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文
- 作品数:39 被引量:2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 49例胃肠间质瘤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22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影像学检查在其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胃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和病理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共53个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和病理学资料,将CT表现(包括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及强化方式)与生物学危险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53个GIST病灶的生物学危险性:极低度14个,低度11个,中度10个,高度18个。CT检查发现36个病灶(67.9%)。最大径≥50mm者,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可见囊变坏死,明显不均匀强化,多为高度危险性;最大径<50mm者,大多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呈膨胀性生长,中度均匀强化,多为中度及以下危险性。发现血道转移5例,未见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结果仅有3个病灶S100阳性,CT均表现为沿胃壁或肠壁环形浸润。结论:CT检查有助于判断胃肠间质瘤的危险性,但对于微小病灶的检出有一定困难。神经方向分化(S100阳性)的间质瘤呈浸润性生长,其CT表现较难与胃癌鉴别。
- 尹韶晗谢传淼莫运仙黄子林吕衍春刘学文张赟李建鹏郑列吴沛宏
- 关键词:间叶源性肿瘤胃肠间质瘤体层摄影技术危险性
- 表观弥散系数预测评估鼻咽癌淋巴结放化疗后早期疗效的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放化疗前后的相关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标,探讨ADC值在预测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敏感性以及辅助评估放化疗后早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入符合纳入标准的鼻咽癌患者60例,淋巴结115枚。分别测量靶病灶放化疗前后的平均ADC(ADCmean)、最小ADC值(ADCmin)和体积(V),计算放化疗前后的ADC差值(ΔADC)、ADC变化率(ΔADC%)及体积变化率(ΔV%),分析各ADC指标与ΔV%之间的相关性,并将淋巴结分为有效组(CR+PR,n=92)及无效组(SD+PD,n=23),比较两组间各ADC指标的差异。结果放化疗前ADCmean、ADCmin与ΔV%均无明显相关性,而ΔADC及ΔADC%(包括ADCmean、ADCmin)与ΔV%均呈负相关,其中ΔADCmean与ΔV%间的相关系数最大(r=-0.427,P<0.01)。放化疗后有效组及无效组间治疗前ADC值(ADC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ΔADC及Δ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ADC各指标的ROC曲线,ADCmean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放疗前ADC尚不能作为预测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放疗敏感性及放化疗后早期疗效的指标,而ΔADCmean可作为评估其早期疗效的辅助指标。
- 杨雅迪刘学文李卉刘施亮谢传淼
- 关键词:鼻咽癌淋巴结放化疗DWI
- 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单发PCCCL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结果 29例PCCCL均有乙肝病史,均无HCV感染史,19例伴有肝硬化,AFP阳性19例。29例PCCCL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肝右叶者19例,多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23例患者接受CT扫描,平扫19例呈低密度,2例呈低、等混杂密度,2例呈低、高混杂密度;增强扫描19例具有普通型肝细胞癌(HCC)的典型"快进快出"强化特征,10例病灶有假包膜。7例接受MR扫描(其中1例先后接受CT、MR检查),平扫T1WI中PC-CCL呈稍高/稍低信号,T2WI中以高/更高信号多见,增强扫描均呈普通型HCC"快进快出"的典型强化特征,均可见假包膜。结论 PCCCL的影像学表现与普通型HCC相似,动态增强扫描具有早期快速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迅速廓清的特点,且易于形成假包膜结构。MR平扫T1WI呈稍高/稍低信号、T2WI信号明显增高对诊断PCCCL有提示意义。
- 王德玲李卉耿志君刘学文谢传淼吴沛宏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I表现与侵犯特点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MRI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NHL的MRI表现。评价病灶的大小、分布、侵犯范围及淋巴结累及情况。对B细胞型和T或NK/T细胞型2组NHL的侵犯生长方式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或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41例患者中,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26例,成熟T淋巴细胞肿瘤2例,NK/T细胞瘤13例。病灶以鼻咽黏膜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为主要表现,在T:WI上呈稍高信号,T,wI呈等信号,增强后均匀轻到中度强化。均匀累及鼻咽各壁24例,伴溃疡形成5例,超腔生长9例,累及舌或腭扁桃体共23例,邻近肌肉受侵20例,颅底骨质破坏12例。41例患者中,25例合并咽后淋巴结受侵,27例合并颈部淋巴结受侵。NK/T淋巴细胞型鼻咽NHL更易超腔生长、咽旁结构侵犯、溃疡形成(T或NK/T淋巴细胞型鼻咽NHL分别为8、11、4例,B淋巴细胞型鼻咽NHL分别为4、10、1例),B淋巴细胞型鼻咽NHL扁桃体侵犯更常见(B淋巴细胞型鼻咽NHL为18例,NK/T淋巴细胞型鼻咽NHL为5例)。结论鼻咽NHL在MRI上表现具有一些特点,鼻咽各壁均匀增厚多见,常累及鼻腔或扁桃体,当肿瘤体积较大但没有或仅有少许深度侵犯时要考虑NHL。不同病理类型鼻咽NHL其MRI表现有一定差异。
- 张嵘谢传淼莫运仙刘学文吕衍春耿志君
-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鼻咽肿瘤
- 螺旋C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评价螺旋C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病理确诊NSCLC的患者进行CT纵隔淋巴结分期,并同淋巴结最后病理分期做一一对照。结果: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总的敏感性为58.9%,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值60.5%,阴性预测值68.6%,总的准确率为65.2%。CT对4R、5、6、7组淋巴结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偏低。4R组和7组淋巴结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较高。结论:CT是评价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能提供有效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信息,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应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达到更精确的分期。
- 郑列沈静娴吴沛宏谢传淼莫运仙阮超美刘学文戎铁华王欣张仕义
- 关键词: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淋巴结
-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RM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ERM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4例鼻部ERMS中,邻近骨质破坏11例,眼眶受累5例,翼腭窝及颅内侵犯各4例;5例腹盆腔及腹膜后ERMS中,3例包绕邻近大血管,2例腹膜种植转移;5例肌肉及肌间隙ERMS病变较局限,其中2例伴邻近骨质轻微破坏;1例ERMS位于左颌下腺区;1例ERMS为颅骨多发病灶。16例患者有区域淋巴结转移,5例呈环线状强化。结论 ERM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对患者年龄、发生部位、强化方式、邻近骨质的破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治疗前诊断。
- 王玲刘学文李卉耿志君谢传淼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33例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的CT诊断及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ACC)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33例病理确诊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 33例病灶中气管17例,主支气管及段支气管11例,段以下支气管5例。临床发病率无性别差异,多发生于40~50岁,临床症状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咳嗽等或无临床症状仅为体检发现。CT表现:病灶可表现为息肉型、沿管壁增厚型及肺内肿块型,边界清楚,密度多均匀,未见钙化及坏死,增强扫描轻度或中度强化。9例有局部组织侵犯,11例远处转移,2例淋巴结转,术后9例复发。结论 ACC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利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形态及范围,从而帮助手术方案的制定。
- 耿志君谢传淼刘学文李卉王德玲
- 关键词:气管肿瘤腺样囊性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单核钌多吡啶类配合物的合成及其DNA键合性质研究
- 钌(Ⅱ)多吡啶类配合物由于其丰富的光化学、光物理性质以及其独特的与DNA结合能力,被广泛用于小分子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核酸作为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介入了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正常活动,也与致癌等生命的异常...
- 刘学文
- 关键词:钌配合物DNA键合密度泛函理论
- 文献传递
- 含钆纳米材料磁共振分子影像造影剂的研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制备一种含钆纳米材料,应用于磁共振分子显像研究。方法以四甲氧基硅烷为氧化硅纳米材料来源,将钆离子掺杂至四甲氧基硅烷硅材料内,制备含钆纳米材料,电镜观察该材料纳米大小;MRI 体外扫描该材料,以 Gd-DTPA 为对照,检验该材料的磁敏感性;静脉注射该材料,应用 MRI 扫描,观察其在 Balb/c 裸鼠和鼻咽癌 CNE-2裸鼠移植瘤体内的分布特点。结果制备的含钆纳米材料呈短棒状,纳米大小约30至40 nm 左右,该纳米 T_1驰豫率明显高于常规造影剂 Gd-DTPA;裸鼠静脉注射后,30 min 后 MRI 扫描显示,肝脏和肾脏 T_1WI 信号强度分别由226±10和283±7升高为352±12及328±10,说明该材料主要在肝脏分布;鼻咽癌 CNE2裸鼠移植瘤明显强化,移植瘤T_1WI 信号强度由注射造影剂前的195±5上升为245±7。结论新型含钆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磁敏感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核磁共振分子显像的载体。
- 刘立志郭刚军曾木生吕衍春刘学文崔春艳吴沛宏李立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钆
- 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布和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94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MR)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和鼻咽癌分期的关系。结果有165例(56.1%)患者发现有咽后淋巴结转移。从C1到C3水平,外侧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呈递减趋势。口咽、鼻腔、茎突前后间隙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较高。294例患者中,有219例(74.5%)出现咽后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31例(10.5%)仅出现咽后淋巴结转移,54例(18.4%)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134例(45.6%)同时出现咽后和颈部淋巴结转移。T1、N0及Ⅰ期的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结论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早期局部侵犯及上颈链、颈后三角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咽后淋巴结和Ⅱ区颈部淋巴结均为是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首站。
- 崔春艳李立刘学文刘立志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鼻咽肿瘤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