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弘婧

作品数:6 被引量:28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NDVI
  • 2篇草原
  • 1篇典型草原
  • 1篇样带
  • 1篇植被
  • 1篇中国东北样带
  • 1篇生长季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安全评价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数据集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全球变化
  • 1篇温带
  • 1篇温带草原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余弘婧
  • 6篇李晓兵
  • 4篇王宏
  • 3篇喻锋
  • 2篇李霞
  • 2篇陈云浩
  • 2篇杨华
  • 1篇王宏

传媒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地理学报

年份

  • 3篇2006
  • 3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NDVI-T_s特征空间的中国土地覆盖分类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温度(Ts)是描述地表覆盖特征的两个重要参数,其构成的NDVI_Ts特征空间具有丰富的地学和生态学内涵。该文在NOAA/AVHRR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反演Ts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非监督分类和基于DEM的分类后处理等方法,以Ts/NDVI为指标对中国土地覆盖进行分类。结果表明,Ts/NDVI对中国较大尺度上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差异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其对中国土地覆盖分类结果的野外抽样检验精度比传统的单独利用NDVI时间序列进行非监督分类提高了3.3%,Kappa系数提高了0.0202;在综合其它反映植被特征及其环境的指标(如气候、地形等)的基础上,利用Ts/NDVI将有可能较为准确地提取中国植被或土地覆盖的信息,有利于对其进行分类和变化监测,具有深远的研究潜力和应用价值。
喻锋李晓兵王宏余弘婧陈云浩
关键词:TSNDVI
发展NECT土地覆盖特征数据集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着重探讨了建立中国东北样带 (NortheastChinatransect,NECT)土地覆盖特征数据集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方面的重要应用。NECT土地覆盖特征数据集是以多时相的 1km分辨率的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数字影像为基础 ,同时采用高程、气候、土壤、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生态区域、行政边界、经济、社会等多源数据作为数据源 ,并经过标准化处理 (如数字化、空间插值、几何配准、投影转换 )集成而成。在土地覆盖特征数据集的主要应用方面 ,如 :1)利用多时相、1km分辨率的NOAA/AVHRR影像完成了中国东北样带土地覆盖分类图。一级分类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和沙地、灌丛、农田、混合覆盖类型、城镇和水体等 8类 ,二级分类体系包括 12类。经过地面采样进行精度检验 ,分类精度达到 81.6 1%。 2 )对主要植被类型的植物生长季变化进行的研究。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构造了能够反映植被年际、季节生长变化的遥感植被指数ND VImax、NDVI变幅xam以及NDVI的标准偏差x′s 等 ,分析这 3个参数 1983~ 1999年的 17年中的变化情况。该数据集的建立是研究该样带土地覆盖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 ,对基于样带的全球变化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李晓兵陈云浩余弘婧
关键词:数据集中国东北样带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的影响被引量:51
2006年
在月、季节、生长季和年4个时间尺度上,采用Krigging空间插值方法对1982—1999年的降水、气温数据插值生成栅格影像,将其与1982—1999年的NOAA/AVHRR NDVI影像进行相关分析.同时,综合分析了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降水、气温、区域潜在蒸散量、区域实际蒸散量的年际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降水是制约本区植被生长的根本原因,夏季降水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7—8月份的降水对下月植被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得出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的空间分布图.
李霞李晓兵王宏喻锋余弘婧杨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带草原陆地生态系统
基于NOAA/AVHRR NDVI监测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生长季及变化被引量:40
2006年
该研究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平滑了1982-1999年NOAA/AVHRR NDVI时间序列影像,然后利用曲线拟合了锡林郭勒典型草原1982~1999年的每年物候期(返青期、黄枯期)及18年的平均物候期和生长季长度,并对1982~1999年的物候期进行了线性拟合,从而分析了物候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82、1986、1992年的返青期处于正常水平,1985、1988、1989、1991年大部分地区的牧草返青期比正常年份有所提前。1984、1990、1993年的黄枯期处于正常水平,大部分年份的黄枯期主要处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290-310d)。2)在整个典型草原,返青期有较大的变异性,而黄枯期变化表现出了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的西南部较早、中部及东北部较晚的格局,生长季长度的变化格局为西南地区最短,中部地区最长。3)从1982-1999年,不同的地区表现出物候期及生长季长度提前或延迟的变化趋势,返青期大多数地区延迟时间集中在10-20d,提前日期主要集中在10d之内。锡林郭勒盟西南地区的黄枯期提前趋势最大。大部分地区的生长季长度变化呈缩短趋势,缩短日期小于10d,少部分地区的生长季延长,延长日期主要集中在0-10d。4)对锡林浩特的物候期研究表明,牧草返青期提前日期小于10d,黄枯期延迟大约14±5d,生长季长度延迟大约15±5d。最后利用野外观测数据对锡林浩特牧草返青期的拟合精度作出了评价。
王宏李晓兵余弘婧
关键词:NDVI返青期典型草原
中国东北森林气象因子与NDVI的相关关系被引量:31
2005年
利用Krigging插值方法对1982—1999年降水、气温数据插值生成中国东北地区的二维气象因子影像,然后与东北地区的1982—1999年的NOAA/AVHRRRNDVI月平均、季平均、年平均影像做零时滞偏相关、复相关分析,及以月为时滞间隔偏相关、复相关分析.得出:(1)东北地区与降水、气温相关性最强的植被类型;(2)时滞相关性比零时滞相关性更显著的植被类型及不显著的植被类型.(3)东北地区森林植被类型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的时空分异规律.
王宏李霞李晓兵喻锋余弘婧杨华
关键词:气象因子NDVI
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139
2006年
基于"3S"技术揭示了皇甫川流域近十多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并进一步在像元水平上对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重点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近十几年来,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土地利用格局持续承受着来自当地快速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两方面相互矛盾的巨大压力;②1987年到2000年,流域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但整体好转的状况难掩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在大规模治理和恢复的背景下发生的恶化;③流域内林地、耕地、灌丛、水体、城镇用地和草地从面积上看,基本上均处于生态安全的预警状态,而裸砒砂岩和沙地的绝对大部分属于中警状态或重警(巨警)状态;④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安全指数大小顺序基本保持为灌丛>林地>草地>耕地>沙地>裸砒砂岩,表明林、灌措施是流域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首选和重要组成部分,而沙地尤其是分布面积较广的裸砒砂岩则是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难题和关键。最后,提出了通过优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来确保生态安全的初步设想。
喻锋李晓兵王宏余弘婧
关键词: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