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佰圣
-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小切口手术治疗肩袖不完全撕裂36例临床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肩袖不完全撕裂经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肩袖不完全撕裂的患者36例及保守治疗肩袖不完全撕裂的患者11例,其中手术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5~64岁,平均48.4岁;保守治疗组: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8~55岁,平均39.5岁。治疗前拍摄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及MRI检查,手术治疗组中28例患者术中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手术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沙滩椅体位,经三角肌小切口入路,选用不同大小锚钉缝合固定撕裂肩袖,术后肩关节外展位支具固定,并严格规范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保守治疗组给予休息制动(外展枕、肩人字石膏等)、理疗、封闭等保守治疗6~8周,后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月,平均11.2月。手术治疗组(36例):术前及术后8月使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定方法进行功能评价,术前UCLA评分:13~24 (17.2 ±3.4)分,术后8月UCLA评分:18~34 (33.6 ±4.1),优12例,良20例,可3例,差1例,术后优良率为88.9%,术前与术后8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保守治疗组(11例):治疗前UCLA评分:16~28 (24.2 ±4.6)分,治疗后8月UCLA评分:21~35 (32.2 ±3.4),优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治疗后优良率为81.8%,治疗前与治疗后8月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1例患者因疼痛等原因没有进行规范的术后肩关节功能训练,致后期肩关节功能恢复不甚理想,其余46例患者后期功能恢复尚可,日常活动及工作不受明显影响。本研究手术组所有患者刀口均一期愈合,并且刀口瘢痕小而美观,无刀口感染、腋神经损伤及术后修补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患者对治疗效果均为满意。结论:经小切口手术治疗肩袖不完全撕裂,不仅具有创伤小
- 王利民王继祖李连欣王永会吴军卫董金磊傅佰圣郝振海
- 关键词:肩袖损伤小切口手术保守治疗
- 重建M形钢板修复骨盆后环损伤的稳定性被引量:4
- 2011年
- 背景:骨盆后环损伤后精确的复位和稳定的固定与术后功能状况密切相关。目的:探讨M形钢板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后路M形钢板固定方法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18~51岁。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Majeed评分系统评估内固定后功能。结果与结论:内固定时间平均1.5h,置入过程中出血80~300mL,所有患者无神经损伤及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内固定后复位Matta评定:优2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3.8%。Majeed功能评分:优20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7.5%。提示M形钢板通过解剖塑形与骨盆后环有效贴附固定,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
- 王伟峰周东生谭国庆傅佰圣何吉亮刘玉龙
- 关键词:骨盆后环骨折稳定性
- 尿道会师同期骨盆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尿道会师同期骨盆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9年8月,采用尿道会师同期骨盆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33例。全部为后尿道完全断裂。骨盆骨折按AO分类:A2型2例,B1型6例,B2型7例,B3型5例,C1型6例,C2型4例,C3型3例。12例急诊同期行尿道会师术和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1例因病情危重急诊先行耻骨上膀胱造瘘、骨盆骨折外固定,病情稳定后,在早期行尿道会师术同时行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3~63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76%(25/33)的患者无须尿道扩张或仅需短期尿道扩张,24%(8/33)需要进一步复杂的尿道手术治疗,尿失禁和勃起障碍发生率仅为6%(2/33)和18%(6/33),其中33%(2/6)勃起障碍者与骶神经损伤有关。末次随访骨盆骨折根据Majeed功能评分平均90.3分(66—100分),其中优24例,良8例,可1例。结论尿道会师术同期骨盆骨折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的一种创伤小、治疗周期短、疗效切实可靠、并发症低的方法。
- 谭国庆周东生傅佰圣薛建学何吉亮
- 关键词:骨盆尿道
- 外固定架在治疗陈旧性髋关节脱位中的预复位作用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陈旧性髋关节脱位中预复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陈旧性髋关节脱位9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9-47岁,平均(32.0±8.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9个月,平均(6.2±1.9)个月。记录患者肢体短缩长度,牵引时间,牵引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与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Epstein评分、D’Aubigne 功能评分等进行疗效和功能评价。结果 本组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患侧下肢短缩5-11 cm,平均(6.7±2.0) cm;术前牵引时间20-45 d,平均(26.9±8.2) d;牵引长度5-12 cm,平均(7.1±2.2) cm。二期重建复位手术时间2.0-4.0 h,平均(2.8±0.7) h;手术出血量800-2 000 ml,平均(1 216.7 ±422.8) ml。至末次随访,本组9例Epstein评分:优4例,良4例,改善1例,优良率为88.89%。术前VAS评分(0.9±0.8)分,末次随访为(4.6±0.9)分,术前术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1,P=0.000);术前D’Aubigne 功能评分为(5.2±1.0)分,末次随访为(13.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44,P=0.000)。结论 外固定架在陈旧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有助于股骨头复位,患者便于携带牵引,方便功能锻炼,容易接受,依从性强;术者应用操作简单灵活,牵引作用力强,股骨头复位效果明显,简化了手术方式,提高了复位效果。
- 仇道迪周东生傅佰圣李庆虎王春晖许维澄
- 关键词:外固定器髋脱位
-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中corona mortis血管的观察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
- Corona mortis(CMOR)血管又称为“死亡冠”通常是指闭孔血管与髂外血管或腹壁下血管之间的耻骨吻合支,CMOR血管由于两端连接高容量大血管系统一旦损伤或被意外切断可造成灾难性大出血,并且该血管断端容易回缩至盆...
- 仇道迪周东生李连欣傅佰圣董金磊李庆虎
- 关键词:骨盆髋臼骨折手术治疗
- 增加钢板与更换髓内钉治疗股骨髓内钉失败骨不连的比较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比较增加钢板与更换髓内钉治疗非感染性股骨髓内钉失败肥大型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本科手术治疗40例非感染性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失败肥大型骨不连患者。其中,10例采用保留原有股骨髓内钉,增加钢板固定,但不行自体髂骨植骨(单纯钢板组);13例采用保留髓内钉,增加钢板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钢板植骨组);17例采用更换髓内钉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换钉植骨组)。对比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骨不连愈合时间和愈合率。[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依次为单纯钢板组<钢板植骨组<换钉植骨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单纯钢板组1例患者失访外,所有患者获得12~6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5.22±6.25)个月。钢板植骨组骨折愈合最快,单纯钢板组次之,换钉植骨组骨折愈合最慢,钢板植骨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9个月单纯钢板组和钢板植骨组的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而换钉植骨组有1例再次行增加钢板固定术,半年后骨折愈合。[结论]相比之下,保留髓内钉增加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失败肥大型骨不连的最佳手术方式。
- 赵之孟周东生傅佰圣杨永良王大伟董金磊
- 关键词:骨折肥大型骨不连
- 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的治疗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12例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男8例,女4例;年龄29-46岁,平均35.6岁;挤压伤7例,压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术前常规摄骨盆正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片及CT扫描。根据是否合并后壁骨折及髂骨骨折块的完整性分为单纯型5例,合并后壁型6例,粉碎型1例。5例单纯型及2例合并较小的无移位后壁型骨折者采用髂股入路行髂嵴支持钢板加髂骨前缘拉力螺钉固定;4例合并明显移位的后壁型骨折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拉力螺钉、支持钢板固定;1例粉碎型骨折采用扩展髂股人路行钢板螺钉固定。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7个月,平均26.7个月。术后按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优8例,良3例,差1;优良率为92%。无一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断裂。末次随访按Matta改良的Mede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为11-18分,平均16.8分;优7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2%。1例发生异位骨化和轻度的创伤性关节炎。结论选择合理的手术人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是治疗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的关键。
- 谭国庆周东生王伯珉何吉亮傅佰圣
- 关键词:髋臼骨折外科手术
- 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科室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治...
- 董金磊周东生李连欣王伯珉王大伟傅佰圣李庆虎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围手术期
- "死亡冠"血管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Stoppa入路下"死亡冠"血管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应用Stoppa入路治疗48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术中资料,男36例,女12例;年龄30~67岁,平均(47.2±8.2)岁;单侧骨盆、髋臼骨折44例,双侧骨盆、髋臼骨折4例,共52侧半骨盆。48例患者中,骨盆骨折6例,髋臼骨折40例,骨盆合并髋臼骨折2例。髋臼骨折按照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6例,前柱伴前壁骨折4例,前柱伴后半横骨折2例,横断骨折4例,"T"形骨折6例,双柱骨折20例。骨盆骨折按照Tile分型:B1型2例,B3型2例,C1型2例,C2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6 d,平均为(8.3±2.8)d。所有患者均应用Stoppa入路进行前路复位固定,术中探查闭孔血管与髂外血管或腹壁下血管之间的耻骨吻合支——"死亡冠"血管并测量记录该血管的直径、数量、动静脉类型、发生率及"死亡冠"血管行经耻骨上缘结合处至耻骨联合上边缘的距离等指标。结果在52侧半骨盆中,存在吻合血管46侧,无吻合血管6侧,"死亡冠"血管发生率为88.5%(46/52)。其中36例为静脉型,发生率为78.3%(36/46);8例为动脉型,发生率为17.4%(8/46);2例为混合型,发生率为4.3%(2/46)。"死亡冠"静脉血管直径1.8~3.7 mm,平均(2.9±0.5)mm;动脉血管直径2.4~3.0 mm,平均(2.7±0.3)mm。"死亡冠"血管至耻骨联合的距离为48~71 mm,平均(56.9±5.8)mm。结论"死亡冠"血管广泛存在,Stoppa入路下发现该血管的发生率约为88.5%。在临床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显露耻骨支时需注意仔细分离"死亡冠"血管,尤其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时更需谨慎,以免损伤引起大出血。
- 仇道迪周东生李连欣傅佰圣董金磊李庆虎
- 关键词:骨盆髋臼骨折血管
- 骨搬运胫跟融合术治疗外伤性距骨骨感染或缺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行骨搬运胫跟融合术治疗外伤性距骨骨感染或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6月—2017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5例距骨骨感染或缺失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19~47岁,平均27岁。13例为距骨骨感染,2例为距骨缺失。均实施外固定架骨搬运胫跟融合术,其中环形外固定架治疗4例,单边外固定架治疗11例。6例感染严重患者行Ⅰ期清创,Ⅱ期截骨搬运术,其余9例清创、截骨搬运术同期进行。记录新增骨长度、外固定架固定时间,观察并发症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8~35个月,平均26个月。胫骨近段截骨区新生骨长度为5~16 cm,平均9 cm。对接端骨质愈合、截骨搬运处新生骨成熟后去除外固定架。外固定架固定时间13~27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生断针、感染复发及跟骨内翻等并发症,且双下肢等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2.0±3.6)分(31~5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76.0±4.2)分(69~86分)。结论外固定架行骨搬运胫跟融合术是治疗距骨骨感染或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能修复清创后遗留的骨缺损,明显改善踝-后足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王永会陶扶林傅佰圣王大伟李庆虎杨永良
- 关键词:距骨外固定器关节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