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颖颖

作品数:46 被引量:426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经济管理
  • 10篇社会学
  • 9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农民
  • 19篇农民工
  • 19篇民工
  • 15篇保险
  • 10篇养老
  • 7篇养老保险
  • 7篇社会保障
  • 6篇农民工养老
  • 6篇流动人口
  • 5篇剩余劳动力
  • 5篇农村
  • 5篇农村剩余劳动...
  • 5篇农民工社会
  • 5篇劳动力
  • 5篇保险制度
  • 4篇农民工养老保...
  • 4篇历史变迁
  • 4篇城市
  • 3篇医疗保险
  • 3篇中国城

机构

  • 46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46篇孟颖颖
  • 11篇邓大松
  • 6篇韩俊强
  • 2篇邓悦
  • 1篇张蕾
  • 1篇黄清峰
  • 1篇石静
  • 1篇李慧丽
  • 1篇姚紫薇

传媒

  • 4篇经济纵横
  • 4篇中国人口科学
  • 4篇社会保障研究
  • 3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广西经济管理...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学术交流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决策与信息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政策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西北人口
  • 1篇新疆农垦经济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保险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生干部经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来自简历投递实验的证据
2023年
受宏观经济形势波动、毕业生人数大幅上升、青年就业观念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高校学生干部一般被视为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学生干部经历是否会使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就业?文章运用社会实验方法,通过设计随机简历投递实验,识别了学生干部经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干部经历在求职中存在“光环效应”,拥有学生干部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比参照组的简历回复率高6.1%,且担任的学生干部级别越高,简历回复率越高;(2)学生干部经历在高质量简历和在人事行政类岗位、销售类岗位、国企和事业单位应聘中发挥了更积极的信号传递功能,简历回复率比非学生干部分别高10.0%、13.9%、12.1%、12.5%;(3)机制分析发现,较强的人际交往、外部支持、情绪管理能力可能是学生干部经历发挥“光环效应”的信号机制。
孟颖颖白慧心韩俊强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信号机制统计性歧视
改革与跃变: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被引量:5
2014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回顾了"社会保障公平可持续"理念在中国的萌芽、探索、发展及最终形成的改革与跃变进程,并探讨了在当前中国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文章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梦的重要构成与实现路径,其基本要义是注重"公平"与坚持"可持续发展";根本精髓是以人为本;主要目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是把握好"度";条件保障是继续深化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孟颖颖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政策回顾和阶段评述——兼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而繁重。从政策变迁的角度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邓大松孟颖颖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城市化道路
文献传递
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测度:一个理论延展被引量:6
2013年
由于社会融合测量的不同维度及每一个维度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如何解构社会融合的维度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也未能找到具有共识性的测量工具。从国内有关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合程度测量方法与工具的成果来看,测量内容、测量形式和技术方法上的复杂性、多样性已经使得农民工城市融合程度的测度成为近年来中国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研究难点与重点。从整体来看,相关研究已经通过对零散的、缺乏内在逻辑的单个评价指标进行衡量,发展到基于特定的理论框架构建独立的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呈现出测度指标更为科学、全面,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的主要特点,但其中仍存在主客观测度指标界定不清晰、缺乏对融合过程的动态考察等问题。
韩俊强孟颖颖
流动、排斥与嬗变: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研究
孟颖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影响因素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的分析与思考——来自湖北省襄樊市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文章以对湖北省襄樊市1017名农民工的调查问卷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当前中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建议。
孟颖颖石静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欠发达地区实证分析
农民工养老保险“退保”高涨现象的原因探析被引量:10
2007年
自2003年以来,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险等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保险的可行之策。从实践的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对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从政府的制度设计、用人单位、及农民工个人的角度,分析当前各地普遍出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退保"现象高涨的深层原因,以期找到解决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正确思路。
孟颖颖
困境与选择——对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构建被引量:29
2008年
农民的身份与工人的职业使农民工长期处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地位",尴尬的身份不仅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创伤,更使许多本应属于他们的社会权益得不到实现。近年来,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险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都在进行农民工养老保障的有益探索。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包括"扩面型"、"仿城型"、"综合保险型"三种模式。在现行制度下,农民工养老保险面临着参保率较低、退保率过高、制度模式不统一等各类问题。政府、用人单位、农民工自身是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三方责任主体。采取分类、分层的方法建立一种过渡性质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对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的再思考。
邓大松孟颖颖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被引量:2
2020年
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工而言,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城市融合水平,在利用PSM分析方法控制住潜在的自选择偏差后所得结论依然稳健。这表明,相比新农合而言,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医保便携性更强,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更高,其不仅仅是提高了就医时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因此,未来政府应继续深入推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发展,通过消除城乡二元分割制度,使农民工与城市市民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险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和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打破区域壁垒;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实现农民工群体的应保尽保,以切实提高农民工在流入地的城市融合水平,助推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孟颖颖王静张孝栋
关键词:农民工新型城镇化建设
农民工城市融合:概念厘定与理论阐释被引量:13
2013年
"社会融合"自产生以来,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没有达成一致认同、模糊不清的概念。维度标准划分的多元性、交叉性,导致中国"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概念表述也存在界定模糊、缺乏针对性等缺陷。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关于外来移民"社会融合"概念的基本内涵,对中国"农民工城市融合"概念的界定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选用"城市融合"来描述中国农民工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并融入城市生活的这一过程更为贴切、合理、有针对性;保留自身一些良好的传统秉性,同时也积极适应新的城市文化,应该是中国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合理道路;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就是农民工在享有平等权的基础上与城市居民、城市文化相互适应的过程。
韩俊强孟颖颖
关键词:社会融合社会融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