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合酶基因-344 C/T多态性与血浆醛固酮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频率分布特点及其与血浆醛固酮浓度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ELP技术对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以TT和CT为主要基因型,C等位基因较少见。与携带TT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比较,CT+CC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浆醛固酮浓度明显增高(148.52±55.63 ng/ml vs 122.85±38.22 ng/ml,P=0.015)。结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血浆醛固酮浓度有关。 胡晓军 涂远超 陈苏 彭慧 陈娟 刘汉华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醛固酮合酶 基因 多态性 脂质沉积性肌病并心脏损害1例 被引量:1 2007年 王夜明 彭慧 刘汉华 李峰 黄芳 陈苏关键词:脂质沉积性肌病 心脏损害 静脉使用可达龙与西地兰治疗窄QRS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07年 李峰 彭慧 刘静 陈苏关键词:可达龙 西地兰 QRS心动过速 螺内酯治疗高血压病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观察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高血压病合并无症状性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合并无症状性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8例)和螺内酯组(58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综合治疗,而螺内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E峰(EV)、A峰(AV)、舒张期左房内径(LADd)、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平均心率、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LADd、LVDd、LVEF等指标也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螺内酯组EV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8±17)cm/s∶(62±11)cm/s,P<0.05],AV值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55±12)cm/s∶(64±16)cm/s,P<0.05],同时螺内酯组E/A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1.42±0.36)∶(0.98±0.28),P<0.01]。结论:螺内酯能显著改善高血压病合并无症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舒张功能,而且独立于降压以外。 余浩 陈苏 胡晓军 孙跃玲 李峰 晏凯利 彭慧 刘汉华 涂远超关键词:螺内酯 高血压 慢性心衰患者心房颤动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关系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醛固酮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76例治疗后病情稳定的老年CHF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Af分Af组(41例)和窦性心律组(3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肾素、AngⅡ以及醛固酮的浓度。结果:合并Af的老年CHF患者的血浆AngⅡ以及醛固酮浓度较窦性心律患者明显增高(P<0.05~<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可能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以及醛固酮水平的增高有一定关系。 彭慧 胡晓军 陈苏 李峰 晏凯利 陈娟 涂远超关键词:心房颤动 醛固酮 醛固酮合酶基因-344C/T多态性与老年心房颤动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一344C/T多态性与老年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238例,根据既往病史及心电图将入选者分为2组,心电图诊断AF患者为AF组115例,心电图正常的窦性心律患者为窦律组123例,应用PCR—RELP技术检测CYPllB2基因-344C/T多态性,并进行分析。结果CYP1B2基因-344C/T多态性以TT和CT为主要基因型,与窦律组比较,AF组患者CT+CC基因型更多见(x2=4.66,P〈0.05)。结论武汉地区汉族老年人群中,AF人群携带cc+CT基N型频率较高,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可能与AF相关。 胡晓军 陈娟 彭慧 李峰 晏凯利 余浩 陈苏 涂远超关键词:心房颤动 醛固酮合酶 基因频率 心电描记术 普罗布考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90例择期行PCI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及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3~5d开始服用普罗布考0.5g/次,2次/d.入院时及术后24、48、72 h测定血肌酐(SCr)和胱抑素C(CysC)水平,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3d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质过氧化物(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5% vs 15.9%,P<0.05);治疗组术后3d hsCRP、MDA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3d血浆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内皮功能,预防CIN发生. 王四坤 蒋毅 李云杉 余浩 彭慧 陈苏 胡晓军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对比剂肾病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合酶基因-344C/T多态性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10/2005-12于湖北省新华医院高血压专科就诊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诊断标准,男39例,女29例,年龄30 ̄60岁,平均(43±8)岁,所有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①应用PCR-RELP技术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进行分析。②通过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以及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③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左室肥厚,左室肥厚的标准:左室质量指数>134g/m2(男性)>110g/m2(女性)。④以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血压状况、血脂水平、血浆醛固酮浓度以及醛固酮合酶基因型为自变量,分别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质量为应变量进行分析。⑤以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血压状况、血脂水平、血浆醛固酮浓度以及醛固酮合酶基因型为自变量,以左室肥厚发生与否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患者6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36例为TT基因型,28例为CT基因型,CC基因型仅为4例。为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其与CT基因型合并为1组,即根据基因型的不同分为TT基因型组和CT+CC基因型组。②CT+CC基因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分别为(50.2±3.2)mm,(220.8±34.4)g,(123.4±21.5)g/m2,高于TT基因型高血压患者[(48.1±3.2)mm,(197.4±35.5)g,(107.2±15.9)g/m2,t=2.73,2.74,3.54,P<0.01],CT+CC基因型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值低于TT基因型高血压患者(0.85±0.20,0.98±0.20,t=2.75,P<0.01)。③在68例� 胡晓军 涂远超 陈苏 王夜明 彭慧 李峰 余浩关键词:高血压 基因 左心室肥大 有机磷中毒诱发高血压危象并中毒性心肌炎一例 被引量:1 2007年 患者女,53岁,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病史。因“突发恶心、呕吐、腹泻3h,意识障碍1h”来本院就诊。急诊室测血压为:200/120mmHg(1mmHg=0.133kPa,头颅CT仅提示“左中脑腔隙性脑梗死可能”,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心肌受损”。以“急性左心衰、高血压危象”收入院。入院查体:T36.1℃,P120次/min,R40次/min,BP200/130mmHg,深度昏迷,双侧瞳孔直径明显缩小,约1.0mm,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满肺湿性音,HR12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双下肢可见细小肌束颤动,病理征未引出。给予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泵推硝普钠、静脉推注速尿等治疗,1h后症状无则转。追问病史,患者起病当晚进食大量蔬菜,其丈夫在清洗残留有患者呕吐物的衣物时,可闻到明显的农药味道。即刻给予洗胃、阿托品、解磷定及长托宁等治疗。 胡晓军 陈娟 彭慧 孙跃玲 陈苏关键词:高血压危象 中毒性心肌炎 有机磷中毒 高血压病史 窦性心动过速 机械辅助通气 替若非班治疗无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替若非班注射液治疗无血运重建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病例为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共105例,其中常规治疗组56例,替若非班组49例。两组均按治疗原则进行,给予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替若非班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替若非班注射液加强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急性期(1周内)两组主要心血管终点、转归及出血风险的发生,同时,抽血检测血清CK-MB和cTNI。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替若非班组在主要心血管终点(心源性猝死/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均有所降低(P<0.05),7 d后转归情况也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出血风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24 h和72 h心肌坏死标志物CK-MB和cTNI比较,替若非班组心肌坏死标志物下降明显(P<0.05)。结论:替若非班注射液治疗无血运重建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肯定,出血的风险与常规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显示其良好的安全性。 余浩 陈苏 胡晓军 孙跃玲 李峰 晏凯利 彭慧 刘汉华 涂远超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运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