿米三嗪-萝巴新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疗效被引量:5
2004年
王珏孙晓江徐世定张进沈洁
关键词:阿米三嗪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2
2002年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行DAS检查的 69例自发性SAH患者 ,其中 42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作DSA的 69例中 ,未发现异常 16例 ;发现动脉瘤 3 8例 ,动静脉畸形 (AVM) 14例 ;两者兼有 1例。行血管内治疗的 42例中 ,1例术中出血死亡 ,2例血管栓塞 ,余 3 7例术后未见再出血。未作血管内治疗者再出血发生率2 1% ,再出血死亡率 87%。结论 :DSA是明确自发性SAH原因的可靠方法 。
徐世定李明华项静燕王珏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NBCA栓塞治疗
2000年
目的 ;评价NBCA栓塞治疗脑AVMs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 :36例脑AVMs患者(临床表现为脑出血14例 ,癫16例 ,其他6例) ,均经完整的血管造影检查、畸形血管的血管构筑学研究和Spetzler分级 ,在供血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后注入NBCA ,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 ,半年后行MRI检查 ,以评估栓塞的近、远期效果。结果 :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闭塞范围大于90 %为11例(30.5 %) ,70 %~90 %为8例(22.2 %) ,50 %~69 %为10例(27.8 %) ,小于50 %为7例(19.4 %)。在9例患者 ,术后6个月随访MRI检查显示栓塞区无再通。36例中 ,术后有较严重并发症3例 ,1例为脑干旁AVM ,术后存在永久性轻度共济失调 ;1例为颞巨大AVM ,术中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保守治疗2星期后康复 ;另1例为颞深AVM ,栓塞后出现短暂的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脑AVMs血管构筑学研究在NBCA栓塞术中是必需的 ,在单支终末供养动脉的脑AVMs ,NBCA栓塞可获完全治愈。
李明华陈君彦顾斌贤徐世定刘卫东陆学胜李敏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栓塞血管内治疗NBCA
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观察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评价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GDC栓塞 131例共 134枚颅内动脉瘤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39枚 ,后交通动脉瘤 4 5枚 ,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 19枚 ,大脑中动脉瘤 14枚 ,大脑前动脉瘤 3枚 ,后循环动脉瘤 9枚 ,其他部位 5枚。宽颈动脉瘤 (瘤颈宽度 >4mm或瘤体颈比率 <2 ) 39枚 ,狭颈动脉瘤 79枚 ,瘤颈显示不清者 16枚。栓塞术后 15个月内随访DSA ,以与栓塞后即时DSA比较其变化。结果 在 39枚宽颈动脉瘤和 79枚狭颈动脉瘤中 ,完全、近完全闭塞者分别为 30枚 (76 92 % )和 75枚 (94 94 % )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 =8 6 4 3,P <0 0 1)。栓塞后即时完全、近完全闭塞的 118枚动脉瘤中 ,术后不同时期随访DSA显示均无变化 ;栓塞后即时部分疏松填塞的 16枚动脉瘤中 ,随访DSA显示动脉瘤缩小者 3枚 ,无变化者4枚 ,再开放扩大者 9枚。结论 GDC致密、完全栓塞颅内动脉瘤的近、中期疗效肯定 ,但定期随访行DSA检查是必要的 ,尤其是部分疏松填塞者 ,对于复发的病例 。
李明华刘建民程英升顾斌贤许奕陈君彦王武徐涛徐世定
关键词:栓塞疗法介入性放射学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随访观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