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伟英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苏区
  • 4篇中央苏区
  • 2篇人类学
  • 2篇乡村
  • 2篇教育
  • 1篇盗匪
  • 1篇动员
  • 1篇多样性
  • 1篇战时
  • 1篇战时动员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共产党领...
  • 1篇人类学视野
  • 1篇述论
  • 1篇苏区史研究
  • 1篇苏维埃革命
  • 1篇田野调查
  • 1篇土改
  • 1篇晚清
  • 1篇文化

机构

  • 10篇南昌航空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0篇黄伟英
  • 2篇黄志繁

传媒

  • 3篇苏区研究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历史人类学与苏区史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新中国建立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研究,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近些年,学界更多地用“苏区史”的概念取代“革命史”,反映出研究取向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走向革命的历史现场,进行田野调查,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日益广泛地运用到苏区史研究中。什么是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的方法有何贡献于苏区史研究?
黄伟英黄志繁
关键词:历史人类学苏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史田野调查
晚清赣南社会“边缘化”述论——土地革命前赣南社会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晚清赣南社会有三方面显著特征:一是社会风气败坏,盗赌之风甚炽;二是秘密社会猖獗,大量民众加入其中,形成"会匪"和"匪会";三是一些地方宗族举族为匪。赣南社会也因此而呈现"边缘化"特征。所谓"边缘化"指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赣南区域社会内部的"边缘化",即边界地区出现社会风气败坏、秘密社会猖獗、匪情严重等现象;其二是赣南社会在经过清中期的相对安定局面后又沦为朝廷的"边缘",成了"化外"之区。晚清赣南的这种社会状况一直到民国也没有改变,赣南仍然匪情非常严重。这样的社会状况,当然是统治者眼中的"边缘"之地,但也是孕育革命的最好温床。
黄伟英黄志繁
关键词:晚清盗匪
红色文化构建中的国家与乡村——以塘石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8年
聚族而居的塘石形成了宗族主导的乡村传统。血缘亲情在革命中起了重要的感召作用,真实的革命历史是红色文化之源。建国初至20世纪末,新政权无意识地构建红色文化,树立起国家权威,建立起利益共同体;乡村社会利用族谱无意识地构建以本宗族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折射出政治认同的转型。进入21世纪,国家与乡村开始自觉地构建红色文化,乡村传统与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融汇在一起;国家以远远超越乡村的力量,对原苏区进行反哺,赋予红色文化以感召力和领导力。至今,红色文化与当地民众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堪为其他地方红色文化的构建、传承与弘扬提供一个实践层面的借鉴。
黄伟英石瑾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村社会
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苏维埃革命源起考察——以宁都县为中心被引量:1
2022年
考察苏维埃革命的源起,应将其置于具体的社会情境之中。在中央苏区的核心县宁都县域内,各地区革命源起模式各异。在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富庶的城关区和黄陂,出身富裕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承担起在本地宣传和发起革命之重任。在相对封闭且地方控制力强的横坑和南团—汉口区域,外来革命者借助当地豪绅之力发起了苏维埃革命。在较弱势的边缘区域里迳村,村中的“边缘群体”主动“接头”发起了革命。在内聚力强大的东龙村,红军强势介入后革命得以兴起。因各地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权力结构具有多样性,革命在各地兴起的方式、主导和参与的群体也具有多样性。
黄伟英康熙骅
关键词:苏维埃革命多样性
中央苏区《土地革命分田簿》探究——江西兴国县茶园乡孔目村土地分配被引量:2
2012年
中央苏区时期的土地问题是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不胜枚举。苏区分田次数较多,有的地方"四次、五次,分了又分"(1)。对于历次分田的变化,目前无足够的资料一一厘清,即便是对某一社区的历次分田亦无足够的资料可资说明,因此,目前所见的论著,多侧重于土地政策与法规的研究(2),缺乏细致的量化分析(3);鲜见以某一社区作为个案,对该社区内土地分配情况进行细致的量化分析。
黄伟英
关键词:茶园
“地归原主”中的国家与乡村——土地革命后赣南社会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1934—1937年,以"地归原主"为契机,围绕着土地继承、业权改革、族田庙产、田赋启征等问题,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将国家力量向前中央苏区乡村渗透和扩张,由此揭开了国家与前中央苏区乡村社会互动的序幕。乡村社会对此既有合作也有抵制,政权力量则根据乡村社会的回应对政策作出了一定的调整和妥协。在博弈过程中,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控制有所加强。
黄伟英
关键词:乡村
中央苏区合作社建立的原因及其功能探析被引量:1
2012年
中央苏区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农村经济的破产与凋敝、物资的匮乏使建立合作社成为中央苏区唯一的选择。合作社不仅能调剂消费品和粮食的供给,还具有筹集战争经费,收集军用品,扩大与慰劳红军,组织战时生产,筹集并保管、发放军糈等一系列功能。
黄伟英
关键词:中央苏区合作社战时动员
中央苏区的现实需求与教育:以教材为中心的考察(1933-1934年)被引量:1
2021年
1933—1934年,随着反“围剿”战争的扩大,中央苏区人力、物力日趋紧张,疫病的流行更加剧了这种紧张态势。为了解决对军粮和作战经费、红军兵源、后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预防疫病,苏维埃政府进行了战时经济、扩红、劳动和防疫动员。相关内容在中央苏区使用的教材中占了较大比重。通过教育,中央苏区的学生成为上述各种动员的对象和实践者,并进而成为动员苏区其他民众的主体。中央苏区的现实需求高度影响了教育的内容与实践,两者密切结合。
黄伟英田婷
关键词:中央苏区教育动员
1950年代初“前苏区”的土改:以赣南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21年
新政权建立之初,各级政府土改文件中称经历过土地革命的区域为“前苏区”。“前苏区”民众有浓厚的再次“变天”之忧。土改工作队员用心理学上的暴露疗法,引导民众诉“变天”之苦以打破动员僵局。部分“老革命”和烈属提出了报“变天”之仇的政治诉求和给予物质补偿的经济诉求;土改中,新政权主持了平复以满足其政治诉求,给烈士分田回应了烈属的经济诉求。在此过程中,新政权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向“前苏区”基层社会渗透,迅速地获取了乡村民众的支持,新生的政权得以巩固。
黄伟英陈意新
关键词:土改
理想与现实:中央苏区的革命教育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中央苏区的教育应置于具体的历史、政治、经济等情境中加以研究。土地革命前夕,赣南、闽西的宗族势力颇为强大,民众对宗族的认同度很高。为了在民众中建立起对革命的认同,苏维埃政权掌握了教育的管控权,并努力寓革命教育于学校课程中。但革命教育的理想遭遇了国共战争环境一系列现实因素的制约,在种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革命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能真正内化为民众的认同。
黄伟英
关键词:中央苏区革命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