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令锋

作品数:154 被引量:55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94篇农业科学
  • 32篇生物学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6篇牡蛎
  • 42篇长牡蛎
  • 26篇贝类
  • 19篇基因
  • 15篇太平洋牡蛎
  • 15篇物种
  • 14篇线粒体COI...
  • 13篇电泳
  • 13篇凝胶
  • 13篇凝胶电泳
  • 13篇琼脂糖
  • 13篇琼脂糖凝胶
  • 13篇琼脂糖凝胶电...
  • 12篇生长性状
  • 12篇壳色
  • 11篇选育
  • 11篇幼虫
  • 10篇通用引物
  • 10篇微卫星
  • 9篇性状

机构

  • 145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教育部
  • 4篇辽宁省海洋水...
  • 3篇青岛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临沂大学
  • 1篇山东省海水养...
  • 1篇烟台海益苗业...
  • 1篇山东省海洋生...

作者

  • 153篇孔令锋
  • 125篇李琪
  • 49篇于瑞海
  • 34篇于红
  • 18篇王昭萍
  • 17篇郑小东
  • 12篇陈军
  • 12篇王庆志
  • 11篇王如才
  • 10篇丛日浩
  • 6篇王卫军
  • 5篇刘君
  • 5篇田传远
  • 5篇邹山梅
  • 4篇张景晓
  • 4篇闫红伟
  • 3篇包振民
  • 3篇孔宁
  • 3篇王昌勃
  • 3篇王雪磊

传媒

  • 28篇中国海洋大学...
  • 17篇中国水产科学
  • 14篇水产学报
  • 9篇海洋湖沼通报
  • 8篇海洋科学
  • 6篇海洋与湖沼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渔业经济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遗传
  • 1篇科学养鱼
  • 1篇Zoolog...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科技资讯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实验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16篇2016
  • 8篇2015
  • 15篇2014
  • 18篇2013
  • 18篇2012
  • 21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壳金长牡蛎自交和杂交家系生长与存活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选择具有生长优势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G2(A)家系及具有明显生长和存活优势的G19(B)和G28(C)家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得到包括3个自交组(AA、BB、CC)和6个杂交组(AB、AC、BA、BC、CA、CB)共9个壳金长牡蛎实验组,分析各实验组在幼虫期及稚贝期不同日龄的各生长指标和存活性能,并评估了杂交组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在整个培育阶段,大多数杂交组在不同生长时期均表现出较高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其中,浮游幼虫期5日龄,所有杂交组的壳高和壳长均显著大于自交组(P<0.05);10日龄后,杂交组CB、BC和AC的壳高显著大于相应的自交组(P<0.05),杂种优势明显;稚贝期85和130日龄,杂交组CB的壳高性能大于其他实验组。浮游幼虫期10日龄,CB组存活率显著大于AA、CA组(P<0.05);稚贝期85日龄后,杂交组AC、CA和CB的存活率杂种优势逐渐增大;190日龄,杂交组AC、BC与自交组AA、CC之间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壳金长牡蛎新品种的培育及杂种优势的充分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王雪磊李琪孔令锋于红于瑞海
关键词:长牡蛎存活杂种优势
单体全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育苗技术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利用四倍体太平洋牡蛎雄贝与二倍体雌贝杂交生产出的全三倍体牡蛎,幼虫经常规方法培育至60%出现眼点幼虫时。投放聚乙烯塑料纸、废旧筛绢网和聚乙烯波纹板作附着基,经过附着变态后,当达到2~3mm时,可脱基生产单体牡蛎,也可中间培育至10mm边脱基边出售到养殖单位进行养殖,采用此法生产的单体牡蛎方法简便。成本低。脱基致残率极低,是一种生产单体牡蛎好方法之一。2005—2006年在50m^#水体中生产单体牡蛎1000万粒(1cm).单位水体出苗量为20万粒/m^3。
于瑞海王昭萍施坤涛孔令锋牟宗宝马化亮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育苗
一种竹蛏总科线粒体COIII基因的扩增引物
一种竹蛏总科线粒体COIII基因的扩增引物,其特征是a、将三个竹蛏总科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中COIII基因的序列进行比对序列用BioEdit比对分析,确定其保守区域;b、在保守区域内用Primer Premier 5...
远洋李琪孔令锋
文献传递
多倍体太平洋牡蛎组织学与生化研究
本研究以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作为研究对象,为探讨二倍体和三倍体繁殖期间能量来源、能量在体内的流动、繁殖同糖原代谢的关键酶-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成酶的关系、糖原酶在繁殖季节...
孔令锋
文献传递
中国近海帘蛤科浅蛤属、美女蛤属、巴非蛤属分类学研究
<正>帘蛤科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最大的一个科,全世界现存的帘蛤科贝类超过800种,目前中国近海已发现帘蛤科贝类约100种,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帘蛤科一直以来都是双壳贝类分类学研究的热点,许多属种在分类学研...
孔令锋陈军李琪
文献传递
长牡蛎壳金选育群体性腺发育与营养成分的周年变化被引量:9
2017年
为了评估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壳金选育群体的繁殖周期及营养价值,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对山东省刘公岛海区长牡蛎第三代壳金选育群体的性腺发育、营养成分(总蛋白、总脂肪、糖原)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与普通养殖群体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长牡蛎壳金选育群体雌雄比例接近1︰1,性腺同步发育;配子发生开始于2月,全年只有1个产卵季节(6―8月),7月为两性配子排放高峰期。配子成熟及排放期间,水温处于较高水平,食物充足,可为性腺发育提供能量,也有利于幼体的存活和生长。卵母细胞直径从配子发生开始逐渐增大,并在产卵前达到最大值(36.88μm),产卵后则降低。营养成分分析表明,脂肪含量在性腺–内脏团中随配子发育积累储存,产卵后显著降低;糖原在性腺发育到4月时开始下降,为配子的发育提供能量;蛋白质在配子发育过程中大量合成,与繁殖活动存在密切联系。长牡蛎壳金选育群体外套膜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养殖群体(P<0.05),糖原和总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养殖群体(P<0.05),其他组织的一般营养成分未出现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长牡蛎在壳金群体选育过程中营养成分已表现出分化,这为长牡蛎壳色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邓传敏孔令锋于瑞海李琪
关键词:长牡蛎性腺发育营养成分
一种砗磲科贝类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引物
本发明利用NCBI中已有的52条砗磲科序列,结合笔者用通用引物扩增得到的2条砗磲科序列,利用CLUSTALW软件比对分析,在确定的保守区域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设计多对引物,用43个砗磲砗磲科个体...
于贞贞李琪孔令锋
文献传递
DNA条形码辅助分类与揭示物种多样性--以帘蛤科为例
选取了中国近海60种帘蛤科贝类315个个体开展了帘蛤科贝类DNA条形码的系统研究。利用遗传距离和系统树两种分析手段进行了DNA条形码分析。DNA条形码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饼干镜蛤(Phacosoma biscoticum...
孔令锋陈军李琪
黄河三角洲青蛤的繁殖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以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青蛤为研究对象,自2007年4月~2008年3月对黄河三角洲海区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叶绿素a含量)和青蛤的繁殖周期进行了研究。环境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叶绿素a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而盐度则无明显变化。组织学研究表明配子发生开始于低温期1月;大部分卵子在6、7月成熟,此期条件指数的值为全年最高峰;产卵排精开始于水温和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全年最高的夏末秋初,伴随着条件指数的急剧下降;9月大部分成熟精卵都已排放,此时水温为21℃适于幼虫的生长,浮游植物含量最多有助于提高幼虫的成活率。本实验结果对于黄河三角洲青蛤种质资源的管理保护、养殖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柯巧珍李琪陈常杰刘海娟刘希真闫红伟孔令锋
关键词:青蛤生殖周期配子发生环境因子
长牡蛎成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被引量:40
2012年
在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选择育种工作中,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24个和32个全同胞家系。根据长牡蛎360日龄的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壳重、肉重和出肉率参数,利用ASREML软件的REML方法计算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估算了长牡蛎成体阶段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长牡蛎家系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2009年家系的壳高、肉重和出肉率显著低于2010年家系(P<0.05),2009年家系的总重则显著高于2010家系(P<0.05)。除出肉率外,2009年和2010年家系的壳高与其他生长性状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壳高和总重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分别为0.35±0.15和0.27±0.13。长牡蛎成体阶段各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但相关性的大小不同。本研究估测的长牡蛎成体阶段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可以为合理制定长牡蛎的育种方案和选择反应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王庆志李琪刘世凯孔令锋
关键词:长牡蛎成体生长性状遗传力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