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培弟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气凝胶
  • 3篇碳气凝胶
  • 2篇乙腈
  • 2篇英文
  • 1篇溶剂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室温
  • 1篇室温条件
  • 1篇碳材料
  • 1篇炭气凝胶
  • 1篇微结构
  • 1篇力学特性
  • 1篇力学性能
  • 1篇块体
  • 1篇厚度
  • 1篇反应热
  • 1篇飞片
  • 1篇薄片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吴培弟
  • 5篇杜艾
  • 5篇周斌
  • 5篇沈军
  • 5篇吴广明
  • 5篇张志华
  • 3篇朱秀榕
  • 3篇倪星元
  • 2篇李宇农
  • 2篇钟艳红
  • 2篇沈洋
  • 2篇陈珂

传媒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型纳米骨架碳材料的低温特性研究
本文采用乙腈为溶剂,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原料,0.5mol/L的盐酸为催化剂的反应体系,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并通过超临界干燥和1050度的高温碳化,成功的制备出了结构完好的CRF气凝胶。同时控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W%)和间苯...
吴培弟周斌杜艾钟艳红朱秀榕张志华沈军吴广明倪星元
关键词:碳气凝胶力学特性溶胶凝胶法
文献传递
用于冲击波延时的密度梯度气凝胶飞片靶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激光状态方程实验冲击波延时的密度梯度气凝胶飞片靶的制备及表征方法。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碳酸钠为催化剂,在溶胶-凝胶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逐层凝胶和微模具成型工艺,经过脱模、乙醇替换和真空干燥,制备了4层密度梯度渐变间苯二酚-甲醛(RF)有机气凝胶飞片靶,并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相衬成像仪和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对飞片靶的成分、形貌、密度、层间界面耦合情况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实现了总体厚度约120μm、单层厚度一致、各层均匀性良好且密度变化范围约400~1 200mg/cm3的4层密度梯度RF气凝胶飞片靶的制备和表征。
沈洋周斌杜艾朱秀榕陈珂吴培弟吴广明沈军倪星元张志华李宇农
关键词:气凝胶
以间苯二酚/甲醛/乙腈为体系的新型纳米骨架碳气凝胶的力学性质研究(英文)
2012年
在室温条件下以乙腈为溶剂,问苯二酚和甲醛为前驱体,盐酸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结合高温碳化工艺制备新型碳气凝胶。通过改变催化剂和质量分数,密度可以在88~557 mg/cm^3变化。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等测试显示:乙腈并未参加最终的网络形成;气凝胶的颗粒尺寸维持在40~70 nm,具有纳米骨架网络结构:当温度(-150~300℃)改变时,密度为88和172 mg/cm^3的碳气凝胶不存在玻璃化转变的温度,密度为452 mg/cm^3的碳气凝胶在50℃时向玻璃态转变:密度为577 mg/cm^3的碳气凝胶在-50~100℃时存在两次玻璃态的转变。对比新老体系发现:弹性模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传统体系的标度指数a要比新体系的标度指数大。
吴培弟周斌杜艾李宇农钟艳红沈军吴广明倪星元张志华
关键词:碳气凝胶乙腈常温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
室温条件下乙腈为溶剂炭气凝胶的制备与机理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与传统炭气凝胶制备不同,在室温条件下以乙腈为溶剂,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前驱体,盐酸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结合高温炭化工艺制备炭气凝胶(密度低至约50 mg.cm-3)。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表明,所制炭气凝胶是一种类石墨结构的非晶态材料,具有纳米骨架网络结构,比表面积达1 300 m2.g-1。对比不同配比气凝胶的SEM发现,气凝胶的颗粒尺寸为40 nm~70 nm。分析溶胶-凝胶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乙腈在凝胶化中作用得知,由于盐酸的催化和反应放热共同作用,实现了室温下间苯二酚和甲醛的加成和缩聚反应,并最终形成凝胶;乙腈在反应中起着一种分散剂的作用。
吴培弟周斌杜艾张志华吴广明沈军
关键词:炭气凝胶室温乙腈反应热
密度、厚度及微结构可控的碳气凝胶薄片的表面及内部差异(英文)
2012年
为了研究碳气凝胶薄片表面及内部的差异,以及碳气凝胶薄片在制备及性能上与块体之间的差异,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密度、厚度及微结构的碳气凝胶薄片。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气凝胶的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扫面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Microscope(FESEM))来观测样品的形貌和微结构,采用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对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进行测试。获得了密度为465~1679 mg·cm^(-3)、厚度为25~680μm的具有一定尺寸(22 mm×16 mmX0.68 mm)的碳气凝胶薄片。对比了不同厚度、密度和微结构的碳气凝胶薄片,得出密度和微结构随溶质质量分数和厚度的变化关系,并对碳气凝胶薄片表面其有的致密层进行初步表征和分析。
沈洋周斌杜艾沈军吴广明朱秀榕陈珂吴培弟张志华
关键词:碳气凝胶厚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