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沪
- 作品数:63 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爱、理性与正义——“9·11事件”引起的思考被引量:1
- 2002年
- 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思想的狂热与偏执。这种思想的形成是广义教育的结果 ,即整个社会环境对人心的综合性作用。因此 ,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充满“爱”的大环境 ,并引导人们进行“爱”的升华 ,从“喜爱”、“性爱”到“仁爱” ,最后教育人们用“理性”的头脑和正义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 何光沪
- 关键词:恐怖主义正义
- 基督教《圣经》的苦修主义被引量:5
- 2005年
- 国人都熟知韦伯对新教苦修主义的分析阐述,而这种理论的经典性依据就是基督教《圣经》。《圣经》被认为是上帝默示的经典,也是基督教各教派苦修主义的根本性依据。从传统的“历史—文法释经法”视角来看,无论是《旧约》的各类书卷,还是《新约》中耶稣和使徒的各种教诲,都有大量涉及或清晰地指向苦修主义的经文。它们包括从完全的禁欲、独身,直至普通的斋戒、圣洁、施舍等十余种形式。《旧约》苦修主义以禁食和圣洁为主,意在使当事人或场所更加洁净,从而获得上帝的恩典或者赦免;《新约》则以基督道成肉身,拯救世人的福音进一步倡导奉献服侍的信仰生活,蕴含着隐修和非隐修的苦修主义思想和制度雏形。《圣经》
- 许列民何光沪
- 关键词:基督教《圣经》宗教信仰
- 全球宗教哲学的含义、根据与方法
- 1996年
- 何光沪
- 关键词:宗教哲学宗教性人类文化自我中心主义世俗化整体性
- “使在”、“内在”与“超在”——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被引量:6
- 2003年
- 本文从“全球宗教哲学”的角度出发 ,把哲学本体论的根本范畴即“存在” ,界定为“使在”(使世界存在 )、“内在”(内在于世界 )和“超在”(超越于世界 )的“真正的神秘” ,即无形无相又难以描述、看似“空、无、非”实为“实、有、是”的世界本源。作者从儒、释、道等中国宗教哲学以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圣经宗教哲学的本体论引证大量的理论表达 ,支持了上述界说 。
- 何光沪
- 关键词:宗教哲学本体论
- 世纪末的思考
- 1999年
- 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世纪末”散论》)中说过,在第二十一个世纪和第三个千纪到来前夕,思索一下人类的前途,不仅自然,而且合理,不仅重要,而且紧迫。因为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怎样做必须先思索,而世纪千纪之交,可以由于“...
- 何光沪
- 关键词:基督教神学公元纪年世界末日宿命论意志自由大灾难
- 从中外历史看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被引量:2
- 1997年
- 从中外历史看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何光沪□何光沪研究员在发言●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同一般社会政治事务中的正常情况一样,是观点影响政策,政策指导实践。观念对于实际生活的影响之大,自不待言。正确的观点来自对实际的正确理解,而要力...
- 何光沪
- 关键词:宗教事务法律权利宗教宽容世界宗教宗教信仰自由摩门教
- 试论宗教与民族的关系被引量:9
- 1996年
- 试论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何光沪●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既涉及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又涉及现实政治和民生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对宗教与民族之关系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实践意义。1、宗教与民族之所以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因为二者与社会文化有着密不...
- 何光沪
- 关键词:民族关系民族特性不同民族民族融合民族形成文化共同体
- 宗教改革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被引量:6
- 2006年
- 本文首先分析了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相对立这一观点的事实根据,指出了这些事实更多的含义;然后说明了这一观点所忽略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事实,即宗教改革家和人文主义者都基于基督教信仰而批判当时的教会,人文主义的研究为宗教改革提供了学术根据,许多宗教改革家的神学吸收并发展了人文主义;最后指出,二者的相互补充乃是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辩证互补关系的一大例证。
- 何光沪
- 关键词:宗教改革人文主义基督宗教
- 关于宗教对话的理论思考被引量:7
- 2006年
- 宗教是由对终极者的信仰所激发,以之为核心又与之相适应的情感体验、思想观念、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的象征体系。姑且不论实际存在的种种宗教作为人间的体系,有以次终极为终极而沦为准宗教或伪宗教的可能,有背离自身的信仰核心或与之不相适应而“世俗化”甚至“伪滥”腐化的可能。仅就其符合上述宗教定义的情况而言,任何宗教顶多也就是带有人的种种局限性的象征体系,它可以部分地表达,但不能完全地表达信仰对象,它与信仰核心的适应只是相对的,它是不能也不应该与它所象征的对象或其信仰对象相等同的。任何宗教总要以其信仰对象为绝对,但它绝不应该以自身为绝对,因为象征体系并不是被象征者。如果说被象征者或绝对者是唯一的,那么象征者或相对者就一定是多样的,因为内在无限丰富的绝对者需要外在无限丰富的相对者来表现。所以结论只能是:第一,实际存在着的各宗教都不能自视为绝对;第二,宗教的多元状态是正常的;第三,非绝对的各宗教当然就是可以相互比较、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是应该彼此开放并对其他思想开放的。而所有这些的前提,就是认识到宗教的象征性和与之相连的相对性。由于宗教在文化中所处的根本地位,在文化对话中,宗教对话显然带有根本的性质;由于宗教冲突与族际国际冲突的关联,在今日世界上,宗教对话已日益具有紧迫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普通信众对自己的宗教信条的象征性质的忽略而造成的执着或狂热,会形成妨碍宗教对话的基础深厚的重大障碍,这就对理论思考,不论是宗教界还是学术界的理论思考,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 何光沪
- 关键词:宗教对话
- 麦奎利与《探索人性》被引量:1
- 2015年
- 约翰·麦奎利是当代著名的哲学神学家,多年担任牛津大学钦定玛格丽特夫人讲座教授,并于1983~1984年度登上举世闻名的“吉福德讲坛”。其“吉福德讲稿”《探索神性》的姊妹篇《探索人性》一书,从哲学角度和神学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人性和人生中基本的二十个难题,是对宗教哲学人论或神哲学人类学极有价值的贡献。麦氏著作已有一些中文译本,但对其系统的介绍尚缺。本文以其《探索人性》为中心,对麦氏思想和学术历程作简略的评介。
- 何光沪
- 关键词:人学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