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支伟

作品数:27 被引量:312H指数:9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分工
  • 4篇自由贸易
  • 4篇经济增长
  • 4篇TPP
  • 3篇东亚经济
  • 3篇金融
  • 3篇经济效应
  • 3篇国际分工
  • 3篇垂直专业化
  • 2篇东亚经济合作
  • 2篇一体化
  • 2篇中国经济
  • 2篇中国经济增长
  • 2篇收敛性
  • 2篇收敛性分析
  • 2篇自由贸易区
  • 2篇贸易区
  • 2篇经济波动
  • 2篇经济合作
  • 2篇经济全球

机构

  • 27篇南开大学
  • 3篇辽宁大学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

  • 27篇彭支伟
  • 7篇佟家栋
  • 7篇张伯伟
  • 3篇刘钧霆
  • 2篇白雪飞
  • 2篇陈柳钦
  • 1篇刘程
  • 1篇云蔚
  • 1篇刘竹青

传媒

  • 3篇世界经济
  • 3篇世界经济研究
  • 3篇南开学报(哲...
  • 2篇国际贸易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经济展望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日本研究
  • 1篇中国金融
  • 1篇金融博览
  • 1篇四川经济管理...
  • 1篇国际贸易法论...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国际分工、国际收支失衡与金融创新被引量:17
2011年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包括金融一体化、金融深化和国家之间的金融异质性是这次失衡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动力或源泉促进了国家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分工。具有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赤字,具有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盈余。全球数据的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际分工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佟家栋云蔚彭支伟
关键词:国际分工金融创新
政府在经济市场化中的作用——中国入世十年的思考被引量:3
2011年
入世十周年之际,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入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结果的讨论,包括对外贸易、投资的成就,以及开放条件下我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二是对人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条件——市场化改革进展的评估和如何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研究。
佟家栋彭支伟
关键词:经济市场化入世市场化改革政府对外贸易
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被引量:113
2013年
本文运用CGE模型,对TPP和FTAAP对APEC成员、特别是中美日韩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不包含中韩的TPP将使两国经济受到冲击,而加入FTAAP将为两国带来较显著的收益;已加入TPP谈判的成员将获益于TPP,但在FTAAP下的总收益更高.中国加入TPP将在使自身获益的同时,促进美日两国的收益。产业层面,加入TPP或FTAAP将使中国农产品、纺织服装和电子行业的产出和贸易实现增长,汽车业将受冲击。美国几乎全部行业的产出和进出口将因TPP和FTAAP而增加。日本农业部门多数将受到冲击,纺织和汽车部门受益,电子和其他运输设备在中韩参与的情形下将受冲击,而韩国的重要行业在FTAAP方案下才能获益。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决定其近期会重点推进TPP,中国在主张循序渐进推进FTAAP的同时,更现实的策略是深化东亚经济合作,并谋求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轮轴-辐条"型FTA网络。
彭支伟张伯伟
关键词:TPPCGE经济效应
中国国际分工收益的演变及其决定因素分解被引量:9
2018年
本文通过一个两国模型推演不同贸易方式下的国际分工收益决定机制,发现一国所得实际产出份额在加工贸易下等于该国中间品数量渗透比与其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之积,在一般贸易下等于中间品数量渗透比与其在使用国的生产网络关联度之积。基于1995—2014年中国数据的模拟表明,中国在国内外的分工收益主要源自一般贸易,外国从中国所得收益在2003年以前1/2以上来自加工贸易,但2004年起跌破50%。2011年以前中国加工部门国产中间品数量渗透比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均趋于提高,但后者对收益提升贡献更大;2012年以后加工收益份额略降,主因是国产中间品数量渗透比下降。一般贸易部门的国内收益份额以2007年为界,先降后升。国产中间品的国内网络关联度受样本期内3轮危机及中国"入世"冲击短暂下降,其他年份均上升,并在2006年以后推动了对进口中间品的替代;一般贸易出口中间品的外部网络关联度在样本期间大幅上升,显著推动了中国的海外分工收益的提升。外国在中国两大部门所得收益均相对倚重中间品数量的支撑。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应优化创新环境以促进本土企业技术进步,提升国产中间品的生产网络关联度或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并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国内地区生产网络融合。
彭支伟张伯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一般贸易加工贸易
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趋势与展望被引量:4
2012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制度性合作得以推进,已在区域政治合作、自由贸易区建设和货币金融合作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这种制度合作还远未达到与东亚各经济体间生产一体化程度相匹配的水平。各经济体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的差异、"两头在外"的区域生产贸易格局和美国的制衡战略是影响东亚经济合作深入推进的主要原因。最新一轮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的深刻调整,加速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合作显得尤为迫切。在当前条件下推进东亚经济合作,应首先深化各个领域的功能性合作,提升已建立的合作机制的效率,使成员国获得更多的切实利益。
彭支伟刘钧霆
关键词:经济合作
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通过对1978~2004年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省际经济发展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并且,形成了以东、中、西部为界的显著“收敛俱乐部”现象。本文以新古典收敛模型为框架,对转型时期各省区的经济发展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了条件收敛的结论。
彭支伟陈柳钦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会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吗被引量:5
2010年
2007年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一场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并导致全球贸易大幅下降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当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由传统的保护产业转向保护就业;贸易保护最容易在世界经济开始走向复苏的脆弱阶段普遍出现;与历史上经济危机时期的贸易保护相比,本次危机时期内的贸易保护在范围和力度上都相对有限;此次危机中,中国已经成为最大受害国,但必须客观对待和分析贸易保护给我国造成的损害。
佟家栋彭支伟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保护经济复苏
自贸区扩容升级被引量:1
2019年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至此,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区”)扩容至18个,形成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港澳台除外)全覆盖、中西部省区成片奏与、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的自贸区分布格局。自贸区扩容的同时,原有自贸区的升级也在加速推进。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继2017年推出3.0版建设方案之后,正式揭牌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的临港新片区。此外,海南、上海、广东、天津、浙江、四川等自贸区还在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可以说,当前全国自贸区建设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彭支伟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省级行政区
服务联系成本、基础设施建设和东亚垂直分工:1992~2006被引量:4
2010年
东亚因其迅速发展的国际生产网络而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联系成本的角度对东亚生产网络的成因展开研究。作者拓展了Limao和Venables的基础设施指数,并利用联合国贸易统计面板数据,在区分零部件和最终品贸易的情况下建立增广引力模型,对服务联系成本的影响进行细致梳理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服务联系成本的降低对东亚垂直分工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促进出口的意义上看,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动中国深入参与区域分工体系,并对未来恢复贸易增长产生积极效果。
彭支伟白雪飞
关键词:东亚生产网络
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对东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彭支伟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经济增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