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超

作品数:17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太湖
  • 3篇疏浚
  • 2篇底泥
  • 2篇底泥疏浚
  • 2篇营养盐
  • 2篇水华
  • 2篇沉积物
  • 1篇单宁酸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动脉
  • 1篇镀膜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阳性
  • 1篇氧化剂
  • 1篇仪器
  • 1篇以太
  • 1篇营养盐分布
  • 1篇营养盐释放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重庆市风景园...
  • 1篇贵阳单宁科技...

作者

  • 17篇陈超
  • 5篇范成新
  • 4篇刘成
  • 4篇钟继承
  • 4篇潘卫东
  • 3篇任海
  • 3篇申秋实
  • 3篇陈超
  • 2篇邵世光
  • 2篇张艳
  • 2篇张妮
  • 1篇倪季君
  • 1篇姜琳
  • 1篇周麒麟
  • 1篇赵永恒
  • 1篇侯永辉
  • 1篇左恒
  • 1篇陆启帅
  • 1篇乔撩云
  • 1篇张超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应用化工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天文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厦门科技
  • 1篇中药材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5篇2022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澳大利亚大陆岩石圈大尺度三维异常磁化率结构
<正>对大陆岩石圈内部物理属性结构的探测与研究,是认知大陆岩石圈及其深部物质运动过程、动力学机制及构造演化的重要手段。随着卫星磁力测量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与磁场建模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岩石圈磁场模型的精度与分辨率越来越高;...
杜劲松陈超梁青孙石达王浩然
关键词:岩石圈
文献传递
基于联烯片段的黄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2018年
通过有机合成的手段合成了12个新的未保护的黄酮衍生物。该类衍生物是由天然黄酮与酯基联烯进行选择性分子加成,使联烯和黄酮羟基之间形成了C(sp2)—O键得到的。利用1 H NMR,13 C NMR,NOE和MS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结构。通过96孔板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MrSA的MIC值,其MIC值均大于128μg/mL。上述研究结果将为制备具有药用潜力的黄酮衍生物提供理论基础。
金璐金璐曾雪怡任海陈超任海
关键词:黄酮抗菌活性
化学氧化剂对水华蓝藻的控制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对比了过氧化氢(H_2O_2)、高铁酸钾(K_2FeO_4)和过碳酸钠(Na_2CO_4)_3种氧化剂对自然水体中群体蓝藻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3种氧化剂对蓝藻均有快速的抑制效应,且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相同氧化剂浓度下,H_2O_2对水华蓝藻的去除能力强于K_2FeO_4和Na_2CO_4,对蓝藻光合系统II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的抑制效果也更显著.H_2O_2对不同浓度水华蓝藻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初始藻细胞浓度对H_2O_2控藻效果影响较大,细胞密度越大,H_2O_2降解率增加,抑藻效果急剧下降.当初始藻密度为10μg/L和100μg/L,5mg/L H_2O_2的48h降解率分别为64.9%和97.5%,对藻细胞Fv/Fm的抑制率分别为10%和1%.因此,实施H_2O_2控制蓝藻水华的措施应该尽量在蓝藻水华形成早期,即藻密度较低的时候使用.
陈超范帆范帆阳振史小丽阳振
关键词:蓝藻水华氧化剂过氧化氢光合活性
鞣酸小檗碱的合成及其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
2022年
目的:鞣酸小檗碱作为一种治疗儿童胃肠道感染候选药物,具有高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本研究拟优化鞣酸小檗碱的合成工艺,为实现其绿色、经济、高效合成提供新的方法;此外,对鞣酸小檗碱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为鞣酸小檗碱颗粒剂儿童用药上市奠定基础。方法:以超纯水为反应溶剂,以盐酸小檗碱与鞣酸、水的配比、中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不同抗氧化添加剂为可变因素,优化鞣酸小檗碱的合成工艺;并以鞣酸小檗碱为主药,分别对填充剂、助悬剂、润湿剂进行单因素实验,实验结果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筛选鞣酸小檗碱颗粒剂制备处方。结果:以产物中黄连素含量、重量收率以及鞣酸小檗碱的纯度为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了鞣酸小檗碱的最佳合成工艺;确定其颗粒剂制备处方为鞣酸小檗碱10%,可溶性淀粉38%,糊精为48%,黄原胶4.0%,润湿剂选择85%乙醇。
宋俊蓉陈超陈超李星任海潘卫东
关键词:儿童用药正交试验
右位降主动脉合并右侧喉不返神经1例
2019年
患者男,26岁。因“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1个月余”于2018年9月3日入院。入院体检无特殊。腹部超声:肝脏、胆囊、胰腺及脾脏大小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异常肿块。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右叶结节(ACR TI-RADS分类4类)。心脏超声:冠状静脉窦扩张,永存左上腔静脉。心电图:房性逸搏心律,心房率59次/min。胸部薄层CT:降主动脉图1胸部薄层CT影像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9RC024);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基金资助项目(LGJ18H160002)。收稿日期:2019-07-21;修订日期:2019-ll-19o作者简介:张艳,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头颈部肿瘤诊治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陈超,Email:Lancet2000@msn.com先天走形异常(右位)(图1)。患者于2018年9月6日全身麻醉下行右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术中见右侧喉不返神经,从迷走神经甲状腺中部水平发出,平行甲状腺下动脉向内走行,在甲状腺下动脉上方横行入喉。术中仔细解剖并保留喉不返神经,术后患者无声音嘶哑。术后病理示:(右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张艳项洋锋陈超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喉不返神经病例报告
偕二氟亚甲基Aristeromycin类似物的合成
<正>天然碳环核苷Aristeromycin(芒霉素)是一种改良的SAHH抑制剂。但是由于其4‘-磷酸酯的代谢产物具有很大的毒性,因而限制了Aristeromycin在临床上的应用。然而有趣的是,将Aristeromyc...
陈超卿风翎
文献传递
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概述被引量:1
2022年
前言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和钪(Sc)、钇(Y)总共17个金属元素的总称,其具有特殊的4f轨道,能级达1639个,能级间的可能跃迁数达199177个,比其他化学元素多1~3个数量级;同时,大的原子磁矩、强的自旋-轨道耦合、多变的配位数和晶体结构,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磁、光、电、催化等功能,人们利用这些特性开发出一系列性能优异的磁性.
陈超朱洁淼
关键词:稀土功能材料元素周期表原子磁矩配位数镧系元素4F轨道
淋巴结阳性腮腺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阳性腮腺原发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淋巴结阳性腮腺原发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病理类型和淋巴结分期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6例淋巴结阳性(pN+)腮腺癌中,涎腺导管癌8例,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56.3%。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位置主要在同侧腮腺区(88.9%),其次为同侧颈部Ⅱ区(11.1%)。pN+腮腺癌的5年生存率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7%和60.0%。涎腺导管癌和非涎腺导管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87.5%(χ^2=3.355,P=0.067);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8.6%和87.5%(χ^2=4.604,P=0.032)。8thAJCC pN1、pN2和pN3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6.7%和50.0%(χ^2=1.052,P=0.591),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5.0%、33.3%和50.0%(χ^2=1.469,P=0.480)。[结论]p N+腮腺癌中涎腺导管癌的比例较大。腮腺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位置主要位于同侧腮腺区和Ⅱ区。涎腺导管癌是pN+腮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较8thAJCC pN分期能更好地评估pN+腮腺癌预后。
张艳郑伟慧姜琳姜琳陈超
关键词:腮腺肿瘤涎腺导管癌淋巴结阳性预后
聚变堆中子倍增剂Be中的杂质活化对其多次回收利用的影响分析
2019年
回收和重新利用聚变堆中的放射性物质以避免或减少地表掩埋需求的管理策略已经成为国际聚变堆放废研究的一大趋势。在固态包层被辐照后,中子倍增剂铍(Be)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分析了 Be 中的杂质在多次回收利用的辐照循环中的活化对其回收利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经过 10~20 次的回收利用后,Be 的活度已经接近活化最大值。只有回收操作的接触剂量率限值在 1 Sv/h 量级以上时,才能在停堆冷却数十年内实现 Be 的回收利用。
陈超陈超汪振陈珊琦陈志斌陈志斌胡汉平
关键词:BE回收利用活化分析
湖泊疏浚方式对内源释放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不同疏浚方式对内源氮磷释放的影响以及不同湖区疏浚后氮磷释放的差异性.理想式疏浚和绞吸式疏浚沉积物磷的释放速率分别为未疏浚的20%和72%,并且A(内湾)湖区沉积物磷的释放速率是B(外湾)湖区的80%左右.理想式疏浚和绞吸式疏浚后沉积物氨氮的释放速率分别是抓斗式疏浚的40%和83%,但是这几种疏浚方式对氨氮的释放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短期内对氨氮的释放甚至是起促进作用的,并且A湖区(内湾)氮的释放速率约是B湖区(外湾)的1.5倍,这应该看作是湖泊疏浚工程一个潜在的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理想式和绞吸式疏浚方式对内源释放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外源输入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底泥疏浚可以作为湖泊沉积物污染修复的手段,并且结合目前的技术手段,在太湖的疏浚工程中应尽量选择绞吸式疏浚.
陈超钟继承范成新孔明余居华
关键词:内源释放太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