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珍珍

作品数:20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地震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值模拟
  • 9篇自由振荡
  • 7篇地球自由振荡
  • 6篇地震激发
  • 5篇有限元
  • 5篇谱元法
  • 4篇地球内部
  • 4篇地球内部结构
  • 4篇地震波
  • 4篇震波
  • 4篇波传播
  • 3篇地貌
  • 3篇地貌演化
  • 3篇地震波传播
  • 3篇有限元方法
  • 3篇元方法
  • 3篇数值模拟研究
  • 3篇强地面运动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遥...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20篇严珍珍
  • 13篇石耀霖
  • 11篇张怀
  • 7篇杜小平
  • 5篇杨长春
  • 2篇吴忠良
  • 1篇郭华东
  • 1篇陈石
  • 1篇张东宁
  • 1篇周元泽
  • 1篇刘杰
  • 1篇景惠敏
  • 1篇朱俊杰
  • 1篇徐锡伟
  • 1篇詹勤
  • 1篇王辉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庆祝中国力学...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取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的最佳雷达波段问题研究
2011年
利用弹性形变模型,并以走滑型断层为例,对地震同震形变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合雷达成像几何关系,得到干涉雷达的LOS向形变场以及干涉相位条纹图像。对比分析了不同雷达波段(X波、C波、L波)以及不同雷达入射角(30°和50°)的同震形变场和干涉相位图。结果表明,同一雷达波段不同雷达入射角的LOS向形变场会有不同的效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时,LOS向形变量随之增大,体现了发震断层走滑特征;采用不同雷达入射角,其探测到的地表形变垂向分量和水平分量信息量不同,表明入射角较大或较小时能够分别较好地对地表形变的水平变化和垂向变化进行监测;同一雷达入射角,不同雷达波段的干涉相位条纹有明显区别,波长越短,干涉条纹越密集,容易出现去相关现象,长波长的干涉相位条纹比较清晰。从某种意义上讲,尽管长波长的干涉相位反映地表形变信息的细节会减少,但受噪声影响较小,抗干扰性能较短波长的强,干涉像对相干性高。地表形变表现为长期缓慢的小幅度渐变性形态,也表现为短期迅速的大面积突发性形态。不同雷达波长探测到的地表形变有效信息不同,为了更好地利用干涉雷达对各种尺度和不同变化速率的地表形变进行监测,需要在满足精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选择波长较长及多样化的雷达数据。
严珍珍石耀霖范湘涛杜小平
关键词:同震形变干涉雷达
地震激发地球自由振荡过程的数值模拟初步探索
地球自由振荡的固有频率与地球内部结构密切相关,研究地球自由振荡可以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传统的解析方法侧重于本征频率的确定,但对从地震发生到地球自由振荡被激发的全过程难以研究。从弹性波动理论基础出发,试采用谱元法结合高性...
严珍珍张怀杨长春石耀霖
关键词:地球自由振荡地球内部结构球型振荡谱元法并行计算
文献传递
自由振荡激发过程的并行有限单元分析
<正>特大地震,例如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2003年的印尼大地震,可以激发地球自由震荡。大地震激发的地球长周期自由振荡往往延续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会逐渐消失。随着20世纪地震学的发展,自由振荡已成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主要手...
张怀严珍珍石耀霖
文献传递
川西地区强地面运动的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
<正>川滇活动地块属青藏高原东部构造结系统的一部分,其东边界由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以及小江等4 条主断裂以及大凉山等分支断裂组成,是中国大陆总长度超过1100 km 的强震频繁的左旋走滑断裂带。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文献...
严珍珍张怀杨长春石耀霖
文献传递
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研究综述
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已成为探查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影响地球自由振荡的因素有很多,如地球物理学结构横向不均匀性及径向不均匀性、地球自转、地球椭率、地球内部各向异性、非弹性性以及震源机制性质,还有地球外界如引潮力等.本...
严珍珍张怀杨长春石耀霖
关键词:地球自由振荡地球内部结构横向不均匀性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汶川大地震地震波传播的谱元法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4
2009年
汶川大地震震中位于震害活跃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其强度超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地震激发的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震源破裂过程及地球内部的层次结构.从弹性波理论基础出发,采用AK135理论地球模型,考虑地表地形、地球介质衰减及地球椭率等特性,利用谱元法结合高性能并行计算,分别对人工点源和复合源所激发的汶川大地震地震波的全球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现.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地震波在地球表面的传播形态.通过比较发现,复合源数值模拟结果较点源数值模拟结果更能体现汶川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时空特性.另外,将两种震源的数值模拟结果分别与实际观测台站记录波形资料进行拟合对比,进一步定性地认识到多个点源组成的复合源的数值模拟结果较单个点源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的拟合程度更好,证明了汶川大地震破裂过程为多阶段破裂组成的一个复合破裂过程.
严珍珍张怀杨长春石耀霖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谱元法数值模拟并行计算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宏观丹霞地貌坡地的演化过程被引量:1
2012年
由于红层岩性、节理发育状态、年代、构造运动特征、气候以及区域地质地理条件等的不同,丹霞地貌的形态在区域上有很大差别,其成因机制十分复杂.从丹霞地貌演化机制的宏观意义着眼,考虑岩性、节理、构造抬升速率及降雨等因素,基于地貌演化理论,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地展现了丹霞地貌坡地在构造抬升及流水侵蚀这两个主要的内外力作用下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地貌演化的幼年期和壮年期,流域输沙能力相对较大,主要表现为流水对基岩的侵蚀过程;直至演化的老年期,流域输沙能力相对较小,大量的风化物淤积,坡度变缓.同时,对不同岩性和垂直节理深度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砾石质地相对坚硬,计算得到的高程较大,表明岩性硬度越高,较容易形成陡壁,而岩性较软,易形成丘陵.垂直节理深度不同,坡地峰值几乎相同,但浅垂直节理较深垂直节理的谷值大,表明流水沿垂直节理进行下切侵蚀的程度不同,对景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数值模拟结果在物理上是合理的,有利于进一步定性地认识到岩层岩性、节理、构造抬升及流水侵蚀对丹霞地貌坡地演化的作用.
严珍珍石耀霖范湘涛杜小平
关键词:丹霞地貌地貌演化数值模拟构造抬升
福州盆地强地面运动特征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被引量:19
2009年
区域性地震波强地面运动的量化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并在防震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由地震激发的区域地震波强地面运动过程,并得到地表峰值速度和加速度的分布特征.考虑到福州是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会城市,其明显的盆地结构特征使它很容易遭受强地震灾害的影响.因此本文以福州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假定盆地的主要断层某一位置在未来可能发生灾害性地震,则该地震会激发地震波的强地面运动,并由于地形、沉积层等主要影响,在盆地内部发生放大.通过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后处理分析,给出了该盆地的地表峰值位移、峰值速度和峰值加速度分布图谱.该图谱可为未来的福州城市规划和抗震减灾提供定量科学参考依据.
张怀周元泽吴忠良严珍珍陈石景惠敏徐锡伟石耀霖
关键词:强地面运动有限元模拟福州盆地地震波峰值加速度
虚拟川滇--基于千万网格并行有限元计算的区域强震演化过程数值模型设计和构建被引量:13
2009年
利用合理的数值模型,对区域性的强震活动性分析,是近些年来地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角度来讲,区域性强震演化的理论与数值模拟模型都是多尺度问题,对该问题的充分研究需要借助于大规模并行数值模拟技术.侧重于基于千万有限元网格技术,采用大规模并行有限元计算手段,对该问题的理论建模与并行数值算法实现,以及如何应用到对川滇地区区域强震演化过程的模拟进行了具体论述.本研究的关键目标是为中长期地震危险性估计提供一个大规模数值预报模拟平台系统.
张怀吴忠良张东宁刘杰王辉严珍珍石耀霖
日本M_w9.0大地震激发全球地震波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Mw9.0级特大地震,并诱发海啸.本文利用Centroid Moment Tensor(CMT)震源机制解作为震源项,以地震波传播理论为基础,基于横向各向同性PREM地球模型,考虑地表地形及海洋等地球特性,利用谱元法结合高性能并行计算,对日本大地震激发的地震波传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显示了全球地震波的传播形态.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模型的走时曲线和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拟合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分别就考虑海洋和不考虑海洋两种数值模型下的地震波传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的存在对地震波强地面运动存在明显的影响.海洋会使P波运动位移峰值和速度峰值相对较小;海洋对S波的影响较复杂,不考虑海洋效应时使得位移和波速随时间推移迅速减小.因此,对沿海地区的地震灾害评估应该考虑海洋效应.此外,考虑地球重力因素情况下,对数值计算得到的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及2011年日本福岛大地震激发的球型场和环型场特征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功率谱密度结果的观察并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三个大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很明显的不同,同时认识到数值模拟结果可以较准确重现长周期理论频率值,主要表现在0T2~0T13的环型振型及0S7~0S31的球型振型.结果显示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成功的用于地球自由振荡研究,未来可以作为一个主要工具深入探讨地球的横向不均匀性等特性对地球自由振荡特性的影响.
严珍珍张怀范湘涛杜小平
关键词:地震波传播地球自由振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