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元元

作品数:33 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肝炎
  • 17篇细胞
  • 10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9篇病毒
  • 8篇肝硬化
  • 7篇慢性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细胞
  • 6篇肝炎病毒
  • 5篇人脐
  • 5篇人脐带
  • 5篇人脐带间充质...
  • 5篇衰竭
  • 5篇脐带间充质干...
  • 5篇慢加急性肝衰...
  • 5篇急性肝
  • 5篇急性肝衰
  • 5篇急性肝衰竭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机构

  • 18篇解放军第30...
  • 6篇解放军第三○...
  • 6篇解放军第三〇...
  • 5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解放军302...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三O...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33篇李元元
  • 22篇王福生
  • 18篇陈黎明
  • 14篇林沪
  • 10篇耿华
  • 8篇张政
  • 7篇于双杰
  • 7篇叶文华
  • 7篇吕飒
  • 6篇福军亮
  • 5篇王陆军
  • 5篇施明
  • 4篇徐长江
  • 4篇王立峰
  • 4篇徐若男
  • 3篇金磊
  • 2篇徐向升
  • 2篇张纪元
  • 2篇陈菊梅
  • 2篇杨斌

传媒

  • 8篇传染病信息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肝脏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 1篇第十六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评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单盲法将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5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1例为治疗组,以外周静脉回输方式接受UC-MSC治疗;27例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两组均同时行综合内科治疗。通过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检测回输后不同时间点治疗组与对照组ALB、TBIL、PTA及MELD评分情况,并随访48周,通过Kaplan-Meier分析曲线评估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UC-MSC回输后,除个别患者体温有自限性升高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接受UC-MSC回输4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ALB、TBIL、PTA及MEL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随访48周时,治疗组中生存人数21例,死亡7例,肝移植3例;对照组中生存人数11例,死亡15例,肝移植1例。结论 UC-MSC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安全性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李元元徐若男施明林沪王立峰吕飒陈黎明张政王福生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增加和降解减少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机制,肝星形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学基础。去除病因,抗炎,抑制HSC活性与增殖,刺激活化HSC凋亡,促进ECM降解均为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标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抗纤维化尚有争议。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因转导系统因可调控性及安全性问题,用于临床尚需时日。该文就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作了综述。
林沪陈黎明叶文华李元元耿华王福生
关键词:肝硬化细胞外基质肝星形细胞
杀伤性CD4^+T细胞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颗粒酶A、B和穿孔素的CD4+杀伤性T细胞(CTL)的比例及其与肝癌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颗粒酶A+CD4+CTL、颗粒酶B+CD4+CTL和穿孔素+CD4+CTL占总CD4+T细胞的比例,比较其在PHCC患者(n=99)、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n=28)与健康对照(n=40)中的差异,以及PHCC早期(n=29)、中期(n=36)、进展期(n=34)患者CD4+CTL比例的差异。结果 PHCC组外周血颗粒酶A+CD4+CTL、颗粒酶B+CD4+CTL和穿孔素+CD4+CTL比例分别为15.38%±10.36%、11.10%±8.43%、7.42%±7.26%,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9.10%±5.80%、6.16%±6.04%、2.95%±3.34%)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25%±5.62%、6.82%±6.12%、3.14%±3.60%,P<0.05),而CHB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CC早期、中期和进展期患者外周血颗粒酶A+CD4+CTL比例分别为21.26%±12.61%、14.54%±7.11%、11.24%±9.04%,颗粒酶B+CD4+CTL比例分别为15.35%±10.30%、10.71%±6.06%、7.90%±7.44%,穿孔素+CD4+CTL比例分别为11.82%±9.17%、7.16%±5.03%、5.22%±6.58%,随着疾病进展,CD4+CTL所占比例显著下降(P<0.01)。结论 CD4+CTL的比例在PHCC患者外周血中增高,但随着肿瘤发展逐渐降低,提示CD4+CTL细胞可能与肝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周霖王华明福军亮陈艳李元元陈黎明吕飒王福生
关键词:肝细胞T淋巴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安全性与疗效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HBV—D-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陛。方法入组HBV—D—LC患者60例,给予综合治疗联合静脉输注UC—MSC,UC—MSC细胞剂量为(0.5~1.0)×10^6个/kg,每月1次,共输注3次;按照1:2原则匹配120例HBV-D—LC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诊断和随访时间。收集并记录观察组输注UC—MSC前后及对照组随访期间的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血常规、腹部B型超声、CT和(或)MRI检查、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回输UC—MSC后12周以及24周胆碱酯酶和白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垆〈0.05);12周、24周和96周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12周、24周和48周的碱性磷酸酶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Child—Pugh评分在12周开始降低(尸〈0.05)。但两组问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肾脏功能指标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妒〉0.05)。结论人UC—MSC治疗可有效改善HBV—D—LC患者的胆碱酯酶和白细胞水平,降低Child-Pugh评分,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于双杰陈黎明吕飒李元元杨斌耿华林沪王嗣予徐若男王立峰施明王福生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炎乙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胆碱酯酶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功能
2011年
探讨维拉帕米(Ver)对人肝星状细胞系(HSC)-LX2的活化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用内皮素-1(endothelin,ET-1)刺激HSC-LX2活化建立培养体系,设对照、ET-1和ET-1+Ver 3组,对照组仅加入培养基,ET-1组加入ET-1和培养基,ET-1+Ver组加入ET-1、Ver和培养基,分别在(0、12、24、48、72 h)观察HSC分沁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因子的能力,采用细胞爬片和免疫组化技术鉴定活化HSC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HSC表达α-SMA水平,ELISA测定不同组HSC分泌TGF-β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T-1组HSC活化和分泌TGF-β的能力较强(P<0.05);与ET-1组比较,ET-1+Ver组HSC活化和分泌TGF-β能力较弱(P<0.05)。结论 Ver体外实验中能抑制HSC的增殖和活化,具有潜在的抗纤维化作用。
戴夫李海文彭琼李元元林沪
关键词:维拉帕米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
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预测被引量:4
2014年
血清HBsAg或HBeAg定量水平的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答中有重要预测价值,可以用于指导和调整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CHB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变化与HBV复制指标如血清HBV DNA和肝内HBV cccDNA间的关系,以阐明CHB患者血清HBsAg或HBeAg水平在判定抗病毒疗效方面的新认识。
林沪李元元王福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并发症与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研究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解放军第302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HBV-ACLF的3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主要并发症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16例HBV-ACLF患者的平均年龄(45±11)岁,男276例,占87.3%。78.8%的患者基础肝病为乙肝肝硬化。28 d、90 d和180 d无肝移植病死率分别为20.5%、36.7%和39.2%。基础肝病为肝硬化的患者90 d病死率(44.3%vs. 9.2%,P=0.000)显著升高。与预后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腹水、细菌感染、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和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发生率(包括基线和住院期间出现)分别为92.4%、61.4%、42.7%和29.1%。合并腹水、细菌感染、AKI、HE的患者90 d病死率分别为42.1%、44.3%、61.4%和74.4%,显著高于无相应并发症的患者(6.5%、24.8%、18.5%和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肝硬化基础、AKI、HE、基线时血小板、T-BIL和IN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主要并发症有腹水、细菌感染、AKI和HE,其中,AKI和HE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娟贾琳李元元李娟于红卫朱跃科王福生孟庆华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并发症预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流行病学与自然史变迁被引量:26
2015年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全面介绍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PBC的流行病学情况,并针对熊去氧胆酸药物广泛应用前后,PBC自然史的变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国近些年在PBC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尽管我国在PBC的诊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与西方国家存在差距。认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和患者自身对该疾病的认识、成立中国多中心联合的PBC研究组、深入探索PBC的发病机制,将为我国PBC患者的有效治疗奠定重要的基础。
王立峰李元元金磊王福生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流行病学熊去氧胆酸
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前,肝硬化的治疗无公认的有效方法.笔者采用dsg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对9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96例,其中乙型肝炎患者88例,丙型肝炎患者8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制订的标准[1].96例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16例,年龄16-65岁.排除腹水、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和其他原因引起肝硬化的患者.患者按2∶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4例(10例脱落);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陈黎明叶文华王陆军林沪徐长江耿华李元元
关键词:肝病治疗仪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病例选择
慢性乙型肝炎新型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治疗的理想目标是功能性治愈。目前药物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或消除肝脏病理损害,有效阻止向肝硬化和肝癌的进展,但不能清除HBs Ag和病毒库,所以难以达到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因此,须要针对HBV生命周期以及调节免疫系统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近年来,HBV受体的发现以及HBV感染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初步建立有利于研发潜在的抗病毒表面抗原或提高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等宿主抗病毒药物,包括抑制HBsAg合成和病毒库的清除等。由此相信未来慢乙肝的功能性治愈可以通过联合免疫调节、抗病毒(HBV DNA、HBsAg)和共价闭合环状DNA抑制剂等治疗方案来现实。
李元元周文靖靳婕华王福生
关键词:HBV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