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红珊

作品数:57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文学
  • 11篇艺术
  • 7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美学
  • 9篇绘画
  • 8篇身份
  • 7篇文化
  • 7篇文学
  • 6篇中西绘画
  • 6篇表现主义
  • 4篇艺术
  • 4篇中西
  • 4篇文艺
  • 4篇小说
  • 3篇女神
  • 3篇文化身份
  • 3篇美学观
  • 3篇后殖民
  • 3篇化身
  • 3篇《女神》
  • 2篇学者
  • 2篇语言
  • 2篇语言比较

机构

  • 52篇四川省社会科...
  • 5篇四川大学
  • 1篇枣庄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57篇魏红珊
  • 1篇卢衍鹏
  • 1篇谭继和
  • 1篇陈敏
  • 1篇陈俐

传媒

  • 15篇中华文化论坛
  • 14篇郭沫若学刊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西南民族学院...
  • 2篇现代艺术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当代舞蹈艺术...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民族学刊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间美学:中西绘画构图与造型的审美意蕴被引量:3
2012年
绘画是平面艺术的典型样式,通过调动线、面、形、色等视觉的形式元素,在二维空间中塑造审美形象。如何以平面关系表现三维空间存在是绘画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中西绘画不同的空间处理与画面结构象征了中西相异的文化精神与美学追求。
魏红珊
关键词:中西绘画空间美学
郭沫若与表现主义
魏红珊
关键词:表现主义
后殖民批评与“五四”话语转型
2001年
20世纪 90年代初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话语的后殖民理论受到中国学界的接纳和重视 ,进而运用于中国的批评实践 ,获得了一些有创意的新见。但也有某些后殖民批评在望文生义中完成了误操作 ,断言“五四”文论 (话语 )的现代转型是西方文化霸权对中国进行文化殖民的结果 ,对“五四”以来引进西方文论的现象 ,只见其失 ,不见其得。这将导致对中国近现代文论、文化史的片面理解 。
魏红珊
关键词:后殖民批评东方主义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话语转型
农民进城与身份缺失--以罗伟章、夏天敏、邵丽的作品为例被引量:6
2008年
农民进城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农民进城的文学叙事不仅体现了农民工的身份焦虑,同时也反映了当下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文化认同的困惑与危机。笔者从文化身份入手,审视文学文本中滞留在文化边缘地带的农民工的认同危机,并找寻解决危机的途径。
魏红珊
关键词:农民工身份焦虑
论郭沫若的文艺美学观被引量:2
2004年
以往研究者惯于从浪漫主义的美学观去定位郭沫若的文艺美学思想 ,本文认为 :事实上 ,郭沫若的文艺美学思想中杂揉进了诸多复杂的成分 ,表现主义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美学观 ,但这种影响并未能使表现主义以一种完整独立的形态进入郭沫若的美学世界 ,而是以与浪漫主义联姻而实现的 ,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以“表现”为核心互相交叉渗透并融合 ,形成一种泛表现主义的文艺美学观。
魏红珊
关键词:文艺美学观表现主义浪漫主义《女神》艺术风格
清末民国巴塘地区“边疆治理”实践研究
2020年
巴塘地区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和区位优势,历史上为中央王朝、少数民族政权及部落争夺的绾毂之地。清末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与川省、川边地方倾力经营,使之成为川滇藏结合部的边关战略重镇。近代巴塘地区"边疆治理"实践堪称王朝边疆、近代国家边疆以及族际主义、区域主义治理形态的典范,其成功经验为现代边疆治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魏红珊
关键词:边疆治理川边
别样书写:川籍作家对左翼文学的突破与构建
2021年
20世纪30年代,四川作家文学创作实绩突破了左翼文学的诸多局限:突破题材局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人物;突破阶级局限,反映多元复杂的社会矛盾;突破性格局限,着力描摹浑然鲜活的人性,着力反映四川社会特殊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状况,全面描写四川底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人物命运,立体呈现人性的真实和人物的性格,他们的文学实绩丰富和拓展了左翼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扩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疆域,促成了对中国左翼文学的构建。
魏红珊
关键词:罗淑左翼文学
文艺学的学科身份重建被引量:1
2007年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艺学身份重建,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另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前者的优势在于拥有体制性的确认和多年的学科底蕴,劣势在于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对日新月异的文学、文化现象反应迟钝,与社会现实、大众实际的文化活动、文艺实践等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后者的优势在于紧跟社会、时代的文学、文化节奏,对崭新的文学、文化文本具有超强的敏感,善于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劣势是过于偏爱的西方理论,自我理论创新不足,解构有余而不足以建构的文艺学新的文化身份。
魏红珊卢衍鹏
关键词:文艺学学科反思文化身份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
“建设乐山文化强市弘扬沫若文化”研讨会综述
2005年
魏红珊
关键词:沫若文化文化强市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宣传部
论郭沫若文艺批评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认为郭沫若批判性地改造了中外批评理论,构建了自己的文艺批评观。郭沫若的文艺批评观,既强调社会价值与政治价值,也重视艺术的价值。他在尊重艺术和审美活动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强调它的社会功用,既顾及个体的审美需求,又必须服从于“理想人生之创建”的社会目的,以“真善美”三者的统一作为审美批评的标准。因而郭沫若的文艺批评既给文学艺术较广阔的自由空间,又赋予文学艺术家“创建理想之人生”的崇高社会使命。
魏红珊
关键词:文艺批评观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