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宇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艾滋病
  • 3篇疫情
  • 3篇疫情现状
  • 3篇病毒
  • 2篇性病
  • 2篇性传播
  • 2篇性传播疾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梅毒
  • 2篇抗病毒
  • 2篇抗病毒治疗
  • 2篇HIV/AI...
  • 2篇病毒治疗
  • 2篇传播疾病
  • 1篇性病监测
  • 1篇性病监测点
  • 1篇性病门诊
  • 1篇性行为
  • 1篇疫情监测

机构

  • 15篇沧州市疾病预...
  • 2篇沧州市中西医...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作者

  • 15篇刘振宇
  • 15篇韩芳
  • 15篇高庆辉
  • 12篇王立彬
  • 12篇李传忠
  • 12篇毛俊阁
  • 4篇韩海峰
  • 4篇赵敏
  • 3篇庞伟
  • 2篇张红娟
  • 1篇于海平
  • 1篇赵宏儒
  • 1篇朱会宾
  • 1篇苗香芬
  • 1篇王妍

传媒

  • 6篇职业与健康
  • 5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2012年沧州市梅毒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沧州市2008—2012年梅毒的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梅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沧州市辖区医疗机构2008—2012年上报的梅毒病例信息。结果 2008—2012年沧州市共报告梅毒2 023例,发病率从2008年的2.61/10万上升到2012年的9.87/10万,年均递增39.45%;梅毒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占总发病数的47.06%,但构成比逐年下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09∶1;年龄分布以20~4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县区报告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53.49%,高发职业为农民。结论近年沧州市梅毒疫情呈不断上升趋势,应根据沧州市流行特征开展更具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控制梅毒的流行。由于梅毒与艾滋病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对控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王立彬韩芳高庆辉毛俊阁刘振宇李传忠庞伟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沧州市运河区性病监测点2008-2010年性传播疾病数据报告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报告分析沧州市运河区自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监测点后所报告性传播疾病(STD)数据,掌握其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辖区内网络直报医疗单位报告的STD疫情进行数据报告及分析。结果性病监测点提供性病诊疗服务机构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首次诊断的淋病、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1]。运河区监测点报告4种STD,分别为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共计报告病例868例。其中2010年381例,2009年209例,2008年278例。2008-2010年所报告病例中以梅毒居多,分别占每年报告STD病例的56.12%、53.11%、65.88%;其次为尖锐湿疣、淋病和生殖器疱疹。结论梅毒病例每年占报告STD病例的50%以上,报告病例数居首位。通过监测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国家STD的防治提供依据。
于海平韩芳何洪霞刘振宇高庆辉祁晗
关键词:监测点STD
沧州市流动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沧州市流动人群艾滋病感染者的人群特征,探讨适宜本市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3-2010年6月间沧州市流动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沧州市2003-2010年6月间共报告流动人群HIV感染者63例,3种传播途径均有病例报告,性传播占55.56%(35/63),血液传播占36.51%(23/63);15~49岁青壮年占95.24%(60/63)。结论加强流动人群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提高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意识;促进流动人群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对促进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发现,对进一步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蔓延有重要意义。
韩芳王立彬刘振宇于海平高庆辉李尊艳毛俊阁李传忠
关键词:艾滋病感染
沧州市艾滋病疫情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韩芳王立彬刘振宇于海平高庆辉李尊艳毛俊阁李传忠张红娟
课题在对沧州市2003-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总结当地疫情特点:由于监测工作的加强,发现的感染者人数迅速上升;三大传播途径并存,性传播为主,男男同性恋人群感染突出;青壮年占多数,但儿童及老...
关键词: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疫情监测抗病毒治疗
沧州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沧州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对感染艾滋病(AIDS)、梅毒等性病知识的认知情况,性行为和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对首次到沧州市性病门诊的男性就诊者400名进行行为学调查,同时采血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梅毒检测。结果到沧州市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就诊者以已婚中青年为主,对AIDS知识知晓率为68.5%;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者126人,占34.3%(126/367)。HIV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0.5%;梅毒抗体阳性7例,阳性率为1.8%;HCV抗体阳性14例,阳性率为3.5%。结论沧州市性病门诊性接收的男性就诊者中有较高比例的性乱史,为感染HIV、梅毒等性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管理。
韩芳王立彬高庆辉毛俊阁韩海峰李传忠王妍赵敏刘振宇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感染率
沧州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初步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初步评价沧州市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沧州市自2006—2011年底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的病例,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质量及抗HIV治疗病例的生存率变化,初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抗HIV治疗的时间越长,CD4+T淋巴细胞>350×106/L的病例所占的比例越大;63例治疗病例2011年底最后一次体重量与开始抗HIV治疗时体重量相比,平均增长1.94 k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从2006年抗病毒治疗开始,治疗病例的存活率逐年升高。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AIDS患者生存状况和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HIV/AIDS病例应及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王立彬韩芳高庆辉刘振宇毛俊阁李传忠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沧州市新华区学校和幼儿园餐具消毒调查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解新华区学校和幼儿园公用餐饮具的卫生状况,防止由餐饮具不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笔者于2010年对新华区全部42所学校和幼儿园食堂(均有规范化的消毒设施,设专人管理,对餐饮具进行程序化清洗消毒)的消毒后餐饮具(碗、盘、口杯、勺)502件进行了大肠菌群的检测。
李尊艳提会琴韩芳刘振宇高庆辉王瑞江
关键词:餐饮具消毒
2例HIV感染者1例AIDS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0年死亡的3例HIV/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 3例病例均死于艾滋病相关性疾病,确证HIV抗体阳性时间较晚,未参加免费抗病毒治疗。结论大力开展重点人群宣传干预及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对病人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策略,以延长病人预期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李尊艳王玉英韩芳刘振宇高庆辉王瑞江提会芹
关键词:HIV/AIDS死亡病例
2003—2013年沧州市艾滋病疫情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沧州市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和特征,评估目前防治对策,明确今后防治工作重点,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沧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报告资料和个案流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沧州市2003-2013年累计报告HIV/AIDS 334例,死亡69例,疫情呈快速增长势头,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地区分布广泛,性接触、母婴、血液3种传播途径均有病例报告,但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占91.91%(307/334)。其中男男性接触途径传播占47.90%(160/334),2013年新报告的96例HIV/AIDS全部为性接触传播。来源于医疗机构的病例占42.52%(142/334),且发现时或1年内死亡病例占11.98%(40/334)。10~24岁青少年、未婚病例所占比率分别达到了23.05%(77/334)和29.64%(99/334),无偿献血人群HIV阳性病例也达到了11.08%(37/334)。结论沧州市属AIDS低流行地区,但近年来疫情呈快速增长,青少年病例上升势头显著,控制性接触传播特别是男男同性接触传播病例的发生是当前和今后沧州市AIDS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韩芳王立彬高庆辉韩海峰毛俊阁王妍李传忠赵敏刘振宇
关键词:艾滋病
沧州市2003-2011年艾滋病疫情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沧州市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和特征,评估目前防治对策,明确今后防治工作重点,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沧州市2003-2011年累计报告的HIV/AIDS病例报告和个案流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沧州市2003-2011年累计报告HIV/AIDS 181例,死亡39例,疫情呈快速增长势头,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地区分布广泛,性接触、母婴、血液3种传播途径均有病例报告,但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占84.53%(153/181),其中男男性接触途径传播28.73%(52/181)。来源于医疗机构的病例占65.33%(49/75),且发现时或1年内死亡病例占28%(21/75)。结论沧州市属艾滋病低流行地区,但近年来疫情呈快速增长,且已进入发病和死亡高峰,存在多种潜在危险因素。市、县两级领导应提高认识,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同时,要开展积极医疗救治,提高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王立彬韩芳毛俊阁高庆辉刘振宇李传忠张红娟
关键词:疫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