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饶刚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南天山
  • 3篇前缘
  • 3篇西段
  • 2篇地质
  • 2篇新生代
  • 2篇盐构造
  • 2篇构造带
  • 1篇底辟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学研究
  • 1篇地震
  • 1篇地质学
  • 1篇断裂带
  • 1篇盐岩
  • 1篇沂沭断裂带
  • 1篇中段
  • 1篇石油地质
  • 1篇水系
  • 1篇盆地

机构

  • 10篇浙江大学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静冈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京都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12篇饶刚
  • 7篇李世琴
  • 5篇唐鹏程
  • 4篇汪新
  • 1篇付璐露
  • 1篇程晓敢
  • 1篇林爱明
  • 1篇汪仁富
  • 1篇陈汉林
  • 1篇章凤奇
  • 1篇陈宁华
  • 1篇沈忠悦
  • 1篇杨蓉
  • 1篇闫兵
  • 1篇余养里
  • 1篇陈伟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球科学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褶皱-冲断带中先存盐底辟变形特征及控制因素:以库车坳陷西段吐孜玛扎盐底辟为例
唐鹏程汪新饶刚李世琴Bruno VendevilleJaume Vergés王招明黄少英
“V”型共轭走滑断裂: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变形的启示被引量:4
2023年
“V”型共轭走滑断裂是指共轭角为钝角的共轭走滑断裂,其“V”型开口方向为锐角且指示最大拉伸方向.前人开展了大量关于“V”型共轭走滑断裂发育背景及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但是目前未有针对“V”型共轭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有关的综述.归纳已有“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总结现存的“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动力学机制,并选取青藏高原东南缘“V”型共轭走滑断裂,进行实例分析.分布于美国西部、欧亚板块中西部和西藏中部的“V”型共轭走滑断裂特征揭示共轭角大小与断裂滑动速率及断裂长度均呈负相关关系“.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成因主要有:(1)断裂剪切面的后期旋转,(2)断裂形成于先存构造薄弱带,(3)断裂遵循对偶一般剪切模型,(4)断裂遵守最大有效力矩法则.基于地球物理数据、地形高差对比以及几何特征的分析,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块体内部的巴塘-理塘共轭走滑断裂和得荣-乡城共轭走滑断裂的成因机制符合对偶一般剪切模型中的重力扩展,这为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下地壳连续变形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
王锦涵石许华陈汉林杨蓉章凤奇章凤奇程晓敢饶刚龚俊峰舒远海白卓娜
关键词:几何学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地质学
盐层厚度对褶皱拼接样式的影响——以库车褶皱-冲断带西段前缘背斜带为例被引量:6
2018年
本文综合利用钻井、地震反射剖面、遥感卫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分析了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盐层厚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背斜样式(波长W)、褶皱拼接样式的影响。研究表明,秋里塔格构造带由于下伏盐层初始厚度约1.0km,且存在大量外来盐岩流入,发育延伸大约300km的背斜带;其背斜初始波长约22km,枢纽间距(D)达到10.3km的背斜也能发生斜向拼接。然而,喀拉玉尔滚构造带下伏盐层初始厚度为0.1~0.9km,且由西往东减薄;它主要由雁列式背斜构成,背斜波长较小(大约7~11km)。由于下伏盐层厚度不同,背斜核部断层发育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枢纽间距(D)为6.5km的中喀、南喀背斜发生斜向拼接,而枢纽间距较小(D=6.1km)的北喀背斜却成为孤立背斜。因此,我们认为盐层的厚度不同导致了褶皱波长和断层发育特征的差异,进而影响背斜之间能否发生拼接。本文的研究结果需要得到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验证,但势必将有助于加深对于挤压环境下盐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对褶皱发育的控制作用的理解。
唐鹏程饶刚李世琴余养里
关键词:构造样式
南天山库车坳陷吐孜玛扎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位于南天山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的吐孜玛扎背斜,其北翼出露地层(即吐孜玛扎断层上盘)主要由库车组泥岩、砂岩及西域组砾岩组成,总厚度达190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为经历区域剥蚀后沉积的地层被后续逆冲断层推覆至地表...
饶刚沈忠悦汪新唐鹏程裴仰文付璐露李世琴
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盐层厚度对滑脱褶皱构造特征及演化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发育一系列滑脱褶皱,虽然卷入变形的新生代地层及底部滑脱层(古近系盐层)相同,但滑脱褶皱的构造特征及演化存在显著差异。文中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结果以及钻井资料和高品质二维地震反射剖面解析,以南喀背斜和米斯坎塔克背斜为例,估算出盐层初始厚度,并讨论其对于滑脱褶皱样式及其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喀背斜和米斯坎塔克背斜下伏盐层初始厚度不同,估算出前者厚度介于0.1~0.5km,主要为0.1~0.3km,而后者却大约为1.0km。与此同时,南喀背斜和米斯坎塔克背斜均表现出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南喀背斜为低缓的滑脱褶皱,其东段隐伏地下,变形方式为褶皱作用;而西段出露地表,背斜核部发育隐伏的逆冲断层,变形方式为褶皱作用和断层作用。背斜西段平均隆升速率大于东段,导致西段隆升出露地表。米斯坎塔克背斜表现为大规模滑脱褶皱,根据变形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3段,东段背斜倾向北,盐岩在其核部及北翼下方聚集加厚;而中—西段背斜倾向南,其中中段背斜核部位置盐岩聚集加厚,两翼下伏盐岩减薄甚至形成盐焊接。而在西段背斜呈箱状,两翼下方盐岩厚度至少为1.0km。笔者总结出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发育的7种滑脱褶皱变形样式,通过构造分析得出,研究区滑脱褶皱的变形主要受盐层厚度、构造缩短量及盐岩流动变形共同控制,其中盐层厚度起主导作用,控制了滑脱褶皱的发育位置,并影响了滑脱褶皱的变形样式。研究结果将为其他褶皱-冲断带中滑脱褶皱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特别是在缺少高品质地震资料,或者构造变形强烈、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地区。
唐鹏程饶刚李世琴汪仁富
内蒙古河套盆地活动构造特征研究
饶刚贺传奇胡健民陈鹏姚琪
川南宜宾地区柏树溪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震指示意义
近期,在川南地区接连发生的2019年Mw 5.8级长宁地震和2021年9月16日Mw 5.3级泸县地震断层使得查明该地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然而,该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广泛缺失,活动构造地貌特征和最新地...
饶刚杨文雄陈伟余养里
关键词:构造变形特征
盐层厚度对滑脱褶皱构造特征及演化的影响:以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为例
唐鹏程饶刚李世琴汪仁富
南天山库车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盐构造特征
李世琴汪新陈宁华唐鹏程饶刚裴仰文
从水系的分布形态探讨沂沭断裂带的运动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郯城—庐江断裂带是纵贯中国大陆东部,长达2 000km以上的大断裂带。该研究利用DEM数据和ETM,以及谷歌卫星影像来分析郯城—庐江断裂带中段的沂沭断裂带周边的水系的几何分布形态特征。三维卫星图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的结果显示:(1)沿断裂带周边发育的水系的几何分布形态主要受由F1—F44条主要断层所组成的沂沭断裂带构造所制约;(2)沿断裂带发育的水系不具有典型的走滑断层的系统化的同步转折和位错的变形特征;(3)沂沭断裂带东侧的F1和F2断裂是现今的活动断裂,而F3和F4断裂在第四纪基本没有明显的活动迹象;(4)F1和F2断裂以垂向运动为主,具有高角度的逆断层或正断层的运动特征。该研究结果显示沿断裂发育的水系地貌和几何分布特征可作为评价断裂的活动性和运动特征的地貌标志。
林爱明饶刚闫兵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