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炳煌

作品数:84 被引量:630H指数:17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针灸
  • 21篇针灸疗法
  • 21篇灸疗
  • 21篇灸疗法
  • 15篇针刀
  • 13篇针刺
  • 11篇针刀治疗
  • 10篇手术
  • 9篇骨质
  • 9篇骨质疏松
  • 8篇入路
  • 8篇手术入路
  • 8篇骨折
  • 7篇综合征
  • 7篇小针刀
  • 6篇愈合
  • 6篇支气管
  • 6篇支气管哮喘
  • 6篇脑梗
  • 5篇骨密度

机构

  • 66篇福建中医学院
  • 30篇福建省第二人...
  • 15篇福建中医药大...
  • 7篇福建省人民医...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福建省中医药...
  • 1篇三明市第一医...
  • 1篇惠州市中医医...

作者

  • 84篇吴炳煌
  • 30篇陈跃
  • 25篇吴明霞
  • 18篇张家栋
  • 17篇李俐
  • 12篇阙庆辉
  • 12篇张文光
  • 12篇董卫国
  • 11篇刘献祥
  • 8篇谢永财
  • 8篇俞昌德
  • 7篇林宏
  • 6篇张俐
  • 5篇郑良朴
  • 5篇林久茂
  • 5篇林燕
  • 4篇连维真
  • 4篇钱松涛
  • 4篇张安桢
  • 4篇章志安

传媒

  • 28篇福建中医学院...
  • 13篇中国针灸
  • 6篇中国骨伤
  • 4篇福建中医药
  • 3篇中医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针刺研究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8篇2004
  • 9篇2003
  • 6篇2002
  • 11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7
  • 5篇1996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肾微烟药条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探讨补肾微烟药条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12月龄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补肾微烟药条组,采用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的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观察补肾微烟药条对骨代谢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骨小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经补肾微烟药条或雌二醇治疗后,尿Ca/Cr、HOP/Cr较模型组分别有所下降;血清雌二醇(E2)、血清骨钙素(BGP)较模型组升高(P<0.05~0.01);骨小梁与髓腔的宽度比值,补肾微烟药条组和雌二醇组较模型组接近正常;30例骨质疏松患者腰椎L1~4和股骨Neck骨密度治疗后分别提高1.31%和0.95%。结论补肾微烟药条和雌二醇的作用无显著差异。
刘献祥吴明霞吴炳煌阙庆辉章志安李俐林鹉钱松涛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代谢性激素骨密度
改善骨折端微环境代谢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被引量:4
2004年
本课题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骨骼肌和骨膜微循环因素改善骨折端微环境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影响.即时动态观察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端微环境的改变,该模型属世界首创,研究论文发表在SCI源期刊<美国创伤杂志>上.②物理因素改善骨折断端微环境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表明一定范围内的磁场、电场及中药对骨折愈合有良好的影响.该研究将磁场、电场及中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提高骨折愈合的疗效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③针灸对骨折愈合的机理.通过骨折家兔血液流变学、微量元素及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的红外热像图进行观察,实验手段先进,属国内领先.④细胞因子因素改善骨折端微环境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医药在骨折愈合中的机制.⑤全自动药磁电夹板的研制及临床应用.为骨折治疗提供便捷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张俐张安桢陈再得吴炳煌黄浩
艾灸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6
2001年
目的探讨艾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12月龄雌性大鼠,摘除双侧卵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3个月后作右股骨中段闭合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艾灸组,分别于骨折后第7、14、28天处死,进行血清生化、骨组织学的观察。结果艾灸组骨折后第14天S-E2、S-BGP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 0.05),至28d艾灸组接近对照组。14d时软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数量模型组较艾灸组和雌二醇组稍多,28d时各组骨痂均较成熟,但模型组呈疏松化表现。结论艾灸具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
吴明霞刘献祥吴炳煌林薇郑良朴林久茂
关键词:骨折愈合骨质疏松骨代谢性激素艾灸
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针刀手术入路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为研究针刀治疗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的手术入路 ,在 30侧成年尸体的上胸背部解剖观测了肩胛提肌下段和菱形肌于肩胛上角及肩胛内缘附着点处的局部结构和相应部位的胸壁厚度 ,及其与邻近重要神经、血管的相互关系。结果测得肩胛提肌宽度 :2 2 .88± 3.0 2mm ,厚度 :8.75± 1 .6 2mm ;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纤维走向与垂线夹角分别为 33± 5°、4 6± 5° ;测得肩胛上角内侧处及肩胛内缘内侧处的胸壁厚度分别为39.38± 2 .4 2mm、4 0 .0 9± 4 .72mm ;观察到位于肩胛上角内缘背侧及肩胛内缘背侧的肌止腱处存在微小滑液囊。据此讨论了形成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的解剖学机制 ,并设计了较合理的针刀治疗此顽固性肩背痛症的手术入路 。
陈跃吴炳煌张文光阙庆辉谢永财张家栋李长征
关键词:针刀治疗手术入路
改善骨折端微环境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研究
张俐张安桢陈在得吴炳煌黄浩
该研究是在骨骼肌与骨膜微循环、骨折端微环境代谢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中药针灸、电磁效应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研究是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包括以下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物理因素改善骨折端微环境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影响;针...
关键词:
关键词:骨折愈合
针刺颅骨缝加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探讨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 (CI)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 :6 0例早期CI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B组采用CI早期常规药物治法 ,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颅针治疗。结果 :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血小板膜糖蛋白 (GMP 14 0 )较B组下降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①颅针加药物改善临床神经功能 ,抑制血小板活化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②CI早期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血浆GMP 14 0水平呈中度正相关 ,表明血浆GMP 14 0水平可作为CI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俞昌德吴炳煌白靖宇张晶俞宙
关键词:脑梗塞针灸疗法神经功能适应证
改善骨折端微环境代谢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
本课题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骨骼肌和骨膜微循环因素改善骨折端微环境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影响。即时动态观察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端微环境的改变,该模型属世界首创,研究论文发表在 SCI 源期刊《美国创伤杂志》上。②物理因素改善...
张俐张安桢陈再得吴炳煌黄浩
文献传递
颅针与头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观察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探讨颅针与头针对急性脑梗死(CI)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单纯药物(A组)和针刺颅骨缝区(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加药物(B组)、针刺标准化头针方案穴区(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加药物(C组)治疗急性CI患者各20例,对照观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前后A组血清VEGF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血清VEGF含量升高差异显著(P<0·01,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针加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血清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与标准头针加药物治疗相当。
俞昌德吴炳煌张晶宋红梅王国书俞宙
关键词:急性病
针刀治疗盆壁通道狭窄症30例
2008年
目的比较针刀和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盆壁通道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针刀组采用针刀闭合性手术,依照前期解剖观测结果所设计的手术入路行针刀剥离术;针灸组取患侧环跳、秩边、居髎、委中、阿是穴,施以普通针刺,使用痛阈测定仪分别测量2组治疗过程中的痛阈变化。结果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6.67%,针灸组为80%,针刀组优于针灸组(P<0.01);针刀组痛阈值平均上升幅度优于针灸组(P<0.01)。结论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盆壁通道狭窄症,能使痛阈值升高,临床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跃庞青民吴炳煌董卫国
关键词:小针刀痛阈针灸效应
浅针治疗早期脓疱型粉刺33例临床观察
2014年
目的评价浅针对早期脓疱型粉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患者数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在芦荟洗面奶面部皮肤清洁和内服清肺枇杷饮的常规治疗下,治疗组以浅针在脓疱型粉刺的局部周围0.5 cm处上、下、左、右各点用泻法;对照组则在脓疱型粉刺局部进行挑刺挤脓。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75.8%。结论浅针组对早期脓疱型粉刺的临床效果良好。
陈美华吴炳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