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扩增被引量:4
- 2003年
- 探讨了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的方法。将胚胎干细胞复苏后,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含高糖和谷氨酰胺的DMEM,加入φ=20%胎牛血清,105U L青链霉素双抗,0 1mmol LL_谷氨酰胺,103IU L白血病抑制因子,0 1mmol Lβ_巯基乙醇)进行培养。此外,使用早代胚胎干细胞;培养时使用不涂明胶的一次性培养瓶;掌握好消化、复苏和冻存时机并及时换液;按照严格步骤进行培养、传代、冻存。对扩增后的ES细胞进行染色体和全能性检测。结果表明,在较短时间内(5d)可将胚胎干细胞扩增16倍以上。扩增后的ES细胞较好地保持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和核型。可见使用合适的培养基,按照严格步骤操作,短期内完全可以大量扩增胚胎干细胞。
- 张良唐仕波郭芬芬黄冰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扩增核型
- 骨髓基质干细胞S334转基因大鼠和SD大鼠眼内移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在新生S334转基因视网膜变性大鼠和(Sprague-Dawey)SD大鼠眼内生存、发育、分化的情况。方法:人BMSC培养在含10%胎牛血清的(a-Modified Eagle Medium,a-MEM)培养基上扩增;实验分四组;第一组:S334转基因鼠,细胞移植联合维甲酸(Retinoid acid)RA注射组;第二组:S334转基因大鼠,细胞移植组;第三组:SD大鼠,细胞移植联合RA注射组;第四组:SD大鼠,细胞移植组。以上每组各5只。 2μl细胞混悬液(约 4×104个细胞)注入生后1d大鼠的玻璃体腔。于生后14 d,生后 23 d处死动物,取出眼球作塑料切片,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本实验结果表明,BMSC移植到生后 1d S334杂合子转基因大鼠玻璃体腔,在外源性RA的作用下,可能参与宿主视网膜的后期发育,可见内核层细胞增多,整个神经视网膜增厚,但感光细胞层数不变。而无外源性RA移植组,在生后14 d时,可见移植细胞形成类似血岛样结构,而向神经分化的成分少。SD组,在联合RA注射时,生后23d将动物处死,作组织学分析,发现移植细胞在眼内能移行分化,也可见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增多,同时由于RA的作用,可见感光细胞增生。在无RA作用时,可见宿主神经视网膜结构紊乱,移植细胞增生形成非典型性增生细胞团。
- 邱观婷唐仕波张良RongWen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视网膜
- 视黄酸联合视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的诱导作用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探讨经过初步诱导的拟胚体在视黄酸和视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下的分化特征。方法:将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自液氮中复苏、培养,传1代后进行拟胚体(embry-onic bodies,EB)培养。3天半的 EB离心重悬后不作消化,使用视黄酸、视黄酸加鼠视网膜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视黄酸加人视网膜色素上皮培养上清液、视黄酸加人胎儿视网膜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记为A、B、C、D组)等进行诱导。观察诱导过程中形态学改变,培养3周时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estin、GFAP、cytokeratin、MAP-2、rhodopsin等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形态学改变:4种条件下的早期改变基本相同,均可见多种形态的细胞;3周后:拟胚体结构基本已散开,A组:见多种形态的细胞,细胞边界欠清,饱满度下降;B组:细胞以透明度较高的圆形细胞为主;C组:拟胚体及拟胚体周围的细胞中出现了含有明显色素的细胞;D组诱导:细胞胞体较大,形态结构较为单一;(2)免疫细胞化学:4种条件下均表现为大部分细胞MAP-2阳性,未见Nestin阳性细胞;此外,A组中,未见 GFAP、Cytokeratin、Rhodopsin阳性细胞 ;B组中,可见 GFAP、Cytokeratin、Rhodopsin阳性细胞;C组仅见Cytokeratin阳性细胞;D组仅见GFAP阳性细胞。结论:在ESC的次级诱导中。
- 张良唐仕波罗燕黄冰张淳陈系古
- 关键词:视黄酸视网膜细胞上清液胚胎干细胞细胞分化
- 视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神经样细胞钠通道动力学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视网膜细胞上清液对由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细胞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对拟胚体分别使用视黄酸(A组)、视黄酸+鼠视网膜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B组)、视黄酸+人胎儿视网膜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C组)进行次级诱导。在诱导后5~21d,对各组中的细胞分别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分析。结果诱导后5~21d时,各组细胞钠电流变化均不明显。A组细胞钠通道呈爆发状的放电现象;B组呈现短促而频繁的状态;C组开放时程较长。三组细胞中,无电流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5%、11.4%和23.8%,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Na^+电流细胞数目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B组表现为一直上升,C组表现为先下降后趋于平稳。A组细胞通道的开放时间最长,B组最短。三组的开放时间分布均可使用双指数拟和。结论在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中,视网膜细胞上清液对诱导细胞的生理功能会产生明显影响。
- 张良唐仕波项辉杜建阳黄冰罗燕陈系古
- 关键词:钠通道
- 视黄酸视网膜下腔注射未能逆转鼠视网膜变性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腔注射视黄酸对视网膜变性发展的阻断作用。方法:14d龄视网膜色素变性鼠(retinaldegenerationmouse,Rd鼠)各8只视网膜下腔分别注射10-3mol/L浓度视黄酸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术后1个月对注射眼进行病理取材。并取7、14、28d和3个月龄Rd鼠各3只作正常对照。结果:视网膜下腔注射视黄酸和PBS,1个月后均可见部分眼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增殖,视网膜下腔注射视黄酸较注射PBS未见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视网膜下腔注射视黄酸并不能使已经变性的视网膜恢复正常或阻断视网膜变性的发展。
- 张良唐仕波黄冰陈系古赖英荣
- 关键词:视网膜变性视黄酸腔注射逆转视网膜下腔
- 视黄酸联合视网膜细胞共培养对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的诱导作用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胚胎干细胞(ESC)在视黄酸联合视网膜细胞共培养诱导条件下的分化特征。 方法 将ESC自液氮中复苏、培养,传1代后进行拟胚体培养。将部分3.5 d拟胚体离心重悬后加入含有视黄酸的24孔板中进行诱导,另一部分加入已经培养有视网膜混合细胞的培养瓶中,培养液中同时也加入视黄酸。视网膜混合细胞中仅加入视黄酸未加拟胚体作为对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整个诱导过程中形态学的改变并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诱导细胞中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视紫质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形态学改变仅由视黄酸诱导,诱导细胞呈多种形态;在共培养条件下,绝大多数拟胚体分化出来的细胞形态非常单一,呈透明圆形。部分原贴壁的视网膜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网状结构。(2)免疫细胞化学显示两种诱导条件均可见大部分诱导细胞MAP-2阳性,并可见Nestin阳性细胞。共培养诱导尚可见GFAP阳性、Cytokeratin阳性和Rhodopsin阳性的细胞。 结论 视黄酸可以诱导大部分细胞成为神经细胞,在视黄酸和与视网膜细胞共培养诱导条件下,可以获得更为纯化的形态一致的神经样细胞,部分诱导细胞表达视网膜细胞的特性。
- 张良唐仕波张淳黄冰罗燕陈系古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视网膜细胞共培养视黄酸分化
- 胚胎干细胞C3B鼠视网膜下腔移植分化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在具有正常视网膜结构的C3B鼠视网膜下腔中的诱导分化情况。方法:胚胎干细胞传1代后进行拟胚体培养。拟胚体消化成单细胞后联合视黄酸注入C3B鼠视网膜下腔,注射后1周、3周、2月处死小鼠取材进行病理切片、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周时,可见到注射部位视网膜层水肿增厚。3周和2个月时,3只移植眼内出现畸胎瘤,占所有移植眼的25%,其余眼球注射部位仅见瘢痕组织或眼球萎缩。电镜发现增殖的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具肿瘤细胞特征。免疫组化显示:畸胎瘤部分区域MAP-2强阳性反应;可见团状或集落状细胞GFAP强阳性反应;个别细胞Nestin阳性反应。结论: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具有正常视网膜结构的C3B鼠视网膜下腔,未能出现ESC向视网膜组织分化或嵌入视网膜组织,相当部分的鼠眼出现了畸胎瘤,其临床安全性和致瘤性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 张良唐仕波黄冰陈系古马静赖英荣
- 关键词:干细胞细胞移植胚胎视网膜
- 体外培养拟胚体条件的探讨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体外拟胚体培养中获得优质拟胚体的条件。方法 :分别使用 6种EB培养液 :(1)添加 5 %胎牛血清 ;(2 )添加 10 %胎牛血清 ;(3)添加 15 %胎牛血清 ;(4)添加 2 0 %胎牛血清 ;(5 )添加 2 5 %胎牛血清 ;(6 )添加2 0 %胎牛血清和 0 1mmol/Lβ-巯基乙醇。将ES细胞复苏后直接作EB培养和传代后再作EB培养 ,观察拟胚体生长的情况 ,并对各培养液中的胚体形成率和活细胞比率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0 %胎牛血清浓度和 β -巯基乙醇的EB培养液胚体形成率最高 ,与其他培养液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 ,小胚体和结构松散胚体更多见于低血清浓度培养液 ,但各培养液中活细胞比率差异无显著。ES细胞复苏后经 1代传代后作EB培养与复苏直接作EB培养 ,胚体形成率更高 ,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活细胞比率差异无显著。另外 ,观察中发现 ,充分摇动不仅能保证细胞悬浮培养 ,而且可以防止胚体过早分化。结论 :提供足够细胞营养 ,使用传代后代细胞作EB培养以及悬浮培养是获得较好细胞活力拟胚体的重要保证。
- 张良黄冰唐仕波郭芬芬
- 关键词: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