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春兰
- 作品数:39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Piwi互作RNA的筛选及其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Piwi互作RNA(piRNA)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Piwi样蛋白2(Piwil2)基因重编程人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肿瘤样干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piRNA,并利用miRanda软件预测其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采用qRT-PCR检测差异表达piRNA及其靶基因在34例肾母细胞瘤患儿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差异表达piRNA及其靶基因与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出230个差异表达piRNA,利用miRanda软件预测出43个靶基因,经GO分析发现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为调节细胞钙离子浓度,分子功能主要为参与ATP酶的活动及多聚A尾RNA结合。选取5个未知的差异表达piRNA及其靶基因检测其在肾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第13位未知上调piRNA(NU13)表达量在肿瘤组织中下调(P<0.01),其靶基因NOP56核糖核蛋白(NOP56)表达在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58);第9位未知上调piRNA(NU9)表达量在肿瘤组织中下调(P<0.01),其靶基因40S核糖体蛋白S8(RPS8)基因在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29);第5、7、9位未知下调piRNA(ND5、ND7、ND9)及其共同靶基因MT-RNR2样蛋白1(MTRNR2L1)基因的表达量在肿瘤组织中均下调(P均<0.01)。以上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出现差异表达的piRNA及其靶基因与患儿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piRNA NU9、NU13、ND5、ND7、ND9及靶基因MTRNR2L1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出现差异表达,有望成为鉴别肾母细胞瘤与正常肾组织的标志物。
- 王璋张丹张朝霞王钊颖谭小军卢虹旭沈炼桔龙春兰魏光辉何大维
-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肿瘤干细胞肾母细胞瘤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缓解马兜铃酸诱导小鼠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
- 2019年
- 该实验探究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缓解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诱导小鼠肾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我们将huc-MSC经尾静脉注射干预AA诱导的肾纤维化小鼠模型。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和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TGF-β1和p-Smad2/3表达水平。组织形态学染色结果显示,AA可诱导小鼠出现肾小管扩张、结构破坏,肾间质区胶原纤维沉积,呈纤维化改变;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其E-cadherin表达降低,N-cadherin、TGF-β1及p-Smad2/3表达增高。huc-MSC干预后,肾脏形态明显改善,胶原纤维沉积减少,E-cadherin表达增高,N-cadherin、TGF-β1及p-Smad2/3表达受到降低。研究结果表明,huc-MSC能够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减轻肾脏上皮间质转化,从而缓解马兜铃酸诱导的小鼠肾纤维化。
- 余熠杭张德迎胡东周宇刘博向涵龙春兰沈炼桔刘星林涛何大维魏光辉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肾纤维化马兜铃酸上皮间质转化TGF-Β/SMAD信号通路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血睾屏障完整性的损伤及机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破坏睾丸血睾屏障完整性的机制研究。方法将出生后60 d的SD雄鼠随机分为两组,即玉米油对照组和DEHP暴露组,DEHP的用药剂量为750 mg/kg,采用灌胃的方式给药,每天1次,连续处理30 d,并于最后1次处理后麻醉处死。HE染色观察睾丸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中构成血睾屏障的关键连接蛋白N-cadherin、β-catenin、occludin和connexin43(Cx43)的膜蛋白表达水平;MTT检测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的活力,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抗氧化应激蛋白Nrf2以及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HP暴露后的睾丸曲细精管结构紊乱,管腔中可见圆形的精子细胞,精子排列失去极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occludin和connexin43的表达明显降低,N-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明显升高(P<0.05);Sertoli细胞随着DEHP暴露浓度的增加,活力显著降低,ROS生成水平明显增加,Nrf2和p-p38的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DEHP暴露可通过氧化应激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破坏血睾屏障完整性,并最终损伤生精功能。
- 沈炼桔唐向亮龙春兰曹希宁魏仪王养才孙茫周玥刘洋刘博黄方圆魏光辉
- 关键词:血睾屏障氧化应激损伤P38
- 刺五加苷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刺五加苷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提取SD大鼠的BMSCs,培养3代后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抗原CD45、CD29、CD90的表达;在经典成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刺五加苷而分为9组:A组(1×10^(–4)mol/L),B组(1×10^(–5)mol/L),C组(1×10^(–6)mol/L),D组(1×10–7mol/L),E组(1×10^(–8)mol/L),F组(1×10^(–9)mol/L),G组(1×10^(–10)mol/L),H组(经典成骨组),I组(阴性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检测骨形成蛋白(BMP)表达情况,筛选出刺五加苷的最佳诱导浓度。以最佳诱导浓度培养12d后,RT-q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骨涎蛋白(BSP)、骨钙素(OCN)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Notch跨膜受体蛋白1(Notch1)、毛发增强分裂蛋白(Hes1)的蛋白表达水平;第21天时行矿化钙结节茜素红染色。结果第3代BMSCs表面抗原符合干细胞鉴定标准。CCK-8检测结果显示,A、B两组在培养120h后明显抑制了BMSCs的增殖,后期培养中将舍弃A、B两组;而RTqPCR结果显示,添加有刺五加苷的C~G组中,E组BMP表达量最高(4.91±0.46),因此选择1×10^(–8)mol/L作为刺五加苷的最佳诱导浓度进行后续实验。RT-qPCR检测结果显示,E组OSX表达量(30.72±1.96)明显高于I组(1.02±0.27)和H组(9.99±0.59,P<0.05),BSP表达量(8.15±0.47)高于I组(1.09±0.31)和H组(6.03±0.8,P<0.05),OCN表达量(5.91±0.68)高于I组(1.18±2.91)和H组(3.05±0.53,P<0.05),RUNX表达量(1.99±0.09)虽高于I组(1.02±0.19),却低于H组(2.51±0.06,P<0.05)。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E组成骨诱导后Notch1表达量(4608±103)较I组(2638±308)高,却低于H组(5218±182,P<0.05),Hes1表达量(8885±17)较I组(6241±461)增高,却低于H组(12 289±629,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刺五加苷浓度为10–8mol/L时矿化钙结节多于经典成骨组,提示该浓度刺五加苷�
- 黄月颜亮崔向荣龙春兰周琴田杰朱静
- 关键词:成骨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维甲酸促进隐睾大鼠睾丸生精功能改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维甲酸改善氟他胺诱导隐睾大鼠生精功能的相关机制,为临床预防隐睾患儿发生不育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合笼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10只,孕期第12~20天皮下注射1 mg/ml的玉米油25 mg·kg^-1·d^-1;氟他胺诱导隐睾组10只,孕期第12~20天皮下注射玉米油配制的氟他胺25 mg·kg^-1·d^-1;维甲酸干预组10只,在氟他胺诱导隐睾组处理基础上,予子代雄鼠生后1~10 d及28~30 d玉米油配制的维甲酸1 mg·kg^-1·d^-1。于生后30 d及60 d观察子代雄鼠睾丸组织病理、精子数量及质量,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氧化应激水平蛋白、凋亡水平蛋白及血睾屏障相关连接蛋白水平改变。结果对照组无隐睾发生,睾丸重量为(0.56±0.17) g,体积为(0.44±0.12)cm^3,精子数量为(2.25±0.14)个/ml;睾丸组织各级生精细胞排列整齐,层次清楚,可见较多精子细胞;氧化应激蛋白SOD1、HO-1、Gpx表达量分别为0.92±0.02和0.62±0.06、0.93±0.12,凋亡蛋白Bax及Bcl-2表达量分别为0.67±0.06和0.80±0.04,血睾屏障相关连接蛋白Cx43及Zo-1表达量分别为1.44±0.07和3.84±0.10。氟他胺诱导隐睾组隐睾发生率为62.50%(20/32),睾丸重量为(0.13±0.03) g、体积为(0.07±0.02)cm^3,精子数量为(0.65±0.17)个/ml,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组织各级生精细胞排列紊乱,层次不清,结构破坏;氧化应激蛋白SOD1、HO-1、Gpx表达量分别为1.23±0.07和0.90±0.09、1.70±0.01,凋亡蛋白Bax及Bcl-2表达量分别为0.87±0.01和0.53±0.20,血睾屏障相关连接蛋白Cx43及Zo-1表达量分别为0.51±0.07和1.48±0.25,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甲酸干预组睾丸重量为(0.29±0.11) g、体积为(5.21±0.30)cm^3,精子计数为(1.49±0.31)个/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氟他胺诱导隐睾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周宇彭金普张德迎周玥龙春兰沈炼桔刘星林涛何大维魏光辉
- 关键词:隐睾维甲酸氧化应激血睾屏障
- HEP-2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与kinetochore变异被引量:2
- 2011年
- 染色体非整倍性畸变是恶性肿瘤细胞的显著细胞遗传学特征,但其诱发染色体数目不稳定的机制一直尚未阐明。本研究从与染色体分离直接相关的动粒(kinetochore)角度,采用kine-tochore-NOR同步银染技术对HEP-2细胞染色体kinetochore变异进行分析,以探讨恶性肿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形成机制。实验共分析HEP-2细胞分裂相308个,计染色体16 962条,正常对照个体外周血细胞分裂相300个,计染色体13 800条。结果表明:与正常人外周血细胞相比,HEP-2细胞染色体kinetochore缺失和kinetochore迟滞复制频率显著升高(P<0.01),而kinetochore-NOR融合频率二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提示kinetochore缺失和kinetochore迟滞复制可能是HEP-2细胞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起源的诱因之一。此外,我们还在某些HEP-2细胞染色体上观察到多重kinetochore现象,并认为染色体多重kinetochore可能是恶性肿瘤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一个新的途径。
- 龙春兰谭彬刘学庆丁裕斌陈雪梅余秋波高茹菲王应雄何俊琳
- 关键词:染色体不稳定HEP-2细胞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诱导隐睾对SD幼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1)phthalate,DEHP]作用于SD孕鼠后,对哺乳期雄性幼鼠睾丸组织中生殖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妊娠第12.5天的SD孕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玉米油对照组和DEHP诱导隐睾组,每组10只。玉米油对照组和DEHP诱导隐睾组自妊娠第12.5~19.5天分别每日灌胃玉米油(2 ml)和DEHP(500 mg/kg),正常对照组不给药。取各组出生后第20天的雄性幼鼠睾丸组织,采用Q-PCR法检测睾丸组织中Bax和Bcl-2基因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睾丸生殖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DEHP诱导隐睾组幼鼠睾丸组织中Bax基因mRNA的水平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00 1),Bcl-2基因mRNA的水平显著低于两对照组(P<0.01);DEHP诱导隐睾组幼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00 1)。结论孕期暴露环境内分泌干扰物DEHP可引起雄性子代发生隐睾,且隐睾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率增加,隐睾子代睾丸组织中凋亡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有改变,推测其改变可能参与了生殖细胞的凋亡过程,并可能与隐睾继发的远期不育有关。
- 刘东尧吴盛德华燚何文飞何昀陈柏林龙春兰魏光辉
- 关键词:隐睾生殖细胞细胞凋亡BAX基因BCL-2基因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己基)酯导致隐睾症发生跨代遗传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己基)酯(DEHP)于性腺发育的关键时期作用于孕鼠(F0),研究F1-F3代隐睾跨代遗传的演变情况及各代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转移酶水平的改变情况。
方法妊娠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DEHP实验组,实验组自妊娠第七天(GD7)到第十九天(GD19)持续经口予以DEHP 750 mg·kg-1·d-1灌胃,观察子代隐睾发生情况,雌鼠受孕率;记录大鼠体重和睾丸、附睾重量以及AGD值,观察精子数量和质量;观察连续三代大鼠睾丸组织形态的演变情况,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变化情况。
结果孕鼠在孕期(GD7-GD19)暴露于DEHP,第一代(F1)隐睾发生率为30%,第二代(F2)隐睾发生率为12.5%,第三代(F3)未见隐睾发生;交配实验F1代受孕率50%,F2代75%,F3代100%;HE染色发现F1代睾丸生精上皮明显萎缩,生精细胞少,F2代有所改善,F3代形态趋于正常。Real Time-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表明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而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DEHP损伤大鼠雄性生殖功能,通过改变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继而导致基因组印记甲基化修饰模式改变并遗传给下一代,从而使子代雄性生殖系统发育的关键性印记基因作用失衡,并最终导致子代产生隐睾,可能是导致生殖系统损害的重要毒理机制之一。
- 陈进军吴盛德温晟沈炼桔彭金普曹希宁龙春兰林涛何大维魏光辉
- 关键词:DNA甲基化隐睾
- 上皮-间质转化在大鼠尿道发育机制中的研究
- <正>目的:探索正常大鼠尿道发育及尿道缝的融合机制,为预防尿道下裂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清洁级SD孕鼠在孕15,16,18,19天分别取雄性胎鼠阴茎,扫描电镜动态观察阴茎大体形态发育,连续切片动态观察尿道发育及尿...
- 刘星周玥沈炼桔龙春兰李旭良林涛何大维魏光辉
- 文献传递
- 性染色体型性发育异常的临床诊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加深对性染色体型性发育异常的临床诊治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16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及内分泌科收治的39例性染色体型性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社会性别、染色体核型、入院情况、手术及活检结果、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 住院患儿39例,年龄6个月~18岁,平均5.3岁;入院前社会性别男23例,女11例,不详5例,治疗后男28例,女9例,不详2例。39例患儿中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6例(15.4%),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Klinefelter综合征)9例(23.1%),混合型性腺发育不全16例(41.0%),46,XX/46,XY嵌合型7例(18.0%),性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2.6%)。32例行性腺活检术,其中后期行尿道成形术和/或子宫、阴道、卵巢切除术25例,行阴蒂成形术和/或睾丸切除术7例;另有3例入院后仅行尿道成形术;4例未行手术治疗。共随访21例手术患儿(65.6%),2例行尿道形成术患儿出院后1年左右出现反复尿瘘及排尿异常,4例女性抚养患儿目前情况良好。结论 结合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染色体检查完成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长期随访对性染色体型性发育异常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唐向亮吴盛德魏仪王养才龙春兰沈炼桔林涛何大维李旭良刘俊宏刘星华燚陆鹏张德迎温晟魏光辉
- 关键词:性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