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纯

作品数:209 被引量:578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1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1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5篇手术
  • 41篇外科
  • 41篇胶质
  • 39篇细胞
  • 34篇肿瘤
  • 28篇胶质瘤
  • 28篇垂体
  • 26篇外科手术
  • 26篇显微外科
  • 26篇基因
  • 25篇手术治疗
  • 24篇腺瘤
  • 21篇入路
  • 21篇显微外科手术
  • 21篇垂体腺瘤
  • 20篇脑损伤
  • 18篇细胞瘤
  • 18篇显微手术
  • 15篇血管
  • 15篇母细胞

机构

  • 20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1篇复旦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济南军区总医...
  • 4篇上海市第七人...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解放军第41...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上海市肿瘤研...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解放军第10...
  • 1篇解放军第40...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新昌县人民医...

作者

  • 209篇骆纯
  • 164篇卢亦成
  • 119篇胡国汉
  • 64篇陈菊祥
  • 64篇丁学华
  • 58篇楼美清
  • 40篇吴小军
  • 32篇孙克华
  • 32篇侯立军
  • 30篇白如林
  • 26篇钱俊
  • 25篇张光霁
  • 23篇陈怀瑞
  • 21篇朱诚
  • 21篇吕立权
  • 18篇黄承光
  • 16篇严勇
  • 15篇于明琨
  • 15篇张磊
  • 14篇董艳

传媒

  • 2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0篇中华神经医学...
  • 15篇中国微侵袭神...
  • 13篇中华神经外科...
  • 1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1篇中国临床神经...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中华医学会神...
  • 5篇中国耳鼻咽喉...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4篇临床神经外科...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首届中国中青...
  • 2篇上海医学
  • 2篇国外医学(神...
  • 2篇国外医学(生...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华国际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7篇2013
  • 5篇2012
  • 26篇2011
  • 13篇2010
  • 23篇2009
  • 18篇2008
  • 15篇2007
  • 8篇2006
  • 9篇2005
  • 18篇2004
  • 8篇2003
  • 8篇2002
  • 1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膜瘤病理级别基因诊断芯片数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根据脑膜瘤基因表达谱,寻找脑膜瘤病理分级(WHO2000标准)的分子生物学依据,并建立脑膜瘤病理级别基因诊断芯片的数学模型。方法利用cDNA芯片技术建立24例脑膜瘤基因表达谱数据库,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GeneMaths2.0对脑膜瘤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非监督”样本聚类分析(Hierarchical聚类),将聚类结果与脑膜瘤样本的病理级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SAS9.0软件,用“贝叶斯判别法”建立脑膜瘤病理级别诊断的判别函数方程;对于脑膜瘤基因表达谱的数据可靠性,应用点杂交(DotBlot)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脑膜瘤基因表达谱样本聚类结果与其样本的病理级别存在高度相关性;筛选出5条基因,建立了3个判别函数方程,根据它们的表达情况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脑膜瘤的病理级别。结论脑膜瘤目前的病理分级标准有分子生物学基础;根据脑膜瘤基因表达谱可建立判断脑膜瘤病理分级的诊断芯片数学模型。
陶英群卢亦成骆纯魏庆李瑶白如林蔡如珏董艳楼美清陈志刚丁学华候立军
关键词:脑膜瘤表达谱芯片基因聚类
构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及蛋白表达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在神经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进行基因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并加以鉴定。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8-09/11在上海市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中间载体pGEM-TEasy质粒购于Promega公司,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由上海市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保存。方法:从人脑胶质瘤组织提取m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扩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序列并表达,然后与载体pGEX-4T-2连接,转化宿主菌BL21构建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后纯化,Western-blot鉴定。主要观察指标:总RNA鉴定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分子质量的鉴定,重组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Western-blot鉴定。结果:抽提肿瘤组织总RNA后,电泳清晰可见rRNA28S、18S、5S3条带。且总RNA的A260nm/A280nm值为1.903。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在约1300bp左右有一条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基因大小一致。重组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与GenBank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序列一致,经Western-blot验证为目的蛋白。结论:用双酶切、DNA测序与Western-blot的方法证实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曹鹏吕立权王爽胡国汉齐向前陈怀瑞骆纯侯立军于明琨卢亦成
关键词: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粒真核表达载体
副神经血管减压治疗痉挛性斜颈(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的发病原因,评价副神经血管减压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效果。方法对2例痉挛性斜颈经过其他方法治疗无效且不愿意选择肌肉和神经切断的患者行副神经血管减压。术中发现椎动脉严重压迫副神经,用柔软的涤纶绵将神经与血管隔开而达到充分减压。结果例1在术后早期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例2手术后3周头、颈位置已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症状进一步改善。结论血管压迫副神经是引起痉挛性斜颈的病因之一,副神经血管减压对某些痉挛性斜颈确有疗效,但应该严格筛选和控制手术适应证,术后应建立客观评价疗效的标准。
孙克华卢亦成骆纯侯立军周健
关键词:痉挛性斜颈
鞍结节脑膜瘤术中视力保存策略探讨
术后肿瘤全切22例,次全切除15例,大部切除8例,术后视力改善22例,无变化16例,比术前恶化7例,无死亡。随访240月,复发8例。鞍结节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5-10%,由于肿瘤与视前路系统和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垂体柄...
刘震洋蒋磊吴小军吕立权孙克华白如林丁学华骆纯陈菊祥胡国汉黄承光卢亦成张光霁朱诚侯立军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策略
文献传递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2009年
目的为获得高纯度的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方法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提取mRNA,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GFAP基因全长序列,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XhoⅠ将GFAP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对重组表达载体pGEX4T2-GFAP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选择测序正确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终浓度为1mmol/L的异丙基-β-D-硫酸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GFAP-GST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GFAP融合蛋白,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插入序列准确无误。宿主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得到目的蛋白GFAP-GST融合蛋白,经SDS-PAGE鉴定分子量约为70~90kD,符合预期,westernblot证实该目的蛋白能被特异性抗人GFAP多克隆抗体识别。结论成功构建GFAP表达载体,并可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吕立权曹鹏胡国汉骆纯侯立军卢亦成
关键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原核表达载体
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分析和评价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胶质瘤 4 2例的结果。结果 :2 2例室管膜瘤中全切除 1 9例 ( 86.4 % ) ,2 0例星形细胞瘤全切除 9例 ( 45.0 % ) ,全组无手术死亡。3 2例随访 3个月至 5.5年 (平均 3 1个月 )。最近一次随访结束时 (失访者按出院前的神经功能评定 ) :肌力改善 1 5例 ( 3 5.7% ) ,不变2 1例 ( 50 .0 % ) ,加重 5例 ( 1 1 .9% )。结论 :室管膜瘤应力争一期全切除 ,星形细胞瘤不应强调全切除而以手术减压为主。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改善脊髓髓内肿瘤的预后。
卢亦成丁学华胡国汉于明琨骆纯姜正武张光霁
关键词:脊髓肿瘤神经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思考被引量:8
2014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储备神经外科专科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结合神经外科专业性强、神经解剖病理复杂等特点,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住院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对住院医师的神经外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从而提高神经外科专科住院医师的能力和素质。
蒋磊钱俊骆纯胡国汉卢亦成沈宏亮
关键词:神经外科住院医师
星形细胞瘤的基因表达谱和Hierarchical聚类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及分类特征基因的表达。方法用含13939种人基因的BioStarH140S芯片,以正常脑及18例胶质瘤组织总RNA制备的探针杂交芯片,ScanArray4000扫描信号,提取脑及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差异基因并行生物信息分析,Hierarchical聚类提取差异基因的特征。结果星形细胞瘤中筛选出438条(3.14%)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分析与细胞信号、细胞骨架和运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等多类基因密切相关;与分类相关的特征基因有MAP7、DBCCR1、PCDHA5、KCNAB1、NAP1L2等。表达谱将星形细胞瘤分成两类,与临床组织病理分类基本一致。结论芯片是基因分析和筛选肿瘤标志性基因的有效手段,可客观分析星形细胞瘤发展及预后;分类特征基因为星形细胞瘤侵袭性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有助于临床诊治。
陈菊祥卢亦成楼美清胡国汉骆纯袁国良蔡茹钰应康谢毅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基因芯片表达谱
大鼠液压脑损伤后 bax/ bcl-x_L的表达在 m RNA和蛋白质水平的相关性(英文)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脑创伤后 bax/bcl- x L 在 m 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在液压脑损伤模型中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大鼠脑创伤后不同时程 bax和 bcl- x L 表达 ;采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电镜超微结构、DNA凝胶电泳观察脑创伤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结果 :伤后 6 h,bcl- x L m RNA表达下调 [伤侧半球为对侧的 (6 7.42± 7.5 4) % ],bcl- x L 蛋白水平下降 [伤侧为对侧的 (85 .85± 5 .72 ) % ]。伤后 3d,bcl- x L m RNA和 bcl- x L蛋白表达分别为对侧的 (39.97± 3.6 1) %和 (5 7.5 0± 6 .2 1) % ;bax m RNA和 bax蛋白分别为对侧半球的 (2 0 3.95± 17.5 3) %和 (189.0 2± 7.2 3) %。伤后 bax/bcl- x L 比率升高比细胞凋亡提前出现 ,早期由于 bcl- x L 的表达下降 ,后期主要是由于 bax的升高所致。结论 :细胞凋亡及其调节基因的表达间具有一致性 ;脑创伤对 bax和 bcl- x L 的调节发生在转录水平以前的某一环节。bax/bcl- x L
骆纯卢亦成朱诚江基尧张光霁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BAXBCL-XL
糖皮质激素在垂体瘤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1952年,Fraser首次报道了手术相关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的应用得到重视。垂体瘤因其特殊性应用更甚。在上世纪70~80年代,垂体瘤患者围术期常规给予激素替代治疗,这大大降低了垂体瘤的手术死亡率。
谢天浩骆纯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垂体腺瘤围手术期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