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建峰

作品数:7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扇贝
  • 5篇栉孔扇贝
  • 2篇细胞学
  • 2篇细胞学观察
  • 2篇雌核
  • 2篇雌核发育
  • 2篇雌核发育二倍...
  • 1篇血细胞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荧光显微观察
  • 1篇远缘
  • 1篇远缘杂交
  • 1篇杂交
  • 1篇早期胚胎
  • 1篇正常发育
  • 1篇生态习性
  • 1篇受精过程
  • 1篇受精细胞学
  • 1篇水解酶

机构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作者

  • 7篇任建峰
  • 7篇杨爱国
  • 6篇刘志鸿
  • 5篇董迎辉
  • 4篇周丽青
  • 2篇戴继勋
  • 2篇樊甄姣
  • 1篇宫学红
  • 1篇李赟

传媒

  • 4篇海洋水产研究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栉江珧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被引量:10
2005年
对广泛分布于温、热带近海海域的大型深水贝类栉江珧的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作了介绍,并就栉江珧栖息状况,对水温、盐度、pH、溶解氧等各种环境因子适应性的生态习性作了详细描述。论述了水温对栉江珧的生长、性腺周期发育的影响。对栉江珧人工繁育过程中的亲贝暂养、催产及幼体培育的技术和养殖现状进行了总结。简要概述了江珧科物种同工酶的研究进展,并对栉江珧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和今后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任建峰杨爱国
关键词:栉江珧生态习性繁殖同工酶
栉孔扇贝(♀)×长牡蛎(♂)受精过程的荧光显微观察被引量:13
2005年
采用二氨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受精过程进行详细观察。结果显示,长牡蛎精子能迅速附着并穿过栉孔扇贝卵膜,精核发生解凝缩而膨胀形成雄性原核;精子入卵后,栉孔扇贝卵子减数分裂重新启动,释放极体并形成雌性原核,最后雌、雄原核融合,受精卵开始第1次卵裂。栉孔扇贝与长牡蛎杂交受精率一般在40%左右。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出现了排放2个极体、排放1个极体、不排放极体3种类型,所占受精卵比例约为65%、25%和10%。多数受精卵第1次卵裂后期,染色体发生异常分离,不能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这可能是造成早期胚胎畸形,只能发育到担轮幼虫阶段而全部死亡的主要原因。
任建峰杨爱国董迎辉刘志鸿周丽青
关键词:栉孔扇贝长牡蛎远缘杂交受精细胞学荧光显微观察
栉孔扇贝正常发育和人工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胚胎核行为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15
2006年
采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在光镜下对栉孔扇贝正常发育和6DMAP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卵在受精和第一、二次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正常发育卵内的雌、雄原核能融合为合子核,而雌核发育卵内的精核、雌核变化相当复杂。精核至少存在两种状态:(1)精核只在刚入卵时发生轻微膨胀,以后保持固缩状态,不膨大形成雄原核;(2)在第二次成熟分裂之后,精核再次去浓缩膨胀,但其体积并未达到正常雄原核的大小。在第一、第二次卵裂过程中,此精核不参与核分裂,以致密的染色质体(DCB)存在于两组分开的母本染色体之间,卵裂结束时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一的细胞质中。受精卵经6DMAP处理,雌核形成第二极体的过程受到有效抑制,导致雌核二倍化。此外,作者对实验中出现的多精入卵和多极分离现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董迎辉杨爱国刘志鸿任建峰周丽青李赟
关键词:栉孔扇贝正常发育雌核发育二倍体细胞学观察
Vc对栉孔扇贝体内水解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06年
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Vc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体内5种参与免疫防御反应的水解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c注射剂量为20μg/g和40μg/g时,在注射后12、24和48h,两实验组栉孔扇贝体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都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降低。同时本实验发现,Vc对40μg/g实验组中各种酶的活性刺激与20μg/g实验组相比需要更长的时间。本研究表明,Vc可有效增强栉孔扇贝的免疫活性,且因剂量不同而有差异。
樊甄姣刘志鸿杨爱国戴继勋任建峰董迎辉
关键词:VC栉孔扇贝水解酶抗氧化酶
人工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2004年5~6月,用紫外线照射法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结合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6-DMAP)处理受精卵抑制第2极体释放,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采用中心波长25413nm、光照强度800μw/cm^2·s的紫外线照射栉孔扇贝精子50s,然后立即与正常卵子授精,在20℃水温下,受精后35~40min光镜下观察到20%~30%卵子排出第1极体时,分别以40、50、60、70、80mg/L的6-DMAP持续处理受精卵10、15、20min,染色体计数法检测各处理组二倍体率,从而筛选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两因素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6-DMAP的浓度和持续处理时间对二倍体诱导率和D形幼虫率影响较显著,6-DMAP浓度以60、70mg/L较为适宜,最佳处理时间为20min,综合考虑,60mg/L6-DMAP处理20min组得到了最佳效果,二倍体率为57.6%、D形幼虫率22.25%。随后对筛选出的最佳条件组担轮幼虫进行了大量的染色体统计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二倍体率分别为53.7%和57.3%。
董迎辉杨爱国刘志鸿任建峰周丽青宫学红
关键词: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
扇贝血细胞胞内酶活性的细胞学观察
2004年
分别对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的 3种血细胞胞内酶 :碱性磷酸酶 (AL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 (PO)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并对血细胞酶反应阳性率作了统计。结果表明 ,3种扇贝血细胞ALP阳性率相差不大 ,海湾扇贝为 4 6 6 %,虾夷扇贝为 4 2 4 %,栉孔扇贝为 36 8%;3种扇贝血细胞POD阳性率相差较大 ,栉孔扇贝阳性率高达 5 0 2 %,海湾扇贝为 4 4 2 %,虾夷扇贝仅为 1 7 2 %。 3种扇贝血细胞PO孵育反应后 ,由于海湾扇贝、虾夷扇贝PO反应活性很低 ,瑞氏染液复染后 ,无法区分阴性、阳性细胞。实验中仅对栉孔扇贝PO阳性率进行了统计 ,栉孔扇贝血细胞PO阳性率为 39 3%。
任建峰刘志鸿杨爱国周丽青
关键词:扇贝血细胞ALPPODPO
pH对栉孔扇贝体内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7
2006年
测定不同pH(7.0,7.3,7.6,8.5,9.0)环境胁迫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及胞内活性氧含量(ROIs)等5种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高于正常组(pH 8.0)时,上述5种免疫指标均随pH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在pH低于正常组时情况稍复杂,4种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CP在pH 7.6时酶活性上升至峰值,随后酶活性降低;ALP、SOD和CAT活性均在pH 7.3时达峰值,随后酶活性降低;而胞内活性氧含量则随pH降低持续增加。实验结果表明,pH对栉孔扇贝免疫活性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现免疫活性的正调节;但在高强度pH刺激下,扇贝免疫活性呈现出负调节,这种负调节可能与高强度刺激引起的免疫机能疲劳或损伤有关。[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50-654]
樊甄姣杨爱国刘志鸿戴继勋董迎辉任建峰
关键词:PH栉孔扇贝免疫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