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海

作品数:330 被引量:4,117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1篇期刊文章
  • 81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6篇生物学
  • 89篇农业科学
  • 5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7篇植物
  • 42篇生态系统
  • 33篇绿化
  • 26篇群落
  • 25篇生态
  • 23篇植被
  • 22篇生态生物学
  • 18篇生态学
  • 18篇土壤
  • 16篇种子
  • 15篇生态生物学特...
  • 14篇植被恢复
  • 14篇生态恢复
  • 14篇污染
  • 13篇森林生态
  • 13篇人工林
  • 13篇屋顶绿化
  • 11篇生物多样性
  • 9篇栽培
  • 9篇屋顶

机构

  • 203篇中国科学院华...
  • 127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0篇仲恺农业工程...
  • 1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0篇广东省生态环...
  • 9篇中山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广东省海洋资...
  • 5篇中国科学院广...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华南植物研究...
  • 4篇广东省林业局
  • 4篇亚利桑那州立...
  • 3篇中南林学院
  • 3篇环境保护部华...
  • 3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林业科...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湖南大学

作者

  • 329篇任海
  • 100篇彭少麟
  • 81篇简曙光
  • 72篇张倩媚
  • 33篇李志安
  • 27篇王俊
  • 24篇申卫军
  • 23篇马国华
  • 22篇李跃林
  • 22篇刘楠
  • 21篇陆宏芳
  • 19篇吴坤林
  • 19篇曾宋君
  • 15篇向言词
  • 15篇蔡锡安
  • 15篇余作岳
  • 14篇周国逸
  • 12篇夏汉平
  • 12篇郑枫
  • 12篇刘世忠

传媒

  • 31篇生态科学
  • 2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8篇生态学报
  • 15篇广西植物
  • 14篇热带地理
  • 13篇生态环境
  • 1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2篇生态环境学报
  • 9篇植物生态学报
  • 9篇资源生态环境...
  • 7篇生物多样性
  • 4篇科技开发动态
  • 3篇湖南农业科学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中国野生植物...
  • 2篇湖南环境生物...
  • 2篇第二届广东青...

年份

  • 1篇2024
  • 11篇2023
  • 9篇2022
  • 15篇2021
  • 12篇2020
  • 11篇2019
  • 14篇2018
  • 12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17篇2007
  • 16篇2006
  • 24篇2005
3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滨木巴戟的生理生态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解海滨木巴戟(Morinda citrifolia)生长的抗逆性,对西沙群岛东岛的海滨木巴戟的生物学和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滨木巴戟属于阳生性植物,具有较强的光资源竞争能力;其叶片氮、磷含量、叶绿素b含量较高,是其长期适应热带海岛生境的重要原因。海滨木巴戟叶片的海绵组织及气孔密度大,导管直径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脯氨酸含量低,均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且生长环境中土壤的氮含量低,盐分含量高。因此,海滨木巴戟可作为热带海滨植被恢复中的优良适生物种。
韩涛涛刘楠宋光满陈昊雯张炜刘慧简曙光王俊任海
关键词:药用植物海滨植物生理生态
一种培养基套盒及其在单叶蔓荆离体快速繁殖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养基套盒及其在单叶蔓荆离体快速繁殖中的应用。本发明培养基套盒包括用于建立无菌体系的培养基、用于丛芽诱导与增殖的培养基、用于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用于不定芽伸长诱导的培养基、用于生根的培养基,以及体积比为3...
马国华梁韩枝简曙光任海曾宋君张新华吴坤林郑枫
文献传递
榄仁树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被引量:8
2018年
为了解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的生理生态特性,对西沙群岛永兴岛上自然生长的榄仁树的叶片形态、生理特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根际土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榄仁树具有比叶面积低、叶片厚、气孔密度小等形态特征。叶绿素a/b为2.25∶1,低于理论值3∶1。叶片的SOD和POD活性较低,脯氨酸和ABA含量较高。植物体内养分含量较高,适生土壤养分含量低。这说明榄仁树叶片的吸收利用光能能力较强,保水能力较好,有较强的抗干旱和抗逆能力,适生于贫瘠的土壤并保持较高的叶片营养。因此,榄仁树是一种能够适应高温、干旱、贫瘠等恶劣生境条件的树种,可作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的工具种和园林绿化树种。
宋光满刘楠简曙光刘慧张炜韩涛涛王俊任海
关键词:生理生态养分含量
产业生态系统多尺度能值整合评价方法被引量:10
2006年
能值分析方法为自然环境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的统一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但面对当今产业生态学发展的实践需求,在多尺度整合分析、动态模型构建等方面仍显薄弱,需要与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相对成熟的分析方法与模型加以整合。文章以能值综合方法为核心介质,从成本分析与效果分析的整合、能值分析与区域经济分析的整合,以及能值分析表与投入-产出矩阵模型的整合三个方面进行了产业生态学的能值整合研究方法的具体构建,以促进能值理论方法与产业生态学研究需求的进一步耦合。
陆宏芳陈飞鹏任海彭少麟
关键词:产业生态系统能值多尺度
用于屋顶绿化的生态系统箱的研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物不断地侵蚀着城市有限的绿化空间,导致了空气质量下降、噪音增加、温度升高和湿度下降等生态问题,恶化了人居环境,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表明,控制“热岛现象”的最有...
任海张倩媚刘世忠李跃林申卫军束文圣谢振华许明英
文献传递
广东鹤山草坡的群落结构被引量:3
2000年
分析了广东鹤山草坡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 ,该群落有高等植物 18种 ,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 2个层次 ,以矮高位芽、小型叶植物为主 ,种类以热带 -亚热带分布种为主 ,Sha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为 1 2 5,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为 2 2 8,生物量为 15 2 2t/hm2 。比较了大陆退化草坡、海岛退化草坡和当地的人工林的群落结构 。
林永标任海彭少麟
关键词:群落结构退化草坡
广东省鹤山市退化坡地重建复合农林业生态模式之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广东省鹤山市存在大面积的退化坡地,自1989年起以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为依据,将其中近2万hm^2的坡地改造为林-果-草(牧)-渔复合农林业生态系统,8年累计经济产值24.2亿元,同时产生了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任海彭少麟
关键词:退化坡地
3个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主要性状特征比较被引量:7
2017年
以南亚热带地区保存相对完好的鼎湖山、大岭山、白云山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各群落的生活型谱、Raukiaer叶特征、群落果实类型和植物观赏特性等主要性状特征。结果表明,这3个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单叶、革质、全缘、中叶比例较高;3个群落由于演替时间的不同,生活型谱有所差异,鼎湖山云南银柴—香楠群落内中高位芽植物数量最多,大岭山华润楠—慧竹群落以中高位芽和小高位芽植物为优势,而白云山荷木—九节群落中小高位芽植物为优势;不同叶特征植物比例也有所不同,鼎湖山云南银柴—香楠群落中具中型叶、纸质叶等中生植物特征比例高于其他两个群落;3个群落中肉质果植物占优势,果实以被动扩散为主;3个群落中在花、果、叶和其它部位(根、茎及树型姿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植物分别有69、56、41和34种。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可以对南亚热带地带性城市森林群落建设提出适当建议。
易慧琳郭颖涛刘玲刘晓丹黄柳菁黄柳菁刘世忠张倩媚刘楠韩瑞宏
关键词: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活型观赏特性
华南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研究
周国逸任海李志安李意德彭少麟闫俊华
在全球范围内,华南地区持续地受到关注,是因为这里的森林生态系统有着与其它地区相比较高的生产力潜力,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复杂多样并有着非常高的运转效率,从而对全球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起着巨大作用。在理论上,可以填补全球关于本...
关键词: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热带南亚热带
湛江市红树林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被引量:24
2006年
广东省湛江市现有红树林面积7242.0hm2,人工造林未成林25.6hm2,天然更新红树林509.4hm2,另有红树林宜林地9688.6hm2。红树林及其伴生植物主要有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等15科24种。由于毁林养虾、养鱼等导致1980~2001年占用红树林地面积6363.6hm2。从总体上看,湛江红树林种类多,群落类型丰富;红树林面积大幅减少,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除乡土种外,无瓣海桑是一种较成功的外来引树种;宜林地多,但人工造林保存率不高;破坏红树林,挖塘养殖依然较普遍。为了实现湛江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下列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现有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资源监测和鸟类环志;科学规划后加快红树林的恢复和重建;积极推动退塘还林并合理利用红树林;依法保护管理好红树林;多途径筹集保护资金;加强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宣传。
林康英张倩媚简曙光王瑞江申卫军陆宏芳任海许方宏
关键词:红树林可持续发展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