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如恩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6篇微血管
  • 6篇显微血管
  • 6篇减压术
  • 5篇血管减压
  • 5篇血管减压术
  • 5篇微血管减压
  • 5篇微血管减压术
  • 4篇显微血管减压
  • 4篇显微血管减压...
  • 3篇原发性
  • 3篇减压术治疗
  • 2篇预后
  • 2篇三叉神经
  • 2篇三叉神经痛
  • 2篇神经疾病
  • 2篇神经内镜
  • 2篇神经痛
  • 2篇椎基底
  • 2篇椎基底动脉

机构

  • 9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刘如恩
  • 7篇冷景兴
  • 7篇向晖
  • 1篇刘如恩

传媒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椎基底动脉相关性三叉神经痛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对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28例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MVD的临床资料。行MVD 25例,MVD+感觉根部分离断3例。结果 28例术后疼痛均立即消失。3例行MVD+感觉根部分离断者术侧面部麻木。随访3~24个月,平均18.6月,无复发。结论对于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MVD术中充分神经减压并恢复神经的自然走行是术后疗效的保证,对于张力大、无法一次性推移的血管,可以采用多点减压的方法完成。
向晖冷景兴刘如恩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椎基底动脉
星形细胞瘤预后与血清中基质金属白酶-2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血清中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46例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星形细胞瘤Ⅰ~Ⅱ级,B组为星形细胞瘤Ⅲ~Ⅳ级.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的血清中MMP-2的含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的差异以及复发前后之间的变化.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后血清中MMP-2水平为(9.7 ±3.1)g/L,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后复发血清中MMP-2水平为(276.0 ±21.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在血清中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向晖刘如恩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术后复发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术者姿势对侧脑室额角穿刺效果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额角穿刺操作中术者姿势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6月1日至10月1日期间因脑内出血进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50例,据临床术者操作分为高重心组和低重心组,用简易图的方法比较常见2种姿势的差异,记录穿刺成功率及穿刺耗时。结果高重心组穿刺成功17例,占比68%;低重心组穿刺成功24例,占比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重心组耗时(31.00±6.16)min,低重心组耗时(13.16±4.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重心姿势是利于侧脑室额角穿刺的理想姿势。
王志文王海江冷景兴吴明华刘如恩
关键词:侧脑室穿刺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无痛性、间歇性、不自主的、无规律的同侧面神经所支配区域内的肌肉强直或阵挛发作。目前关于HFS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治疗方法较多。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由于疗效好、创伤及不良反应小,已成为治疗HFS的最有效方式。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8月采用MVD治疗206例HFS,疗效满意,现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向晖刘如恩冷景兴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完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的临床疗效的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分析完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266例行血管减压术的脑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内镜组141例经乙状窦后人路在神经内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检查相关区域有无异常血管或其他病灶压迫情况.对责任血管进行推移减压、垫片、分解粘连等治疗,显微镜组125例按照传统乙状窦后人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术后随访1年。结果失访6例.有效随访患者中,内镜组、显微镜组患者术后症状立即消失,分别为137例(97.2%)、120例(96.0%);术后1年治愈,分别为124例(87.9%)、108例(86.4%):听力下降,分别为2例(1.42%)、5例(4.00%);面部浅感觉减退,分别为5例(3.54%)、8例(6.40%);短暂性共济失调,分别为3例(2.13%)、5例(4.00%);脑脊液漏,分别为3例(2.13%)、3例(2.40%);口周疱疹,分别为23例(22.5%)、27例(24.3%)。两组均未出现颅内感染、死亡、面瘫、脑内出血。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完全神经内镜下血管减压术与相对于显微镜下血管减压术并非占据优势。
向晖冷景兴刘如恩
关键词:神经内镜显微镜脑神经疾病显微血管减压术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总结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0月~2019年10月,对78例椎动脉相关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均行MRI 3D-SPACE序列及MRA检查,提示手术区见粗大的血管影,术中证实均为椎动脉相关性责任血管。结果术中探查明确责任血管为椎动脉7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39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后下动脉23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9例。术后症状均消失,其中术后立即消失72例,1~6个月消失6例。术后术侧听力下降2例,均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面瘫1例,术后3个月恢复;张口、吞咽受限1例,1周恢复。无出血、感染、死亡。随访1年,症状均消失,无复发,无并发症。结论面肌痉挛患者术前行MRI 3D-SPACE及MRA检查有助于术前判断责任血管类型,并给术者探查责任血管提供心理准备。充分探查、逐步减压和适度的垫棉植入是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向晖冷景兴闵飞祥刘如恩
关键词:面肌痉挛椎动脉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单纯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该院260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颅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内镜组138例经乙状窦后进路在神经内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探查相关区域有无异常血管或其他病灶压迫情况,对责任血管进行推移减压、垫片、分解粘连等治疗,显微镜组122例行传统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术后随访1年。结果术后症状立即消失的患者内镜组137例(99.28%),显微镜组120例(98.36%);术后1年治愈的患者内镜组124例(89.86%),显微镜组108例(88.52%);听力下降的患者内镜组2例(1.45%),显微镜组5例(4.10%);面部浅感觉减退的患者内镜组5例(3.62%),显微镜组8例(6.56%);短暂性共济失调的患者内镜组3例(2.17%),显微镜组5例(4.10%);脑脊液漏的患者内镜组3例(2.17%),显微镜组3例(2.46%);口周疱疹的患者内镜组23例(16.67%),显微镜组27例(22.13%)。两组均未出现颅内感染、死亡、面瘫、脑内出血。两种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神经内镜下血管减压术不能获得更高的手术治愈率,但能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从而减少部分手术并发症。
向晖冷景兴刘如恩
关键词:神经内镜显微镜颅神经疾病血管减压术
椎基底动脉相关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向晖冷景兴刘如恩
ZMPSTE24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胶质瘤的关系:一项基于CGGA数据库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ZMPSTE24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胶质瘤的关系。方法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下载325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数据和mRNA测序数据。提取ZMPSTE24基因表达量并与临床数据配对合并,同时剔除相关临床数据缺失的病例。依据ZMPSTE24基因在原发性胶质瘤患者(n=210)组织中表达量的中位值(18.61)将入选病例分为高表达组(105例)和低表达组(105例)。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ZMPSTE24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因素的相关性。使用Cox回归和Kaplan-Meier方法评估ZMPSTE2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通过基因富集和共表达分析,推测ZMPSTE24可能参与的分子通路和上下游分子。用STRING数据库,寻找与ZMPSTE24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并评价其价值。利用TIMER2.0数据库探究ZMPSTE2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免疫浸润细胞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利用人类蛋白图谱数据库(HPA)和临床胶质瘤病理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在CGGA数据库中,原发性胶质瘤患者ZMPSTE24高表达组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01),并与WHO分级、IDH分型、年龄等相关(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ZMPSTE24可能是胶质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蛋白印迹实验提示,肿瘤分级级别越高,ZMPSTE24的表达水平相对越高。结论ZMPSTE24表达水平越高,提示胶质瘤肿瘤分级较高,预后较差。
王长峰陈显俊朱滢欧跃刘如恩
关键词:胶质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