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黎明

作品数:102 被引量:365H指数:10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2篇肝炎
  • 43篇细胞
  • 31篇慢性
  • 25篇病毒
  • 22篇乙型
  • 19篇乙型肝炎
  • 17篇肝病
  • 17篇肝炎患者
  • 14篇慢性乙型
  • 12篇乙型肝炎患者
  • 12篇重型
  • 12篇重型肝炎
  • 12篇肝硬化
  • 11篇淋巴
  • 11篇淋巴细胞
  • 11篇慢性乙型肝炎
  • 10篇毒性肝炎
  • 9篇干扰素
  • 9篇干细胞
  • 8篇血清

机构

  • 78篇解放军第30...
  • 11篇解放军第三○...
  • 8篇军医进修学院
  • 8篇解放军第三〇...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博奥生物...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三O...
  • 1篇解放军302...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1篇陈黎明
  • 29篇王福生
  • 29篇辛绍杰
  • 21篇宋春辉
  • 20篇杨斌
  • 18篇李元元
  • 17篇李保森
  • 17篇耿华
  • 16篇林沪
  • 14篇赵军
  • 13篇王陆军
  • 13篇张晓峰
  • 12篇吕飒
  • 10篇于双杰
  • 10篇程云
  • 10篇叶文华
  • 8篇施明
  • 8篇石峰
  • 8篇邹正升
  • 8篇张政

传媒

  • 13篇传染病信息
  • 9篇中华实验和临...
  • 9篇胃肠病学和肝...
  • 5篇肝脏
  • 5篇实用肝脏病杂...
  • 5篇国际流行病学...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人民军医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第二届全国人...
  • 1篇药物与人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17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ntekavir,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Th17细胞的变化。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的频数。结果应用ETV治疗后患者ALT及HBVDNA从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IL-17+及IL-17+IFN-γ-T细胞的频数在第4周时明显升高[IL-17+(6.32±2.26)%,IL-17+IFN-γ-T(4.68±1.73)%],其后逐渐下降至24周,在48周时接近于基线点,在所有时间点均高于健康对照(P<0.05)。IL-17+IFN-γ+T细胞的频数第4周时明显升高,在36周时达到峰值[IL-17+IFN-γ+T(1.92±0.97)%],在48周时明显下降,但在所有时间点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5)。结论 ETV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能够降低体内Th17细胞的频数,意味着体内炎症反应的减轻,同时也可能削弱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
宋春辉杨斌陈黎明张纪元王陆军
关键词:恩替卡韦乙肝病毒TH17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单盲法将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5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1例为治疗组,以外周静脉回输方式接受UC-MSC治疗;27例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两组均同时行综合内科治疗。通过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检测回输后不同时间点治疗组与对照组ALB、TBIL、PTA及MELD评分情况,并随访48周,通过Kaplan-Meier分析曲线评估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UC-MSC回输后,除个别患者体温有自限性升高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接受UC-MSC回输4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ALB、TBIL、PTA及MEL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随访48周时,治疗组中生存人数21例,死亡7例,肝移植3例;对照组中生存人数11例,死亡15例,肝移植1例。结论 UC-MSC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安全性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李元元徐若男施明林沪王立峰吕飒陈黎明张政王福生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异常的外周血及肝内浸润免疫活性细胞在慢性乙性重型肝炎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由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临床免疫学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对慢重肝患者外周血及肝内的免疫活性细胞进行研究,以了解它们在慢重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通过流式细胞仪对61例慢重肝患者、21例慢性乙肝患...
邹正升徐东平李保森张政福军亮张辉赵景明周光德金磊刘庆峰邢汉前陈黎明张伟赵军辛绍杰王福生黄磊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活性细胞
文献传递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患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方法:慢重肝患者61例,乙肝引起的肝硬化26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健康志愿者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自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CD3-/CD16+/CD56+)、NKT细胞(CD3+/CD16+CD56+)等亚群表达百分比,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乙肝引起的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相比,慢重肝患者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存活者相比,慢重肝死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NKT细胞绝对值均有一种降低的趋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重肝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辛绍杰邹正升李保森赵军徐东平陈黎明邢汉前金磊王福生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淋巴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诊断标准探讨一附109例病例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为了解慢性重型肝炎(简称重肝)的诊断标准是否过严。方法选取凝血酶原活动度(Pa)和血清胆红襄(BIL)只一项达重型肝炎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病例109例,根据 Pa 和 BIL 的不同,分成3组,比较各组的生化指标、住院天数和症状持续时间的差别。结果第1组(Pa<40%,BIL<170)病例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均值比第3组(50%>Pa>40%,BIL>170)病例明显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球蛋白和γ-球蛋白比其他2组明显升高,CHE 平均值较其他2组患者的 CHE 明显降低,第3组病例的住院天数、症状持续时间、BIL 和TBA3项指标比其他2组长或高。结论 Pa 比其他指标更能反映肝脏的损害及储备功能,Pa 应动态观察,短时间、多次重复。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重型不同之处就是 Pa 与 BIL 未同时达到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提示其肝脏损害较轻。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重型二者似有质的不同,现行重肝生化指标是 Pa 在40%以下是合理的,若放宽至50%将混淆慢肝重度与重肝的界限。
陈黎明陈菊梅张鸿飞韩玉坤王陆军张晓峰杨斌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住院天数病例分析凝血酶原活动度肝脏损害CHE
84例重型肝炎肝外脏器病理改变的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84例重型肝炎肝外脏器病理改变的研究辛绍杰,张开瑞,卢知吾,张晓峰,王林杰,陈黎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泛嗜性病毒,不仅侵犯肝脏,而且可在肝外器官和组织中存在并引起病变[1]。HBV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为了解重型肝炎患者肝外器官的病理改变,我...
辛绍杰张开瑞卢知吾张晓峰王林杰陈黎明
关键词:重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病理学
新发传染病病毒性脑炎及出血热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诊断辅助识别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新发传染病病毒性脑炎及出血热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诊断辅助识别系统。方法以出血热、脑炎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EID为主线,系统研究其临床特征,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辅助识别系统。结果确定了一套稳定和准确的临床诊断指标体系;建立了专家辅助诊断系统的评价体系并建立了贝叶斯网络。对37种感染性疾病,154份病例应用该系统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显示临床诊断与第一诊断符合率59.7%;前三位提示率77.9%;前五位提示率85.4%。结论新发传染病病毒性脑炎及出血热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诊断辅助识别系统符合临床思维,具有提示、引导、指导和培训功能,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兼容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荣义辉辛绍杰周先志王业东赵军庄永龙田嘉禾李保森陈黎明赫兢常彬霞游绍莉张新民谢锋波马传香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计算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22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2(IL-22)的变化。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血清中的IL-17和IL-22。结果应用ETV治疗后患者ALT及HBV-DNA从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血清中的IL-17也从4周开始出现明显升高,其后逐渐下降,而IL-22表现为在12周时明显下降,其后逐渐升高。结论 ETV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体内IL-17和IL-22的变化可能意味着免疫耐受的打破,可能有利于体内炎症反应的减轻。
宋春辉杨斌陈黎明石峰
关键词:恩替卡韦乙肝病毒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2
HCV HVR1模拟肽诱导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7肽诱导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方法采用"Bulk培养法"从小鼠骨髓获得DC,经7肽负载;取经7肽免疫10天的小鼠脾细胞,分选获得CD4+T和CD8+T细胞;将脾细胞与DC共孵育24小时,收集上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因子。结果培养的细胞表面CD11c的表达率超过80%,具有典型的DC形态;实验组CD4+T细胞上清中TNF-α降低I,L-5I、L-2和INF-γ升高;实验组CD8+T细胞上清中IFN-γ、TNF-αI、L-10和IL-6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7肽能诱导以Th1及CD8+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
杨斌宋春辉迟淑萍陈黎明程云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模拟肽干扰素-Γ白介素-10
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前,肝硬化的治疗无公认的有效方法.笔者采用dsg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对9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96例,其中乙型肝炎患者88例,丙型肝炎患者8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制订的标准[1].96例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16例,年龄16-65岁.排除腹水、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和其他原因引起肝硬化的患者.患者按2∶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4例(10例脱落);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陈黎明叶文华王陆军林沪徐长江耿华李元元
关键词:肝病治疗仪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病例选择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