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雷
- 作品数:25 被引量:15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十二指肠镜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干预的胆道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十二指肠镜在胆道术后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胆道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24例,结石残留12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取石成功率为94.4%。3例胆漏患者中1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1例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内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后开腹手术治愈。4例胆总管损伤狭窄患者中2例行鼻胆管引流后,经再次手术治愈,2例置入塑料胆道支架,症状消失。4例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中3例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消失,1例无效。3例盲袢综合征患者中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改善。ERCP发现遗漏胆总管下端肿瘤3例。十二指肠镜术后并发胰腺炎2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5.36%,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胆道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残留是内镜干预最常见的适应证,十二指肠镜治疗部分胆漏和胆总管良性狭窄有效,对胆道术后遗留病变的识别和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 倪雷张家裕曹亦军王钦尧
-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胆道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
- 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残留结石
- 2005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效果.方法对2002年6月~2004年6月用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12例胆总管残留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胆囊切除术,4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者在术后发现胆总管内残留结石.12例病人均通过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取出残留结石,10例1次取石成功,2例经2次取石成功.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残留结石安全,微创,有效,避免再次手术.
- 梅怡倪雷
- 关键词:胆总管残留结石球囊扩张术十二指肠镜T管引流术胆总管探查术后发现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CD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间的161例CDS患者分为3组,54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54例行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组),53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sEST+EPBD组),均根据实际情况在乳头治疗后行取石篮取石和(或)气囊取石,部分患者以碎石篮碎石后取石。结果与EST组比较,sEST+EPBD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出血发生减少,较EPBD组提高了一次取石的成功率,明显降低了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结论应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症减少,在胆总管结石取石治疗中更为有效、安全。
- 郑侃李炜张计训陈亚峰倪雷曹亦军
- 关键词:内镜下气囊扩张术胆总管结石
- 纳米粒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撒忠秋倪雷秦建民
- 关键词:肝癌纳米
- 内镜下双支架引流治疗肝门部癌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对无手术条件的肝门部癌行左右肝管引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部癌患者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的病例资料,其中肝门部癌的分型参照胆管癌的Bismuth分型法。结果25例BismuthⅢ或Ⅳ型恶性胆道梗阻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后黄疸迅速消退,皮肤瘙痒消失,血清胆红素从术前(240.5±142.8)μmol/L下降至术后1周(110.7±42.6)μmol/L。结论BismuthⅢ或Ⅳ型肝门部癌导致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内镜下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具有减黄确切、安全性高和创伤性小等优点。
- 丁谷华王钦尧张家裕倪雷曹亦军
- 关键词:内镜双支架胆管肿瘤胆汁淤积
- 经胰管预切开在ERCP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经胰管预切开对提高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中胆道插管成功率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胰管预切开术后再进行治疗性ER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拟行治疗性ERCP病例,常规插管无法完成胆道插管,经胰管预切开后胆道插管成功34例(94.4%),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11.1%),上消化道出血管1例(2.78%),均保守治愈。结论在导丝可进入胰管而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的情况下,经胰管预切开可提高选择性胆道插管成功率,但术后胰腺炎发生率较高。
- 倪雷王钦尧曹亦军陈超
- 关键词:预切开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胆道疾病
- 丹参酮ⅡA及其纳米粒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对p38MAPK、TGFβ1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6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SⅡA)及其纳米粒(Tanshinone ⅡA nanoparticles,TS-NP)治疗小鼠肝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TS-NP,建立小鼠肝癌模型,采用TUNEL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肿瘤生长因子(tumor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SⅡA组、TS-NP各剂量组瘤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生存期均明显延长,肝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其中与对照组比较,TS-NP组治疗作用优于等剂量的TSⅡA组,p38 MAPK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但TGFβ1的表达低于其他各组(P<0.01);肝癌组织中p38 MAPK与TGFβ1表达呈负相关(r=-0.873,P<0.001)。结论:TSⅡA及其纳米微粒能够抑制小鼠肝癌生长,延长生存期,而TS-NP的疗效优于等剂量的TSⅡA。其治疗肝癌的机制与抑制TGFβ1、上调p38 MAPK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质类。
- 李琦王炎范忠泽冯年平高虹南艺蕾倪雷鲍文磊隋华
- 关键词:丹参酮细胞凋亡细胞内信号肽和蛋白质类
- 内镜下双支架引流治疗肝门部癌(p.84-86)
- 目的:探讨内镜下对无手术条件的肝门部癌行左右肝管引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肝门部癌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的病例资料.结果:11例Bismuth-Ⅱ型以上恶性胆道梗阻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后黄疸迅速消退,皮肤瘙痒...
- 倪雷曹亦军王钦尧陈超
- 关键词:内镜双支架支架引流
- 文献传递
- 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引流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对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伴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患者采用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引流术(ERBD)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胆总管结石复发且合并乳头旁憩室的18例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和对照组,支架组9例患者内镜下取净结石后留置塑料支架,对照组9例患者取净结石后留置鼻胆管引流,比较两组症状性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间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8例患者随访至2015年3月,支架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复发间隔时间延长[(7.19±1.42)个月vs(6.19±1.31)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对于合并乳头旁憩室、ERCP术后反复再生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取净结石后置入胆道塑料支架虽然不能显著延长再次出现症状的间隔时间,但该方法安全有效,可作为无法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
- 李炜张计训杨佳华陈超倪雷殷佩浩曹亦军
- 关键词:复发性胆总管结石
- 胆胰疾病行治疗性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8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行治疗性ERCP的811例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行乳头切开术(EST)474例,行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88例,结石总清除率为95%;244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183例行鼻胆管引流(ENBD),61例行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5例恶性胆胰管梗阻患者行胆胰管双支架引流术。行胆道内支架引流可使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胰管支架置入可使上腹部疼痛有一定程度减轻。并发症:乳头切开处出血13例(1.6%),均发生于EST术后;急性胰腺炎43例(5.3%),其中发生于EST术后32例,EPBD术后7例,ENBD术后2例,ERBD术后2例;EST术后发生急性胆囊炎4例(0.5%);全组死亡2例(0.2%)。结论应用十二指肠镜行治疗性ERCP去除胆管结石,控制胆道炎症,解除胆胰管恶性梗阻是一种理想的微创外科方法,熟练的技术与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防治并发症关键。
- 倪雷龚彪曹亦军陈超
- 关键词: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胆胰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