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患儿
  • 9篇血小板
  • 8篇血小板减少
  • 7篇血小板减少性...
  • 7篇特发性
  • 7篇特发性血小板...
  • 7篇特发性血小板...
  • 7篇紫癜
  • 7篇儿童
  • 6篇贫血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肿瘤
  • 5篇肿瘤坏死因子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5篇坏死因子
  • 4篇死因
  • 4篇坏死

机构

  • 16篇同济医科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彭光洁
  • 9篇刘双又
  • 9篇胡群
  • 7篇郭艺杰
  • 5篇王令仪
  • 5篇胡群
  • 4篇张柳清
  • 4篇王开颜
  • 3篇王令仪
  • 3篇刘爱国
  • 3篇王滔
  • 3篇王开颜
  • 2篇董永绥
  • 2篇周木想
  • 2篇曹学兵
  • 1篇刘如恩
  • 1篇陈飞
  • 1篇熊正明
  • 1篇谢燕
  • 1篇谢燕

传媒

  • 5篇中国小儿血液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实用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武汉医学杂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同治疗的比较被引量:1
2001年
为进一步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的最佳治疗方案 ,回顾分析了 64例病情中度以上的CITP病例 ,分为 4组 ,A组 1 1例 ,泼尼松口服治疗 ;B组2 8例 ,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 )冲击治疗 ;C组 2 1例 ,丙种球蛋白 (简称丙球 )冲击治疗 ;D组 4例 ,长春新碱静注治疗。比较各组间控制出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情况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 ,有效止血时间C组最短为 2 4天 ,B组次之为 3 2天 ,A组、D组分别为 6 2天、7天。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比较 ,A组分别与B组、C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A组与B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提示丙球冲击组和激素冲击组治疗有效率高 ,血小板上升快 ,止血迅速。建议CITP患者出现明显出血时 ,首选丙球冲击 ,经济条件限制下选择激素冲击 ,口服激素仅适用于病情较轻患者 。
刘爱国胡群郭艺杰刘双又张柳清彭光洁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范可尼贫血的细胞遗传学诊断——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
2000年
范可尼贫血 (Fanconi′sanemia ,FA)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虽多数患者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合并先天畸形为特征 ,但临床表现常复杂多样 ,要靠细胞遗传学试验方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等疾病鉴别。本研究通过对我国 2 7例正常人和 5 1例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患者 (48例临床诊断为AA ,3例临床诊断为FA)进行了丝裂霉素C(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结果表明 :①确诊FA 4例 ,其中 1例为纠正临床漏诊 ;少数非FA的AA患者可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合并先天畸形 ,而FA患者可无先天畸形 ,再次提示仅靠临床表现可造成FA的误诊漏诊。②AA ,FA和正常人自发染色体断裂无差别 ,非FA的AA患者细胞对MMC的敏感性与正常人无区别 ,FA患者细胞对MMC异常敏感 ,并以在 5 0ngMMC诱导出现较多高断裂数 (含 5以上断裂 )的分裂像为特征。③在 4例FA中发现嵌合体患者 1例。单一浓度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不足以诊断嵌合体患者 ,不同浓度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可以诊断嵌合体患者。结论提示 ,对可能为FA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患者应采用本课题研究中的染色体断裂试验来有效的鉴别FA(包括FA嵌合体患者 )和AA。
谢燕夏虹陈友华彭光洁徐之良
关键词:范可尼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遗传学诊断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被引量:4
1997年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急性白血病(AL)的关系,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65例不同病期AL患儿血清TNF-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血清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7.32+4.31ng/ml)比较,初诊时急性期组(12.01±4.40ng/ml)及复发组(12.59±2.79ng/ml)明显增高(P<0.01),完全缓解组(7.73±4.17ng/ml)则无明显差异(P>0.05)。对急性期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CD4^+降低,CD8^+增高,CD4^+/CD8^+比值降低。提示血清TNF-α水平可作为AL患儿疾病活动性、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患儿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发病有关。
彭光洁郭艺杰曹学兵胡群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肿瘤坏死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
急性白血病患儿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物的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本文测定21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周围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OD降低,LPO增高。其中8例经化疗完全缓解后SOD回升及LPO降低达正常范围。提示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病中起作用。SOD及LPO的这种变化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病情恶化与转归的监测手段之一。
彭光洁曹学兵王令仪
关键词:白血病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
肿瘤坏死因子与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
1998年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2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再障8例、慢性再障14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结果:再障患儿TNF血清浓度为54.14±21.91ng/ml,较正常对照(15名,27.93±9.93ng/ml)明显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无相关性;急性再障(55.63±28.47ng/ml)较慢性再障(50.14±14.88ng/ml)轻度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输血组TNF为54.10±17.89ng/ml,未输血组TNF为50.50+26.30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胡群张柳青刘双又彭光洁王令仪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再生障碍性贫血酶联免疫法
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儿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999年
刘双又彭光洁胡群
关键词:儿童紫癜
范可尼贫血患者FANCA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范可尼贫血(FA)患者致病基因的突变类型及其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方法以3例来自FA-A型患者的原始淋巴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用Western blot和免疫沉淀法分析FANCA、FANCD2蛋白的表达以及FANCA与FANCF蛋白的相互作用,RT-PCR方法检测FANCA基因的转录,多重性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法以及DNA序列测定确定FANCA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3例FA-A型患者均未检测到FANCA蛋白的表达,FANCD2蛋白不能发生单泛素化(monoubiqiti-nation)修饰,并发现其FANCA基因均存在双等位基因的病理性突变。结论3例FA-A型患者均无功能性FANCA蛋白表达;基因缺失、移码突变和剪切位点突变是FANCA基因的主要失活方式。
陈飞彭光洁张克俭胡群张柳清刘爱国
关键词:范可尼贫血DNA突变分析贫血患者突变研究RT-PCR方法DNA序列测定
血液病患儿骨髓细胞巨细胞病毒早期抗原的检测
1996年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可致全身各系统受累,其中血细胞的CMV感染越来越引起注意,可致粒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贫血等。关于骨髓细胞CMV感染,国内少见报道。本文用酶联免疫组化法检测了35例儿童骨髓细胞CMV早期抗原(EA),现报道如下。
胡群董永绥彭光洁王令仪
关键词:血液病骨髓细胞巨细胞病毒抗原检测
我国3例范可尼贫血患者原始B-淋巴细胞系的建立和分型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通过建立我国范可尼贫血 (Fanconianemia,FA)患者原始B 淋巴细胞系进行FA分型。方法 将我国 3例FA患者外周血细胞用EB病毒活化法建立原始B 淋巴细胞系 ,采用丝裂霉素(MMC)生长抑制试验和细胞融合后MMC抑制试验的互补试验进行分型 ;利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blot法进行分型。结果 成功建立了 3个FA原始B 淋巴细胞系 ,其中 2个细胞系仍然保持对MMC的敏感性 ,IC50 均小于 10nmol/L ;用 1例嵌合体患者细胞所建立的原始B 淋巴细胞系对MMC不敏感 ,IC50 大于 10nmol/L ;经MMC抑制试验的互补试验和Westernblot检测 ,3例FA患者均为FA A亚型。结论 FA两种分型方法各有利弊 ,细胞融合后MMC生长抑制试验分型可靠 ,适用于所有未知FA亚型的患者 ,但该法依赖于建立MMC敏感的原始B 淋巴细胞系 ,无法用于FA A嵌合体患者 ,方法耗时、耗力 ,出结果慢 ;而利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blot法分型不依赖于建立MMC敏感的原始B 淋巴细胞系 ,可用于FA嵌合体患者 ,但仅适用于基因已知和已有特异性抗体的亚型 ,方法简单 ,出结果快。
谢燕Hans Joenje彭光洁陈友华陈伦华
关键词:范可尼贫血细胞融合沉淀素试验B淋巴细胞系
糖皮质激素诱导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为探讨体外糖皮质激素对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ITP)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对 6例初治的儿童AITP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RU486 )等体外干预培养 ,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 )对凋亡细胞进行检测 ,以凋亡指数作为凋亡的定量指标 ,用DNA电泳对细胞凋亡进行定性研究。结果糖皮质激素组的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在同时加入RU486组 ,其凋亡指数又明显下降 ,与单一糖皮质激素组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糖皮质激素组细胞的DNA电泳呈现清晰的“梯状”条带 ,而对照组则未出现。结果表明 ,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作用 ,而且这一作用可被RU486阻断 ,说明糖皮质激素诱导AITP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途径来实现的 ,从而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王开颜彭光洁邢淑芳王令仪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皮质激素细胞凋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