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云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军事

主题

  • 4篇文学
  • 2篇代文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学
  • 1篇灯下
  • 1篇动员
  • 1篇多模态
  • 1篇心目
  • 1篇心目中
  • 1篇兄弟
  • 1篇宣传动员
  • 1篇学史
  • 1篇耶稣
  • 1篇硬译
  • 1篇语篇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人际
  • 1篇人际意义
  • 1篇神人

机构

  • 4篇上海外国语大...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南威尔士大...

作者

  • 7篇刘云
  • 1篇寇志明

传媒

  • 3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硬译·衍译·转译:诗歌翻译中的语言政治被引量:2
2014年
1932年,鲁迅在《(竖琴)前记》中嘲讽地写道:“创造社竖起了‘为艺术的艺术’的大旗,喊着‘自我表现’的口号,要用波斯诗人的酒杯,‘黄书’文士的手杖,将这些‘庸俗’打平。”这里所提到的“波斯诗人的酒杯”,指的是欧玛尔·海亚姆,他的名作《鲁拜集》经郭沫若翻译为中文之后,风靡不已,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刘云
关键词:诗歌翻译转译硬译中国现代文学《鲁拜集》自我表现
左翼文学场域的运作规则——《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手稿辨正
2014年
1930年代左翼文学场域内部构成了独特的运行规则,政治资本和象征资本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从原稿到定稿的修订过程,反映了左翼文学场域内的权力结构和等级制度,折射出鲁迅、冯雪峰和周扬等人在"两个口号"论争中所持的不同立场、使用的不同策略以及这种"不同"如何受文学场外部的权力场决定等问题。对该手稿的辨正,有助于研究者对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运行情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刘云
抗美援朝文学的历史功绩被引量:1
2013年
抗美援朝文学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一方面向民众说明了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揭露了美军在朝鲜的暴行,帮助人民认识美帝国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则讴歌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精神,鼓舞了民众的抗美援朝热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文学在战争动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宣传动员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刘云
关键词:抗美援朝文学宣传动员
《复仇(其二)》与耶稣的神人二性被引量:4
2017年
写于1927年的《复仇(其二)》,是鲁迅作品中颇为晦涩难解的一篇。该文以《圣经》中的耶稣受难故事为蓝本,以独特的角度、阴冷的笔调,书写了耶稣在被钉十字架时混合着"大欢喜和大悲悯"的复杂心情。传统的解释大多将之归于"借外国的宗教历史故事来揭示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批判庸众的作品",这一阐释是合理的,然而,《复仇(其二)》的意蕴却不仅止于此。
刘云
关键词:《复仇(其二)》耶稣神人鲁迅作品《圣经》十字架
灯下再读《神盖记》
2016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兄弟失和”一直被视为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鲁迅与周作人这两位伟大作家,自此后分道扬镳,几至“老死不相往来”;然而,在二人的创作生涯早期,特别是留日时期,却一同翻译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这也为日后的研究者留下了一个独特的困惑——如何在这批“合作”作品中。
刘云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创作生涯文学作品
多模态视角下中国微信平台上科普类语篇的人际意义建构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上的新兴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中国用户量最庞大的社交媒体微信上分布着大量的科普公众号,它们向大众传播日常生活背后的科学知识,其内容也呈现出多模态的特征。但在多模态科普语篇的研究中,鲜...
刘云
关键词:人际意义科普文章多模态
《河南》杂志:鲁迅早期文言论文的历史、思想背景以及周氏兄弟心目中文学的使命被引量:1
2015年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将鲁迅早期的文言论文还置于其时代背景中,尤其是还置于《河南》杂志的出版语境,将之与当时重要的文学、哲学、政治和美学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在本文看来,这些论文的核心是文化危机与变革的相关问题,一部分讨论了进化论和西方的历史、哲学,以及它们对于人类历史和世界的意义,另一部分则聚焦于当知识分子面对自己身处的社会时所应承担的角色。
寇志明刘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