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恒

作品数:26 被引量:15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医学高峰建设工程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宫颈
  • 13篇宫颈癌
  • 8篇乳头
  • 8篇瘤病毒
  • 7篇人乳
  • 7篇子宫
  • 7篇细胞
  • 6篇肿瘤
  • 5篇单核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人乳头瘤
  • 5篇人乳头瘤病毒
  • 5篇乳头瘤
  • 5篇乳头瘤病毒
  • 5篇基因
  • 5篇表达及意义
  • 4篇单核苷酸
  • 4篇单核苷酸多态
  • 4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26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常州市妇幼保...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6篇魏恒
  • 22篇张淑兰
  • 10篇王诗卓
  • 9篇张瑶
  • 9篇王宁
  • 6篇银铎
  • 6篇鲁艳明
  • 6篇张乔
  • 5篇李威
  • 4篇肖倩
  • 4篇欧阳玲
  • 4篇罗清双
  • 3篇栾晓梅
  • 3篇庞晓奡
  • 3篇张晶
  • 2篇姜艳
  • 2篇霍乃晨
  • 2篇穆庆
  • 2篇张慧杰
  • 2篇吉耀华

传媒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nt-11及Ror2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魏恒张淑兰
文献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1激活核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间质细胞转变的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发生到发展经过一个漫长的周期.因此,SCC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变(EMT)与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多个步骤共同发挥作用完成了EMT的过程,引起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变,细胞的极性和移动性都有相应的改变[1-2].EMT的过程中,一个重要性的标志为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降低[1-2].
庞晓奡张瑶魏恒张淑兰
关键词:间质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核转录因子信号通路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子宫颈癌发生风险无关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感染风险或HPV16型感染后子宫颈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入选汉族女性679名,共分为3组,分别为HPV16型阳性子宫颈癌患者204例,HPV16型阳性正常人群157例和HPV阴性正常对照人群318例。通过限制性片段多态法(PCR-RLFP)对rs180062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每2组间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0.05)。rs1800629位点多态性与HPV16型感染风险(OR=0.581,95%CI:0.211~1.598,P=0.293),与子宫颈癌发生风险(OR=1.063,95%CI:0.371~3.041,P=0.910),及与HPV16型感染后子宫颈癌发生风险(OR=0.631,95%CI:0.206~1.929,P=0.419)均无显著相关。结论我们的研究认为,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多态性与HPV16型感染风险,子宫颈癌风险及HPV16型感染后子宫颈癌发生风险无关。
王宁张扬张淑兰王诗卓张乔魏恒李威银铎鲁艳明戴淑艳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子宫颈癌HPV
PREZI演示文档在妇产科PBL教学应用中的探讨
2019年
目的探究新型演示文档PREZI在妇产科PBL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大四拟PBL授课学生1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PREZI组(60名)和POWERPOINT组(60名)。PREZI组采用PREZI文档进行PBL病例教学,围绕病例展开讨论、学习,POWERPOINT组采用传统PPT进行PBL病例教学。采用主观调查问卷和客观专题考试成绩评估不同演示文档对PBL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学生调查问卷评分及随堂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REZI不仅继发学生临床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自主专研临床问题的能力,提升妇产科的PBL课堂教学效果。
王诗卓魏恒朱连成鲁艳明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教学调查问卷
宫颈癌治疗前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变化和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治疗前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变化和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HPV和石蜡病理检查并进行手术或根治性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分析宫颈癌治疗前后HPV感染的变化、患者年龄、FIGO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4例宫颈癌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8.1±9.6)岁。宫颈癌治疗前HPV感染情况、患者年龄与预后无相关性(P>0.05);宫颈癌治疗后HPV感染情况、FIGO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P<0.01)。宫颈癌治疗后HPV感染情况、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8.246,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宫颈癌治疗后HPV感染情况、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与宫颈癌复发密切相关。结论高度重视宫颈癌治疗后HPV的检测和预防,治疗时注意宫颈癌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尽早治疗和预防宫颈癌复发,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苏有博魏恒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腺癌
γ干扰素基因多态性与子宫颈HPV感染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叮干扰素基因多态性与宫颈HPV感染及HPV感染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PCR—ASP)技术对宫颈HPV阳性患者(观察组,n=179)和宫颈HPV阴性女性(对照组,n=328)γ干扰素基因rs2430561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63.7%(228/358),明显高于T等位基因频率36.3%(130/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观察组AA基因型频率为41.3%(74/179),TT基因型频率为14.0%(25/179),AA基因型女性宫颈HPV感染风险明显高于TT基因型者(OR=1.784,95%CI为1.031~3.088,P=0.039)。随访期间,AA基因型宫颈HPV再次检出率为83.8%(62/74),而TT基因型为20.0%(5/2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AA、TA、TT基因型HPV感染累积阴性率有明显差异(P=0.008),AA基因型女性HPV感染的累积阴性率最低(1.1%~5.9%)。结论γ干扰素基因rs2430561位点多态性影响女性宫颈HPV的易感性,AA基因型女性感染风险更高,并易于HPV感染的持续和复发。
王宁鲁艳明王诗卓张乔肖倩李威魏恒银铎欧阳玲张淑兰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子宫颈疾病遗传易感性
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对宫颈鳞状细胞癌诊治及预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状细胞癌辅助诊断、治疗及预后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治疗的宫颈鳞癌病例1195例、非鳞癌类型宫颈癌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325例及健康妇女病例69例的血清SCC—Ag浓度,回顾性分析其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在诊断、治疗和随访监测中的水平变化。结果血清SCC—Ag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32%和90.10%,其对宫颈癌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1.45μg/L。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06例进行根治性手术及264例接受放化疗的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血清SCC—Ag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SCC-Ag浓度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机会性感染存在关联(均P〉0.05)。治疗前血清SCC-Ag浓度用于估计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和宫颈鳞癌预后风险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15和12.1μg/L。结论SCC—Ag是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与宫颈鳞癌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对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治疗效果评价以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的l临床参考价值。
栾晓梅张瑶王诗卓王宁李威张乔魏恒张淑兰
关键词:宫颈肿瘤预后血清
Wnt-11及Ror2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魏恒王宁王诗卓张淑兰
Treg在HPV16整合状态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Treg活化与HPV16存在状态的关系及其与HPV16整合状态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1月至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采用多重实时PCR技术对HPV16阳性的17例慢...
丁爱萍张瑶魏恒张淑兰
辽宁地区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状态及其高危基因型的分布情况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研究辽宁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态和其主要高危基因型别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特异PCR检测辽宁地区24 041名女性HPV DNA及其主要高危型别的分布。结果辽宁地区女性人群中HPV总感染率为45.60%(95%CI44.97%~46.23%),其中28.25%(95%CI 27.68%~28.82%)为HPV机会性感染,17.35%(95%CI 16.87%~17.83%)为持续性感染。持续感染性HPV的主要高危基因型别依次为HPV-16(18.21%,95%CI 17.04%~19.38%)、HPV-58(13.20%,95%CI 12.17%~14.23%)、HPV-18(8.66%,95%CI 7.81%~9.51%)、HPV-52(7.06%,95%CI 6.28%~7.84%)及HPV-33(6.78%,95%CI 6.02%~7.54%)。结论在辽宁地区女性人群中主要持续感染HPV-16、HPV-58、HPV-18、HPV-52和HPV-33 5种高危基因型别。
王诗卓王宁魏恒栾晓梅刘霞吉耀华张淑兰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