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福

作品数:15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肠外
  • 9篇胰腺
  • 9篇胰腺炎
  • 9篇外营养
  • 9篇腺炎
  • 9篇肠外营养
  • 7篇坏死
  • 7篇坏死性
  • 7篇急性坏死
  • 7篇急性坏死性
  • 6篇坏死性胰腺炎
  • 6篇急性坏死性胰...
  • 5篇脂肪乳
  • 5篇脂肪乳剂
  • 5篇乳剂
  • 4篇中心静脉
  • 4篇内分泌
  • 4篇静脉
  • 4篇分泌
  • 3篇导管

机构

  • 15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吴海福
  • 12篇吴肇汉
  • 5篇吴肇光
  • 4篇孙晓光
  • 4篇黄德骧
  • 4篇夏立钧
  • 4篇靳大勇
  • 4篇许剑民
  • 3篇张宏伟
  • 2篇左焕琛
  • 1篇陈可靖
  • 1篇顾岩
  • 1篇吴国豪
  • 1篇夏德全
  • 1篇张宏伟
  • 1篇王锦华
  • 1篇金惠铭
  • 1篇朱无难
  • 1篇胡必杰
  • 1篇金惠敏

传媒

  • 6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4篇1995
  • 3篇199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心静脉营养导管性脓毒症被引量:5
1998年
近20年来,肠外营养(PN)取得了巨大进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有了专门的营养治疗小组及标准的导管护理规则,静脉导管性脓毒症(catheter-relatedsepsis,CRS)的发生率已显著降低,然而CRS仍然是长期PN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并发...
吴海福
关键词:肠外营养静脉导管脓毒症
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胰腺对肠外营养的内分泌反应
1995年
目前营养支持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手段之一。作者利用主胰管内注入4%牛黄胆酸0.5ml/kg及胰蛋白酶0.5ml/kg混和液的方法,诱发犬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测定2次输注肠外营养(PN)后,血清胰岛素、胰高糖素、淀粉酶及血糖的水平,观察胰腺炎初期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变化。实验证明,人工引发急性胰腺炎后,血清胰岛素,胰高糖素和淀粉酶平均水平均升高,但胰高糖素,和淀粉酶的升高无显著性,且与PN输注无关。此外,实验还显示第二次PN输注引起的胰岛素升高明显低于第一次,表明急性胰腺炎发生后22小时已产生胰腺内分泌功能的改变。
孙晓光陈可靖夏德全朱无难吴海福吴肇汉
关键词:坏死性胰腺炎肠外营养胰腺内分泌系统
脂肪乳剂在胰腺炎中的应用(综述)
1994年
急性胰腺炎患者伴有三大物质代谢紊乱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重症患者病程长,死亡率高,肠外营养(PN)势在必行.脂肪乳剂是PN的主要能源之一.各家对脂肪乳剂在急性胰腺炎的应用尚有不同看法,有报道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后可诱发急性胰腺炎,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静脉输注脂肪乳剂不会发生或加重胰腺炎.
吴海福
关键词:胰腺炎脂肪乳剂肠外营养
脂肪乳剂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自然病程的影响被引量:7
1995年
将14条犬诱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随机分成两组:全糖组和糖脂组,全糖组仅由葡萄糖提供,糖脂组由葡萄糖和脂肪乳剂提供,结果表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制作成功后,两组间反映胰腺炎程度的指标:血压,白细胞计数,血团体、钙、淀粉酶、溶酶体酶、CT、胰腺组织中(125) ̄I含量及组织学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胰腺炎诱发后血胰岛素及胰高糖素均升高,其比值(G/I)反而下降,提示急性胰腺炎伴胰内分泌紊乱,或由于葡萄糖的输入较多引起,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Intralipid输注后,各项指标连续监测结果示其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自然病程无影响。
吴海福张宏伟左焕琛金惠敏夏立钧吴肇汉吴肇光
关键词:肠外营养脂肪乳剂胰腺炎
肠外营养加生长激素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评估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PN)加重组生长激素(rhGH),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蛋白质合成及改善负氮平衡的作用。方法随机入组45例,PN+rhGH组15例,PN作为对照组30例。热量提供1463kJ/(kg·d),氮量03g/(kg·d)。rhGH12U/d,皮下注射5~12天。结果治疗14天后,血GH及胰岛素水平在PN+rhGH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血糖在PN+rhGH组虽较对照组升高,但组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两组均明显降低,组间比无差异。而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负氮平衡改善PN+rhG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呼吸机使用日,组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组间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N+rhGH支持治疗可改善危重病人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靳大勇许剑民吴海福顾岩
关键词:肠外营养重组生长激素危重症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内分泌变化与肠外营养被引量:1
1997年
通过动态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患者的内分泌变化,试图分析肠外营养时的最佳实施方案。结果提示:ANP患者伴有内分泌紊乱,高糖血症发生率高,应减少葡萄糖的用量,且应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为满足机体需要,以脂肪乳剂提供30%-50%的热卡,在ANP患者中应用可使高糖血症易于控制,使肠外营养更为安全有效。
吴海福吴肇汉黄德骧孙晓光吴肇光
关键词:肠外营养胰腺内分泌胰腺炎
脂肪乳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3
1995年
由CT或/和手术证实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患者共17例,随机分成全糖组(n=8)和糖脂组(n=9),实施肠外营养,连续观察2周,选用TG、ch、LDL、HDL、Apo-A、B及FFA等指标观察。发现脂肪乳剂在ANP患者体内能迅速氧化,无1例发生高脂血症。入院时有64%伴高糖血症,在发作10天内血糖较难控制。应用脂肪乳剂后则高糖血症较少发生。脂肪乳剂输注2周内无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从常规指标,以及溶酶体酶、血气分析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脂肪乳剂长期静脉输注并未使ANP患者病情加重。提示ANP患者长期输注脂肪乳剂是安全、有效的。
吴海福吴肇汉吴国豪黄德骤吴肇光
关键词:胃肠外高营养胰腺炎脂肪乳剂
中心静脉营养引起的导管性败血症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了解导管性败血症(CRS)的菌群变迁及药敏情况,以及可能导致CR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年2月至1997年12月期间在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外科发生中心静脉营养导管性败血症的39例病人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提示CRS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微球菌和真菌。大多数细菌均有较高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达90.9%,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54.2%和52.1%。结论:可能导致CRS的危险因素为:①皮肤有破损;②气管切开术;③合并有感染性疾病者;④严重的原发病;⑤急性胰腺炎。CRS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拔除感染的导管。
吴海福许剑民靳大勇吴肇汉
关键词:中心静脉营养败血症
脂肪乳剂Intralipid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自然病程的影响被引量:2
1994年
14只犬主胰管内注入4%牛磺胆酸钠0.5ml/kg及胰蛋白酶0.5mg/kg混合液诱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随机分成全糖组和糖脂组;两组氮量相等,为0.3g·kg-1/d;非蛋白质热量均为209.2kJ·kg-1/d,全糖组供热由葡萄糖提供;糖脂组由葡萄糖和脂肪乳剂提供(比例1∶1)。在胰管内注药后1h开始静脉输注营养液,结果示两组在胰腺炎诱发后血淀粉酶、溶酶体酶升高,CT和组织学检查呈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征象,表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制作成功。在停输PN时,全糖组的血糖降至实验前值以下,而糖脂组却无此现象,揭示单纯用葡萄糖提供热量时在停输PN以后有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Intralipid输注后,各项指标连续监测结果示其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自然病程无影响。
吴海福张宏伟张宏伟金惠铭左焕琛吴肇汉
关键词:肠外营养脂肪乳剂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内分泌变化与肠外营养
1996年
作者动态观察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病人的内分泌变化,并分析了肠外营养时的最佳实施方案。结果提示:ANP病人伴有内分泌紊乱,高糖血症发生率高,应减少葡萄糖的用量,且应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为了满足ANP病人机体需要,以脂肪乳剂提供30%~50%的热能,可使高糖血症易于控制,使肠外营养更为安全有效。
吴海福吴肇汉黄德骧孙晓光吴肇光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肠外营养内分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