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金龙

作品数:43 被引量:315H指数:1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海槽
  • 15篇冲绳海槽
  • 8篇海底
  • 7篇沉积物
  • 7篇冲绳海槽中段
  • 6篇地质
  • 4篇地球物理
  • 3篇大洋
  • 3篇地层
  • 3篇地貌
  • 3篇地震
  • 3篇地质构造
  • 3篇热导率
  • 3篇海底地形
  • 3篇海洋沉积
  • 3篇海域
  • 3篇储藏
  • 2篇大洋中脊
  • 2篇地磁
  • 2篇地球化

机构

  • 41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鲁东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海洋沉积与环...

作者

  • 43篇吴金龙
  • 24篇刘保华
  • 10篇郑彦鹏
  • 9篇王述功
  • 8篇梁瑞才
  • 7篇韩国忠
  • 7篇李西双
  • 6篇孟宪伟
  • 5篇刘忠臣
  • 5篇杜德文
  • 5篇赵月霞
  • 4篇王揆洋
  • 4篇刘晨光
  • 4篇阚光明
  • 4篇李官保
  • 4篇王勇
  • 3篇姜丽丽
  • 3篇范守志
  • 2篇任云书
  • 2篇苏天赟

传媒

  • 7篇海洋与湖沼
  • 7篇海洋学报
  • 4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海洋科学
  • 2篇黄渤海海洋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我国专属经济...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海洋测绘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第十届海洋测...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冲绳海槽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
冲绳海槽作为一个年轻的弧后盆地,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构造活动特征,海底多波束全覆盖测量技术为判识断裂的走向提供了依据.本文利用高精度、高分辨率地质地球物理补充调查结合多波束海底地形全覆盖测量新技术对重新认识冲绳海槽的构造格局...
刘保华郑彦鹏刘晨光韩国忠吴金龙
关键词:冲绳海槽
文献传递
冲绳海槽中段地球物理场及对其新生洋壳的认识被引量:27
2001年
通过对冲绳海槽中段的磁场进行分析 ,在海槽轴部追踪到了线性磁条带异常。另外 ,在扩张轴附近也拖到了新鲜拉斑玄武岩。重力自由空气异常值较低 ,据信这是由于深部地幔大幅上升所致。地震剖面及磁力资料显示在海槽轴部有强磁性浅层侵入体及海底山 ,这些侵入体很可能来自于深部地幔。高温地幔物质上涌在海槽轴部形成高热流、强磁异常、多火山以及热液活动。上述现象说明冲绳海槽中段张裂轴部大陆岩石圈已经破裂 。
梁瑞才王述功吴金龙
关键词:岩石圈岩浆活动冲绳海槽地球物理场
琉球“沟-弧-盆系”构造地貌:地质地球物理探测与制图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多波束全覆盖水深测量数据和地震、浅地层调查、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及现有研究成果,对琉球“沟.弧.盆系”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编绘了琉球“沟.弧.盆系”构造地貌图.指出琉球“沟-弧-盆系”地貌的发育和分布格局主要受构造运动的控制.琉球岛弧与东海陆架和陆坡构造地貌特征具有明显区别,前者地质构造上由吐噶喇火山脊、琉球褶皱脊和弧前增生楔及夹于其间的奄美拗陷和弧前拗陷组成,地貌上表现为岛坡海岭与岛坡断陷盆地相间分布的格局;东海陆坡是一个新生的被动型陆缘,地貌上表现为断阶型陡坡,地形变化连续.冲绳海槽构造上是一个弧后张裂带,带内构造活动强烈,火山活动和热液活动活跃,已经并正在发生海底扩张.海槽地貌的发育主要受雁行式排列的海槽扩张轴和东海陆坡断裂带、吐噶喇西缘断裂带的控制.海槽中央为沿扩张轴发育的中央裂谷盆地和中央火山链,西~西北侧为自东海陆坡坡麓向海槽中央倾斜的浊流堆积平原,东~东南侧为自琉球岛弧西坡坡麓向海槽中央倾斜的火山碎屑堆积平原.冲绳海槽在构造地貌上构成东海陆架和琉球岛弧的天然分隔.
傅命佐刘乐军郑彦鹏刘保华吴金龙徐小薇
关键词:地貌分类地貌制图地球物理探测琉球海沟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地震相模式与沉积体系被引量:12
2004年
对冲绳海槽西部陆坡上两个航次 (95航次和 99航次 )共计 2 0 0 0多公里的单道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译 ,对斜坡沉积环境下沉积体系发育、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a)冲绳海槽西部斜坡环境下 ,上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均不同程度的变形和错动 ;b)存在两种斜坡相地震反射模式———退覆模式和叠覆模式 ,这两种模式都反映了冲绳海槽西部陆坡得到充足的沉积物供给 ;c)斜坡环境下主要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重力流沉积和水道充填等沉积体系 ;d)沉积层发育特征表明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具有北段坡度缓、沉积物供应丰富、构造相对不活跃 ,中段坡度陡、沉积物供应充足、构造活动强烈 ,南段坡度陡、沉积供应相对较少、构造和火山活动十分强烈 3种主要沉积环境。西部陆坡的沉积特征也揭示了东海陆架向陆坡提供了大量碎屑沉积物质。
李西双刘保华吴金龙赵月霞王揆洋李西双
关键词:海洋沉积冲绳海槽地震层序地震相
胶州湾湾口海底沙波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活动性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利用多波束、侧扫声纳以及单道地震资料对胶州湾湾口潮流作用下形成的典型海底沙波地貌的平面形态、剖面特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实测的水文资料计算了不同潮流流速下沙波的瞬时移动速度,推测了直脊型沙波和新月型沙波的形成]化过程:区内新月型沙波在西向优势流的作用下大约以50m/a的速度向西迁移,直脊型沙波则在两端方向不一致的优势流长期作用下,发生逆时针旋转,同时在往复流的作用下以一个平衡位置左右摆动;就地貌形态而言,新月型沙波是不稳定的,直脊型沙波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赵月霞刘保华李西双吴金龙苏天赟
关键词:海底沙波多波束数据
基于地球化学参数的海底沉积物端元定量判识方法研究 Ⅰ.分离沉积物端元的最优斜交成分因子算法被引量:7
1999年
系统介绍“分离沉积物端元的最优斜交成分因子算法”,此算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得分成分化和最优斜交变换三部分.此算法可获得成分化的非负的斜交因子得分,弥补了Q型因子分析仅能用于样品间的相互关系及样品的分类研究,而不能胜任海底沉积物端元物质分离工作之不足.方法适合于沉积物物源端元定量分离工作.将此方法应用于冲绳海槽海底表层样,成功地分离出长江陆源物质.此方法同样适合于诸如岩石、水体、土壤污染等混合过程的端元定量分离工作.
杜德文孟宪伟吴金龙韩贻兵
关键词:地球化学参数海底沉积物
冲绳海槽中段构造特征
吴金龙越继成李恒修韩国忠王揆洋刘福寿梁瑞才等
一、成果内容简介、关键技术、技术经济指标:实际完成勘查面积6万平方公里,比例尺1:1000000。海洋重力和海洋磁力测线均为4600公里,测量精度分别为±19.6μm/s<'2>和4.9nT单道地震和浅地层副面测线分别为...
关键词: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地质构造冲绳海槽中段
东海舟东海域高精度重力测量被引量:3
1990年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黄海石油公司为勘探东海陆架区石油资源,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东海舟东测区进行高精度重力测量。使用的仪器是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1980年从西德引进的KSS—5型海洋重力仪系统。作业船只为渤海石油公司的“滨海512”船,并由Argo-Marchran系统导航定位。
吴金龙范守志
关键词:海域
东海舟东海域地磁调查报告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作者所在单位1988年在舟东共测得地磁剖面67条,剖面总长度为2978km。根据测网中306个测线交点上交点差的方均根值,确定精度为3nT,这次测量是东海陆架区油气勘探调查的一部分。
范守志吴金龙
关键词:地磁场
用于海洋沉积物热导率原位测量系统的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洋沉积物热导率原位测量系统的测量装置,该原位测量系统包括,测量探头,姿态检测电路,热脉冲激发电路,温度采集电路,CPU,I/O和存储器。该测量装置包括:a.存储装置;b.输入装置;c.检测装置;d....
李官保刘保华丁忠军姜丽丽吴金龙阚光明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