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应畅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元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溶瘤
  • 2篇肝癌
  • 2篇肝癌细胞
  • 2篇癌细胞
  • 1篇痘病
  • 1篇痘病毒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RNA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英文
  • 1篇溶瘤腺病毒
  • 1篇水稻
  • 1篇索拉非尼
  • 1篇通路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头颈部鳞状细...

机构

  • 4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应畅
  • 2篇王毅刚
  • 1篇周秀梅
  • 1篇刘小川
  • 1篇崔彩霞
  • 1篇马登旭
  • 1篇郑洁
  • 1篇杨力媛
  • 1篇马国兴

传媒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索拉非尼联合溶瘤痘苗病毒对肝癌细胞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英文)被引量:1
2017年
人类肝细胞癌是全球最常见和具有高致命性的癌症之一.中国的肝癌患者在全球居于首位,目前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治疗肝癌.近年,溶瘤痘病毒(vaccinia virus)由于其高效的抗癌效应,副反应较低和良好的安全性已成为一种癌症治疗的新方法,且已经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中.索拉非尼,一种新型的肿瘤激酶抑制剂,作为化疗药物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肝癌,且已应用于临床试验中.本实验将索拉非尼与溶瘤痘病毒联用并探究其在肝癌细胞中的抗肿瘤的效应.通过体外MTT,Hochest,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细胞实验和体内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以及免疫组化的分析,发现索拉非尼联合溶瘤痘病毒,可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小鼠移植瘤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联合处理组的肿瘤大小有下降的趋势.联合使用索拉非尼和溶瘤痘病毒可能为一项肝癌治疗的新途径.
李亚姣雷文秦云应畅周秀梅
关键词:索拉非尼肝癌
水稻端粒酶RNA候选序列的克隆及特征解析被引量:2
2013年
端粒酶是由端粒酶反转录酶和端粒酶RNA构成,端粒酶RNA中含有端粒合成所需的模板序列。现仅获得了拟南芥的端粒酶RNA序列。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富集植物端粒酶的方法并克隆水稻的端粒酶RNA序列,研究中使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选择性的沉淀端粒酶萃取液中的杂蛋白。结果表明当PEG6000浓度为4%时,端粒酶活力最高,并可以有效降低核糖体28SrRNA和18SrRNA的干扰。从端粒酶蛋白液中提取RNA,并在其3′端连接接头,在模板区设计上游引物,PCR扩增获得一条292bp的未知片段,其中含有端粒模板序列5′-AAACCCTAA-3′。将该片段及拟南芥端粒酶RNA的转录调控区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两者具有类似的转录调控元件。因此,初步判定292bp的目的片段为水稻端粒酶RNA的模板下游序列。
马登旭杨力媛马国兴郑洁应畅刘小川
关键词:水稻PEG6000
溶瘤腺病毒CD55-TRAIL-IETD-MnSOD联合阿霉素抑制肝癌细胞HepG2生长
2017年
目的:研究溶瘤腺病毒CD55-TRAIL-IETD-MnSOD与阿霉素联合使用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经CD55-TRAIL-IETD-MnSOD与阿霉素联合处理后HepG2细胞生存率的变化,Hoechst33342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处理诱导细胞凋亡时细胞形态变化及凋亡细胞数量,Western印迹检测联合处理所引发的凋亡通路。结果:MTT实验显示,联合使用CD55-TRAIL-IETD-MnSOD和阿霉素能更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且阿霉素与CD55-TRAIL-IETD-MnSOD是协同作用;Hochest染色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均显示联合使用CD55-TRAIL-IETD-MnSOD和阿霉素增强了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印迹表明CD55-TRAIL-IETD-MnSOD和阿霉素联合使用激活了Caspase细胞凋亡途径。结论:阿霉素能促进溶瘤腺病毒CD55-TRAIL-IETD-MnSOD的复制,联合阿霉素和溶瘤腺病毒CD55-TRAIL-IETD-MnSOD可更有效激活Caspase细胞凋亡通路,抑制肝癌细胞HepG2生长。
肖伯端秦云应畅王彬蓉龙菲王毅刚
关键词:溶瘤腺病毒肝癌细胞HEPG2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分子发病机制被引量:5
2016年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在人体肿瘤中常见,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随着分子医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和技术的发展,许多与HNSCC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被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是TP53和Notch,并且针对特异的突变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的HNSCC靶向治疗也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抑癌基因TP53、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A)在HNSCC生长中具有负调控作用。Notch、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RAS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基因在HNSCC中出现高表达,它们通过激活突变、失活突变或表观遗传改变影响下游信号,与HNSCC的治疗密切相关。Notch基因更是有着抑癌和促癌的双重作用。此外,微RNA与HNSCC的发病也有关系。因此,深入研究HNSCC发病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治疗靶点,将对HNSCC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HNSCC患者的临床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应畅肖伯端王毅刚崔彩霞
关键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子靶点关键基因信号通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