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习慧明

作品数:7 被引量:24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耐药
  • 4篇杆菌
  • 4篇不动杆菌
  • 3篇鲍曼不动杆菌
  • 2篇碳青霉烯
  • 2篇青霉烯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耐药机制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监测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1篇血流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培养
  • 1篇血液
  • 1篇阳性
  • 1篇预后

机构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南昌大学
  • 3篇北京市海淀医...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北京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作者

  • 7篇习慧明
  • 3篇徐英春
  • 3篇姚彬
  • 2篇胡云建
  • 1篇单斌
  • 1篇朱德妹
  • 1篇叶晓涛
  • 1篇杜艳
  • 1篇杨青
  • 1篇苏丹虹
  • 1篇孙自镛
  • 1篇杨文航
  • 1篇简翠
  • 1篇王传清
  • 1篇艾效曼
  • 1篇贾蓓
  • 1篇俞云松
  • 1篇卓超
  • 1篇张朝霞
  • 1篇刘文静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的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阐明耐药机制,了解流行特点,从而为临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北京市海淀医院及北京协和...
习慧明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流行病学碳青霉烯
文献传递
2010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12
2012年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不动杆菌属共5 52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 949株,按照统一方案,在各监测点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按照CLSI 2010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33.6%和35.4%。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1%和63.6%,对其他监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56.2%以上。不同医院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其中以ICU分离菌耐药率最高,急诊次之,内科最低。门诊与住院患者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8.3%/50.8%和62.3%/63.8%,且住院患者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门诊患者(米诺环素除外)。全国14所教学医院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MDR)及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分别达55.0%(2 720/4 949)和21.4%(1 058/4 949)。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往年相比,呈上升趋势,尤以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显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医院、不同科室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
习慧明徐英春朱德妹汪复倪语星孙景勇孙自镛简翠胡云建艾效曼张泓李万华贾蓓黄文祥王传清王爱敏魏莲花吴玲卓超苏丹虹张朝霞季萍徐元宏熊自忠沈继录单斌杜艳俞云松杨青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抗菌药
降钙素原及血培养阳性时间对严重败血症早期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估降钙素原(PCT)及血培养阳性时间(TTP)对严重败血症患者早期预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监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77例血培养阳性严重败血症患者临床资料和细菌分布;比较PCT和TTP的ROC曲线特性。结果严重败血症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74.0%,其中大肠埃希菌占36.3%;死亡组与生存组PCT的中位数分别为20.04ng/ml和5.15ng/ml,死亡组与生存组TTP的中位数分别为10.50h和12.91h,PCT和TTP在死亡组与生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对应生存组PCT和TTP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70和0.727,95%置信区间为0.790~0.950和0.598~0.856,最优截断点为5.25ng/ml和9.1h,灵敏度为88.5%和65.4%,特异度为76.5%和74.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引起败血症最主要病原菌;PCT早期预测严重败血症患者死亡危险性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且优于TTP;血浆PCT检测联合TTP评估严重败血症患者预后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叶晓涛习慧明张旭许瑞环
关键词:降钙素原败血症ROC曲线
ICU 66例血流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帮助,从而降低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医院2009-2011年ICU 66例血流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疗与预防措施。结果 66例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占45.7%,革兰阳性菌28株占40.0%,真菌10株占14.3%;其中较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酵母菌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7%、12.9%、12.9%、10.0%、8.6%、8.6%;血流感染多预后不良,且死亡率高,达60.6%;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的滥用等是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3年ICU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基本持平,在革兰阴性菌中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严格无菌操作、细致的导管护理、加强血培养监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姚彬习慧明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
59例人体血液及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病历污染率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调查研究对于血液或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其报警时间与葡萄球菌感染之间的关联,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血液和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的59例住院病历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血液及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有7例(污染菌)未给予抗生素治疗,其余52例(污染菌和致病菌)都使用了抗生素,且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污染菌与病原菌的报警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污染菌报警时间长于病原菌。结论:葡萄球菌在血培养中的假阳性率比较高,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因此采血培养标本时应严格规范操作以减少其污染,其阳性结果也应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来判断是否为污染菌,以避免临床上不必要抗生素的滥用,从而也可防止葡萄球菌的高耐药率的问题。
习慧明杨文航刘文静徐英春姚彬
关键词:葡萄球菌污染率
2010年中国CHINET 14所教学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14所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 方法:收集14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总共4 949株,按照统一方案,在各监测点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照CLSI2...
习慧明胡云建艾效曼张泓李万华贾蓓黄文祥王传清王爱敏魏莲花吴玲马小军卓超苏丹虹张朝霞季萍徐元宏熊自忠沈继录单斌杜艳俞云松王瑶杨青徐英春汪复朱德妹倪语星孙景勇孙自镛简翠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耐药性监测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被引量:10
2012年
鲍氏不动杆菌(AB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主要发生在病情严重的住院患者,如肺炎、菌血症、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脑膜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为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表面,由于其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可在环境中长期存活。根据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数据(NNIS)和中国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监测资料显示,ABA在医院感染中占第4位,
习慧明姚彬徐英春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流行病学耐药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