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国良
- 作品数:61 被引量:973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辐射气候学
- 1994年
- 辐射气候学季国良(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730000)关键词太阳辐射,净辐射,射出长波辐射,气候学特征驱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源是太阳,尤其是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净辐射梯度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在50年代,苏联气象学家康德拉捷夫 ̄[1]发...
- 季国良
- 关键词:太阳辐射净辐射气候学
- 1988年9月张掖地区的太阳辐射状况的初步分析被引量:7
- 1990年
- 1988年8~9月,在河西走廊的化音和张掖地区进行了一次预备性观测实验。本文利用预备观测中所取得的少量资料,分析了干旱地区太阳辐射各个分量和太阳分光谱辐射的一些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秋季大气透明度较好;光资源充足;兰紫光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较大;地表净辐射具有平原地区的特征,其值介于平原与高原地区之间。
- 季国良江灏左勇前候旭宏文军周晓平
- 关键词:太阳光谱反射率
- 干旱地区大气与地表特征对辐射加热场的影响被引量:5
- 1994年
- 本文利用美国犹他大学气象系的辐射和云参数化模式,对HEIFE期间张掖地区1991年春、夏、秋、冬四季资料进行了计算,讨论了晴天条件下的大气状况、地表反射率与地表比辐射率等因子对地气系统的太阳辐射收支以及短波加热率与长波冷却率分布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季节的整层大气反射、透过与吸收特征;分析了大气中各主要吸收成份对加热率与冷却率的贡献。
- 杨文季国良
- 关键词:干旱地区地表加热场
- 张掖地区春小麦生长期的辐射平衡观测被引量:14
- 1994年
- 张掖地区春小麦的反射率在整个生育期内比较稳定,变化范围在15%-19%;有效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随小麦的生长而迅速降低,从小麦的三叶期到抽穗期,该比例从33%下降至20%,抽穗以后,变化缓慢,最后降为17%;与有效辐射的情况相反,净辐射在总辐射中的比例随小麦的生长而增加,比值从50%增至68%
- 邹基玲季国良侯旭宏
- 关键词:春小麦生长期
- HEIFE绿洲区的太阳紫外辐射被引量:21
- 1994年
- 本文利用1990年10月—1992年10月HEIFE区张掖站和临泽站的紫外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HEIFE绿洲区太阳紫外辐射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HEIFE绿洲区的太阳紫外辐射年平均日总量为048MJ/m2,小于青藏高原地区,约为拉萨地区的一半;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较小,年平均值为29%,其年变化形式为两段台阶形,形成的原因是水汽和气溶胶的共同作用;在紫外辐射与总辐射的关系中,日总量的关系要好于瞬时值的关系;紫外辐射时值,在总辐射中所占的比例总辐射较强时变化较规则,在总辐射较小时,冬季和夏季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 江灏季国良吕兰芝
- 关键词:绿洲黑河实验区紫外线辐射
- 黑河实验地区大气浑浊度的初步分析被引量:9
- 1994年
- 本文利用1991年黑河实验观测期内MS-120型太阳光度表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临泽、张掖和沙漠三个观测站的大气浑浊度,进而对该地区大气浑浊度的日变化,月际变化。
- 文军季国良吕兰芝
- 关键词:大气浑浊度黑河实验区
- 干旱地区绿洲和沙漠辐射收支的季节变化被引量:81
- 1994年
- 本文利用HEIFE中绿洲(张掖)和沙漠两个测站1991年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种不同下垫面太阳辐射能收支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洲区地表反射率明显小于沙漠区,季节变化明显;地面有效辐射绿洲小于沙漠,沙漠地区季节变化明显,绿洲则季节变化不明显;地表净辐射绿洲大于沙漠,不论冬。
- 季国良邹基玲
- 关键词:干旱地区绿洲
- 1987年日环食的气象效应研究取得成果被引量:2
- 1995年
- 1987年9月23日发生了一次主食带横贯我国中部,经新、甘、宁、晋、豫、鲁、苏等省区,由上海市进入东海的日环食,这是本世纪最后一次主食带经过中国中部的日食现象。在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在陆地和海洋上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由天文、地球物理和气象三个学科联合的全国性综合观测,500名左右的科学工作者投入了这次大规模的联合观测工作。 日环食过程中的太阳辐射和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的研究是天文学与大气科学的一个交叉课题。弄清楚太阳辐射和地面气象要素在日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季国良
- 关键词:日环食太阳辐射大气重力波气象效应
-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0
- 2001年
- 选取拉萨、玉树和伍道梁分别作为青藏高原南部、东部和中北部地面加热场强度的代表站,对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基本气候特征以及异常变化趋势作了分析;对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进行了统计诊断研究.
- 李栋梁季国良吕兰芝
-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半球大气环流天气气候异常气候特征
- 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被引量:52
- 2003年
- 在青藏高原地面感热通量的基本气候特征以及异常变化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趋势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就高原地面感热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进行诊断研究 ,并利用IAP2 LAGCM对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异常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 :冬季地面感热在青藏高原西部、藏南谷地、横断山地区异常偏强 ,中、东部异常偏弱时 ,可使北半球 50 0hPa高度场表现出较明显的EU型和PNA型 ;高原西部、青海中北部异常偏弱 ,高原中部及东南部异常偏强时 ,使北半球 1 0 0hPa高度场的年际差异加强 ;西部、南部为正 ,柴达木及青海东部地区为负时 ,则新疆南部、西北东部及江南地区少雨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夏季高原地面感热通量距平特征为西南、藏南谷地、横断山区偏强 ,高原大部(中心在青海南部 )异常偏弱时 ,则 50 0hPa高度场上青藏高原南部 (孟加拉湾 )高度偏高 ,高原北部高度偏低 ,负值区在帕米尔 ;当感热通量距平特征为高原西南、藏南谷地、横断山区偏弱 ,高原大部异常偏强时 ,有利于南亚高压的建立与维持 ;当地面感热通量呈南正北负距平差异时 ,长江上游、黄河源头及西北地区东部和东北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 ,气温偏低 ,中国东部、南部降水偏少 ,气温偏高。通过数值模式进行的敏感性试验证实了?
- 李栋梁魏丽李维京吕兰芝钟海玲季国良
- 关键词:青藏高原感热通量大气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