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秋锋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病患者
  • 1篇血清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 1篇突变
  • 1篇全长CDNA
  • 1篇先天
  • 1篇先天性
  • 1篇先天性心脏
  • 1篇先天性心脏病
  • 1篇先天性心脏病...
  • 1篇克隆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突变
  • 1篇核表达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齐秋锋
  • 2篇陈慧梅
  • 1篇王亚平
  • 1篇刘永萍
  • 1篇杨驰
  • 1篇沈力
  • 1篇李励芸
  • 1篇莫绪明
  • 1篇易龙
  • 1篇胡娅莉
  • 1篇包燕青
  • 1篇张亚平
  • 1篇徐力致
  • 1篇闻娟
  • 1篇韩卫卫
  • 1篇朱明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鼠FABP3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克隆小鼠FABP3基因的全长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于COS-7细胞内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小鼠FABP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在3′末端连接24bp的Flag标签,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表达质粒pcD-NA3.1-FABP3和pcDNA3.1-FABP3-Flag,并行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构建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FABP3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构建的pcDNA3.1-FABP3和pcDNA3.1-FABP3-Flag重组载体可酶切出418bp的FABP3 cDNA片段和442bp的FABP3-FlagcDNA片段,经测序证实正确。转染后的COS-7细胞经RT-PCR可扩增出278bp的目的片段,且免疫荧光分析可见特异性的FABP3及Flag蛋白表达。结论构建了FABP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ABP3和pcDNA3.1-FABP3-Flag,并于COS-7细胞中成功转录表达,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徐力致李励芸齐秋锋闻娟陈慧梅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COS细胞
血清TK1对肺癌患者的诊断和复发评估价值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和复发评估作用。方法:检测28例肺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血清TK1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分析各组TK1水平差异以及术后TK1变化情况与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FS)的相关性。结果:28例肺癌患者的TK1平均浓度为(2.954±0.176)pM,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63±0.163)pM(P<0.001),术后1个月TK1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1.801±0.176)pM(P<0.001),且术后1个月TK1水平评估为PR组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FS)显著高于SD+PD组(P<0.05)。结论:血清TK1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诊断和复发评估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朱明韩卫卫齐秋锋包燕青张亚平刘永萍
关键词:肺癌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7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筛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CHD7(chromodomain helicase DNA-binding protein gene)基因的胚系突变,探讨其在先心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集67例临床确诊的CHD患儿、100名正常对照的外周静脉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C1-h97基因,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PCR产物进行突变筛选,出现异常峰型的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明确突变位点和类型,并进一步结合病例对照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变异的功能意义。结果67例先心病患者中共检出7种单碱基的替换,位于CHD7的不同内含子。其中,IVS11+127A〉G和IVS12+21T〉G的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0075,为罕见变异;而Ⅳs2+34G〉A、IVS4+39G〉A、IVS12—5T〉C和IVS16+51C〉A等位基因频率为0.2635、0.2156、0.1505、0.3636,属于单核苷酸多态性;IVS12—5T〉C在CHD组的检出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42%VS9.57%,P〈0.05);而IVS14—35C〉G则仅见于CHD患儿。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IVS12—5T〉C替换具有增强外显子剪切的效应。结论CHD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IVS12—5T〉C对CHD的发生可能具有保护作用,而CHD7基因的突变并不是构成散发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齐秋锋易龙杨驰陈慧梅沈力莫绪明胡娅莉王亚平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