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长伟

作品数:69 被引量:209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5篇水稻
  • 27篇基因
  • 22篇杂交
  • 13篇高粱
  • 12篇杂交水稻
  • 10篇育种
  • 10篇抗性
  • 9篇粒黑粉病
  • 9篇黑粉病
  • 8篇稻粒
  • 8篇稻粒黑粉病
  • 8篇制种
  • 7篇杂交稻
  • 7篇基因定位
  • 6篇蛋白
  • 6篇稻瘟
  • 6篇稻瘟病
  • 6篇配合力
  • 6篇瘟病
  • 6篇不育

机构

  • 39篇西南大学
  • 33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江安县农业局
  • 1篇遂宁市船山区...
  • 1篇宜宾市农业局
  • 1篇重庆市渝东南...

作者

  • 69篇张长伟
  • 30篇何光华
  • 27篇凌英华
  • 26篇桑贤春
  • 26篇杨正林
  • 22篇赵芳明
  • 21篇李云峰
  • 16篇王楠
  • 14篇赵甘霖
  • 12篇黄富
  • 12篇潘学贤
  • 11篇汪远宏
  • 11篇程开禄
  • 11篇刘天朋
  • 10篇丁国祥
  • 10篇张婷
  • 10篇陈国民
  • 9篇倪先林
  • 7篇朱小燕
  • 6篇朱永川

传媒

  • 7篇西南农业大学...
  • 5篇作物学报
  • 5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种子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生物数学学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杂交水稻
  • 2篇农业技术与装...
  • 2篇南方农业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杂交糯高粱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选育杂交糯高粱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以粳高粱铁239B为母本,以糯高粱保持系72B为父本杂交,杂交后代经自交选育,育成糯高粱保持系B;之后以粳高粱不育系Tx623A为母本,以糯高粱保持系B为父本杂交,杂交后代...
丁国祥赵甘霖陈国民刘天朋倪先林张长伟
文献传递
高粱再生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0年
高粱茎的每一个节位上都长有腋芽,特别是在茎基部,节间短,腋芽分布更为密集。高粱腋芽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在收割或掐口以后,茎基部或上部处于休眠状态的腋芽,很快就能萌发,长出新的植株或分枝,并能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发育,抽穗成熟,再收一季或两季,这就是再生高粱。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无霜期长,积温量高,进行再生栽培,都可获得较大幅度增产。
丁国祥赵甘霖刘天朋倪先林张长伟陈国民
关键词:再生栽培技术再生高粱萌发能力腋芽无霜期节位
水稻叶片糖积累相关基因SAC1及其SAC1突变基因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叶片糖积累相关基因SAC1及其SAC1突变基因和应用,其中水稻叶片糖积累相关基因SAC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而SAC1突变基因与野生型相...
何光华朱小燕桑贤春李云峰王楠赵芳明张长伟凌英华杨正林吴仁鸿
文献传递
水稻叶片糖积累基因LSA1及其编码的蛋白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叶片糖积累基因LSA1及其编码的蛋白和应用,与野生型相比水稻叶片糖积累基因LSA1的第365个碱基由A转换为G,并导致第122位的编码氨基酸由谷氨酸变异为甘氨酸。该基因突变后的水稻lsa1突变体,在l...
何光华沈文强桑贤春李云峰王楠赵芳明凌英华张长伟张婷吴仁鸿姚贺盛杨正林朱小燕
文献传递
水稻高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1377的鉴定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被引量:8
2018年
株高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往往与产量相关性状密切关联,在水稻育种中有重要利用价值。本研究以日本晴为受体、缙恢35为供体亲本,经表型和分子标记双重选择,鉴定了一个水稻高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1377。Z1377共含有18个代换片段,平均代换长度为2.95Mb。与日本晴相比,Z1377的株高、倒一节间至倒四节间长、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粒长、每穗实粒数、总粒数显著增加;粒宽显著变细,有效穗数、结实率显著减少,但仍达86.75%。用日本晴与Z1377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共检测到16个相关QTL,分布于第2、第3、第4、第5、第6、第7和第9染色体。其中有8个可能与已克隆基因等位,如GW2、EUI1、ZFP185等,另8个如q PH3等尚未见报道。Z1377的株高由一个主效QTL (q PH3)和一个微效QTL (q PH5)控制,其中q PH3的贡献率达28.59%。而且,在F2群体中,高秆和矮秆基本呈现双峰分布,经卡平方测验,符合3∶1分离比,表明高秆对矮秆显性,并主要由q PH3负责。这将为该主效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同时为进一步选育含2~3个代换片段的中高优良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并应用于育种奠定基础。
崔国庆王世明马福盈汪会向朝中李云峰何光华张长伟杨正林凌英华赵芳明
关键词: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4(t)的鉴定与基因定位被引量:3
2015年
叶绿素相关突变体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一类重要突变源,对于揭示水稻叶绿素生物合成机制以及构成光合系统蛋白复合体的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MS诱变籼稻恢复系缙恢10号,得到一个新的全生育期黄绿叶突变体ygl4(t),表型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体的剑叶长、有效穗与每穗粒数与野生型(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株高、千粒质量、结实率等7个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WT.此外,叶绿素a(Chla)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与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叶绿素b(Chlb)质量分数,总叶绿素(Chl)质量分数,Chla/Chlb的比值,气孔导度(Gs)与胞间CO2浓度(Ci)显著或极显著低于WT.突变体叶绿体内基粒片层减少,排列不规则,致使叶绿体在发育进程中受到抑制.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YGL4(t)被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RM1162与RM7093之间,物理距离约400kb.序列分析表明,编码叶绿素a氧化酶(chlorophyll a oxygenase)基因OsCAO1在终止密码子下游第12个碱基由G置换成T,推测OsCAO1即为YGL4(t)的候选基因.该研究为YGL4(t)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凌英华施军琼刘忠贤桑贤春杨正林张长伟赵芳明何光华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候选基因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及品种应用
何光华杨正林桑贤春李云峰赵芳明凌英华张毅张长伟王楠方立魁钟秉强
主要技术内容: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综合应用多性状亲本材料杂交,创制高配合力、广适性的不育系、恢复系,选配优质、高产、广适杂交水稻新品种。创制新恢复系6个、不育系1个,选育新品种7个通过审定;创制突变体...
关键词:
关键词:水稻分子育种品种选育
杂交稻制种粒黑粉病的侵染源及发生规律被引量:5
1995年
1989—1993年对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的侵染源和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由冬孢子萌发直接产生的次生担孢子不是田间发病的主要接种体。发现并证实稻粒尾孢黑粉菌具有在植物体表芽殖附生特性,其病害循环中存在一个相当长的田间芽殖附生阶段,芽殖附生的次生担孢子才是田间发病的有效接种体。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开花时间持续长而分散及恢复系花粉量不足是导致发病严重的主要寄主因素。发病程度(Y)与扬花期降雨频率(X_1)和降雨量(X_2)呈极显著和显著偏相关,关系模型为Y=-1.8038+0.3499X_1+0.0837X_2±2.9411。栽培因素与发病程度也密切相关,建立了杂交稻制种防病增产栽培数学模型。
潘学贤程开禄黄富汪远宏张长伟赵学谦邓玉琳陈宁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黑粉病
川南杂交高梁蓄留再生高梁配套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随着川南常规高粱产量品质的不断下降,种植高粱的农户日趋减少,造成了川南优质酿酒业和优质原料供给的严重矛盾。为此改良高粱品种和研究一整套配套栽培技术势在必行。笔者通过详尽的试验,将新的栽培技术配套新的种植方式,667m^2增产达到了200kg以上,增收近千元,该技术的应用对改变川南种植结构。加快农业品产业化发展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罗利潘世江张正荣李德辉毛思根赵甘霖张长伟刘天朋
关键词:杂交高粱
水稻胞间连丝基因及其突变基因、编码的蛋白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胞间连丝基因及其突变基因、编码的蛋白和应用。水稻胞间连丝基因POSTMAN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水稻胞间连丝突变基因postman1d的核...
朱小燕何光华王楠谢子煜赵芳明凌英华李云锋张婷张长伟杨正林姚贺盛吴仁鸿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