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帮顺

作品数:128 被引量:261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7篇细胞
  • 22篇基因
  • 18篇多态
  • 18篇多态性
  • 15篇肿瘤
  • 12篇蛋白
  • 12篇腺癌
  • 11篇基因多态性
  • 9篇POLYMO...
  • 8篇黏膜
  • 8篇胃癌
  • 8篇胃黏膜
  • 8篇CD147
  • 7篇幽门螺
  • 7篇上皮
  • 6篇凋亡
  • 6篇直肠
  • 6篇氯吡格雷
  • 5篇血清
  • 5篇增殖

机构

  • 82篇江苏省人民医...
  • 4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3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东南大学
  • 3篇昆山市中医医...
  • 2篇昆山市中医院
  • 2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泰兴市人民医...
  • 1篇常州市第三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句容市人民医...
  • 1篇淮安市第二人...
  • 1篇姜堰市中医院
  • 1篇南京市江宁区...

作者

  • 128篇何帮顺
  • 86篇王书奎
  • 69篇潘玉琴
  • 15篇许晔琼
  • 13篇张振玉
  • 11篇孙慧玲
  • 10篇高天翼
  • 7篇王劲松
  • 6篇王自正
  • 6篇姜宗丹
  • 6篇聂珍琳
  • 6篇徐勇飞
  • 6篇黄文斌
  • 5篇鲍倩
  • 5篇曾庆娣
  • 5篇许桃
  • 5篇陈兴国
  • 4篇梅燕萍
  • 4篇王波
  • 4篇杜同信

传媒

  • 16篇临床检验杂志
  • 11篇现代生物医学...
  • 9篇2012年全...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国际检验医学...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中华男科学杂...
  • 3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东南国防医药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江苏省生物化...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32篇2012
  • 6篇2011
  • 15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0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γ突触核蛋白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γ突触核蛋白(SNCG)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37例正常对照组中SNCG的表达。结果肿瘤组织中的SNCG的阳性率为68.75%(55/80),而癌旁组织中SNCG的阳性率为7.5%(6/80),正常组织中未见SNCG的表达。在低分化、中等分化及高分化的肿瘤组织中SNCG的阳性率分别为86.1%(31/36)、69.0%(20/29)及26.7%(4/15),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越低SNCG的阳性率越高(χ2=17.416,P=0.000);SNCG在Ⅲ-Ⅳ期肿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1.1%(43/53),Ⅱ期为63.2%(12/19),而Ⅰ期未见表达,肿瘤组织临床分期越晚SNCG的阳性率越高(χ2=21.658,P=0.000);在未见肿瘤转移的组织中SNCG的阳性率为47.2%(17/36),而在有转移肿瘤组织中SNCG的阳性率为86.4%(38/44),SNCG的表达与肿瘤的转移相关(χ2=14.119,P=0.000)。结论SNCG蛋白过表达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进程相关,肿瘤分期越晚阳性率越高,且在浸润性的肿瘤组织中较早期高表达。SNCG有望成为新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肿瘤标志物,为预后判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薛昌敖夏金星何帮顺潘玉琴王书奎
关键词:SNCG口腔颌面部肿瘤免疫组化
外泌体传递miR-1229在结直肠癌中转运调控机制研究
<正>目的:外泌体是细胞间通讯的新兴介体。研究表明外泌体传递的miRNA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先前miRNAs微阵列芯片提示外泌体中miR-1229在结直肠癌(CRC)血清中高表达,但是其确切的临床意义和信号...
孙慧玲潘玉琴何帮顺胡秀秀许桃王书奎
文献传递
Fas/FasL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Fas/FasL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方法:提取250例乳腺癌患者和250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Fas基因1377G〉A,670A〉G和FasL基因844T〉C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风险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与Fas 1377多态性位点GG基因型相比,GA、AA基因型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校正OR(95%CI)分别为0.44(0.29~0.68),0.29(0.17~0.48),P均〈0.01]。与Fas 670多态性位点AA基因型相比,AG、GG基因型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校正OR(95%CI)分别为0.63(0.42~0.94)和0.36(0.21~0.60),P均〈0.01]。与FasL 844多态性位点CC基因型相比,TC基因型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校正OR(95%CI)为0.58(0.40~0.84),P=0.012)。 结论:Fas-FasL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
许晔琼何帮顺邓齐文孙慧玲王书奎
关键词:乳腺癌基因多态性FAS基因FASL基因凋亡
外泌体传递miR-1229在结直肠癌中转运调控机制研究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1].目前CRC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
孙慧玲潘玉琴何帮顺王书奎
哮喘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Th2的变化及其与哮喘病情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以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哮喘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0例哮喘患者(哮喘组)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组(54例)和缓解期组(26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CD4+IFN-γ+Th1和CD4+IL-4+Th2细胞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CD4+CD25+Foxp3+Treg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急性发作期组Treg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哮喘组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哮喘急性发作组中Th1/Th2比值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Treg和Th在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金跃张建明陈建平潘玉琴何帮顺王书奎
关键词:哮喘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流式细胞术
食管鳞癌组织中CD44v6与E-钙黏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CD44v6与E-钙黏蛋白(E-cad)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食管鳞癌(A组)、23例糜烂性食管炎(B组)和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C组)CD44v6和E-cad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组CD44v6表达明显高于B、C组,而E-cad表达明显低于B、C组(P<0.05)。CD44v6和E-cad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CD44v6和E-cad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80,P<0.05)。结论联合检测病变组织中CD44v6与E-cad的表达有望成为食管鳞癌筛查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何赢张军王书奎黄文斌陈兴国何帮顺赵有财王劲松
关键词:食管鳞癌CD44V6E-钙黏蛋白
甲基化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rs16999593,rs2228611)及DNMT3B(rs2424908)基因多态性与南京地区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招募前列腺癌患者155例设为病例组及155例正常男性设为对照组。采用Mass 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技术检测3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基因型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关系及其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rs16999593位点的各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41),CT基因型(OR=0.61,95%CI 0.38~0.99,P=0.043)及CT/CC(OR=0.59,95%CI 0.39~0.92,P=0.017)基因型在对照组的频率显著高于病例组。rs2424908的各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25),CT基因型(OR=0.73,95%CI 0.58~0.91,P=0.007)及CT/CC基因型(OR=0.57,95%CI 0.36~0.94,P=0.023)在对照组的频率显著高于病例组。在Gleason分级〈7的病例组中,rs16999593CT/CC(OR=0.47,95%CI 0.28~0.85,P=0.008)及rs2424908CT/CC(OR=0.46,95%CI 0.26~0.85,P=0.009)基因型的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Gleason分级≥7的分组中上述3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DNMT1基因rs16999593CT/CC及DNMT3B基因rs2424908CT/CC基因型与前列腺癌的低风险相关,且与Gleason低评分相关。
何帮顺潘玉琴朱成宾
关键词:前列腺癌DNA甲基转移酶多态性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启动子区域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第1082位点C→A、819位点C→T及592位点C→A多态性,探讨其与EMs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EMs组214例和正常对照组160名健康人的启动子区域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第1082位点C→A、819位点C→T及592位点C→A碱基转换,采用SPSS11.0软件包统计分析各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IL-10-1082位点的多态性在EMs组(AA:87.90%;GA:12.10%)与对照组(AA:87.50%;GA:12.50%)的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19)。EMs组和对照组的IL-10-819TT、CT、CC型基因频率均依次等同于IL-10-592的AA、CA、CC基因型。IL-10-819和-592基因型在EMs组分布(TT或AA:41.12%;CT或CA:47.66%;CC:11.21%)与对照组(1Tr或AA:53.75%;CT或CA:37.50%、CC: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7,P=0.053)。但患者组IL-10-819的CT及-592的CA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OR=1.88,95%CI:1.10~3.21,)(2:5.24,P=0.021),-819和-592位点的C等位基因与EMs发病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OR=1.42,95%C/=1.04—1.95,χ^2=4.81,P=0.028)。EMs组IL一10419(-592)位点的CC(CC)、CT(CA)基因型患者的血清中IL-10水平较TT(AA)基因型高[CA/CT:(50.12±82.40)pg/ml,CC(91.00±118.23)pg/ml,TT/AA(21.45±22.1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92,P=0.048;F=1.852,P=0.008)。结论IL-10-592C及-819C等位基因与IL-10高表达相关,并与EMs的易感性具相关性,也与EMs的发病风险相关。
何帮顺谢静燕潘玉琴李玉娟王书奎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遗传易感性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阿司匹林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生长和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背景:研究显示ERK信号通路激活可促进细胞生长,上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而阿司匹林可抑制ERK的磷酸化激活。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生长和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单层细胞模型,MTT法检测阿司匹林(5~20 mmol/L)和MEK抑制剂U0126(10~40μmol/L)对GES-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将GES-1细胞分为阿司匹林(8.78 mmol/L)组、U0126(14.91μmol/L)组、联合组(U0126+阿司匹林)和阴性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ERK1/2、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阿司匹林和U0126均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GES-1细胞生长,联合组细胞凋亡较两药单用更为显著,贴壁细胞数量减少更为明显,细胞变圆、悬浮。阿司匹林组、U0126组和联合组p-ERK1/2、occludin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U0126组和联合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生长,下调occludin蛋白表达,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张弓羽张振玉姜宗丹何帮顺胡可伟
关键词:阿司匹林胃黏膜OCCLUDIN信号传导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在ICU脓毒血症患者30d死亡率预测中的价值
2023年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和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的关系,评价血小板计数在ICU脓毒血症患者入院30 d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17例ICU脓毒血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计数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死亡风险系数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的关系,及其对ICU脓毒血症患者入院后30 d内预后的评估价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ICU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计数和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根据入院后30 d内的存活情况,117例脓毒血症患者被分为存活组(80例)和死亡组(37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小板计数降低,APACHEⅡ评分、死亡风险系数、SOFA评分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与APACHEⅡ评分、死亡风险系数无关(P>0.05),而与SOFA评分呈负相关(r=-0.3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ICU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死亡风险系数及SOFA评分预测入院30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5、0.371、0.283及0.331,血小板计数的AUC明显高于APACHEⅡ评分、死亡风险系数及SOFA评分的AUC(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降低和死亡风险系数升高为ICU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高血小板计数与ICU脓毒血症患者较好的总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与ICU脓毒血症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率密切相关,其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评估。
胡明秋何帮顺师亚铮高天翼汪磊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脓毒血症重症监护病房预后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