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 作品数:26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氯吡格雷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氯吡格雷+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血流变指标和综合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后7天和14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7天和14天两组患者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黏附性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血流变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流变,值得临床推荐。
- 陈磊张婧
- 关键词:氯吡格雷灯盏细辛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血流变
- 海马大麻素2型受体在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海马大麻素2型受体(CB2R)在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4只,12~16周龄,体重20~3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3组(n=18):对照组(c组)、POCD组和POCD+CB2R激动剂JWHl33组(POCD+J组)。吸入1.5%异氟醚麻醉下进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以制备POCD模型。POCD+J组麻醉苏醒后腹腔注射JWHl332mg/kg,总容量10ml/kg,之后每天腹腔注射1次直至术后第7天。于术前1d、术后1、3、7d时行旷场实验。旷场试验结束后15min进行条件恐惧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2h.断头取脑.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TNF-α、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CB2R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llb的表达。结果3组各时点旷场实验总探索路程、条件恐惧化训练僵直时间百分比及声音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术后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TNF-α、IL-1β、MCP-1、CDllb和CB2R表达上调(P〈0.05)。与s组比较,S+J组术后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升高,海马TNF-α、IL-1β、MCP-1、CDllb和CB2R表达下调(P〈0.05)。结论海马CB2R的激活可能参与了小鼠POCD的内源性保护机制,该机制与抑制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中枢炎症反应有关。
- 陈磊孙玲玲许鑫董瑞王焱林张宗泽彭勉
- 关键词:受体大麻酚手术后并发症海马
- 脑胶质细胞瘤体外化疗敏感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比较替尼泊甙(VM-26)、卡氮芥(BCNU)、顺铂(CDDP)、长春新碱(VCR)、甲氨蝶呤(MTX)对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肿瘤病理类型、性别、年龄、术前机能状态KPS评分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化疗筛选药物、制定化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对50例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采用MTT法测定体外化疗药物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比较脑胶质瘤细胞对替尼泊甙(VM-26)、卡氮芥(BCNU)、顺铂(CDDP)、长春新碱(VCR)、甲氨蝶呤(MTX)5种化疗药物单一或联合化疗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42例获得药敏结果,成功率达84%(8例因取材、污染等原因未取得预期结果)。42例胶质瘤细胞对单一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VM-26>BCNU>CDDP>VCR>MTX。两种联合化疗方案(BCNU+VM-26+CDDP)和(BCNU+VCR+MTX)对胶质瘤细胞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单用,且对绝大多数胶质瘤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性。性别差异、年龄分布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影响;除VM-26外,术前机能状态与化疗药物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性;胶质瘤病理类型是影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MTT比色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检测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实验方法;替尼泊甙、卡氮介、顺铂联用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优于单用,且用药剂量小;胶质瘤病理类型是影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 陈磊周福祥
- 关键词:脑胶质瘤联合化疗药物敏感性MTT法
- 穿刺粉碎术在老年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14年
- 临床常常采取手术治疗脑出血,传统的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创伤大,对老年患者来说,身体功能下降,且手术耐受力逐渐下降。穿刺粉碎术逐渐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小,效果明显〔1〕。本文旨在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行穿刺粉碎术治疗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间穿刺粉碎术治疗的63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6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
- 陈磊张婧
- 关键词:脑出血
- 无肌松药下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甲状腺手术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比较无肌松药下全凭静脉、全凭吸入与静吸复合麻醉诱导对甲状腺手术术中喉返神经监测信号、插管条件、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安全有效的神经电生理监测麻醉诱导方案。方法:前瞻性纳入全麻下行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组(I组)、全凭吸入组(V组)和静吸复合组(B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3μg/(kg·min),3 min后,I组行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靶浓度3.0~3.5μg/mL;V组经面罩吸入8%七氟醚;B组行丙泊酚TCI输注,靶浓度1~1.5μg/mL,同时面罩吸入七氟烷3.0%~3.5%。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达40~50并稳定1 min时,经可视喉镜引导下插入喉返神经监测导管。术中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予以维持。记录患者插管成功率、插管条件、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行喉返神经监测时双向肌电波(EMG)振幅及术后咽痛发生率。结果:经剔除标准剔除2例后,共103例患者完成研究。三组患者插管成功率为100%,三组间插管条件评级、诱导期间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BIS变化、术后咽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比较,V组首次神经探查时EMG振幅减弱(P<0.05),B组各时点EMG振幅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0.3μg/(kg·min)持续输注联合丙泊酚TCI给药3.0~3.5μg/mL为术中神经监测下甲状腺手术理想的麻醉诱导方式。
- 周莹马競李可陈磊陆雅媛张宗泽彭勉
-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插管条件
- miR-146a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评价miR-146a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海马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60只,12~16周龄,体重22~2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n=32):对照组(C组)、POCD组、miR-146a agomir组(Ag组)、miR-146a antagomir组(At组)和阴性对照液组(NC组)。采用吸入1.5%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制备小鼠POCD模型。于术前2 d时,Ag组双侧海马注射miR-146a agomir 0.5 nmol(0.1 nmol/μl),At组注射miR-146a antagomir 2.5 nmol(0.5 nmol/μl),NC组注射miR-146a阴性对照液2.5 nmol(0.5 nmol/μl);C组不行麻醉或手术处理。于术前1 d、术后1、3和7 d时行旷场实验评估小鼠自发活动能力,15 min后行条件恐惧实验评价认知能力,于术后1和3 d时处死小鼠取海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A1区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CD11b的表达,于术后6、12和24 h时采用qPCR法检测miR-146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IRAK1、TRAF6、NF-κB p65和TNF-α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5组各时点旷场实验总探索路程及声音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OCD组术后1、3和7 d时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减少,术后1和3 d时海马CD11b表达、术后6、12和24 h时miR-146a、IRAK1、TRAF6、NF-κB p65和TNF-α表达上调,IL-1β和IL-6含量升高(P<0.05);与NC组比较,Ag组术后1、3和7 d时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升高,术后1和3 d时CD11b表达下调,术后6、12和24 h时miR-146a、IRAK1、TRAF6、NF-κB p65和TNF-α表达上调,IL-1β和IL-6含量减少,At组术后1、3和7 d时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减少,术后1和3 d时CD11b表达上调,术后6、12和24 h时miR-146a表达下调,IRAK1、TRAF6和NF-κB p65表达上调,术后12和24 h时TNF-α表达上调,IL-1β和IL-6含量升高(P<0.05)。结论miR-146a参与了POCD小鼠海马炎症反应的过程,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RAK1-TRAF6-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周莹陈磊董瑞陆雅媛李可王焱林张宗泽彭勉
- 关键词:微RNAS海马炎症
- 基于会声会影即时项目的开发
- 2013年
- 通过会声会影即时项目的延续开发,指出要想做出符合自己想法、个性十足的视频,应通过模版的制作和客户端的编写来实现。
- 李鹏军王亚平魏代梅陈磊许真真
- 关键词:会声会影模版客户端
- 动脉瘤夹闭术后行脑脊液引流对防治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动脉瘤夹闭术后行脑脊液引流对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2月至2014年1月102例颅内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在夹闭动脉瘤后进行脑脊液引流,对照组直接进行硬脑膜缝合,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4例(7.7%)发生脑积水,对照组11例(2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6.339,P=0.042);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95.2±17.6)cm/s和(120.4±21.5)cm/s,发生脑血管痉挛分别为5例(9.6%)和16例(3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6.489,P=0.000;χ2=7.812,P=0.005)。结论动脉瘤夹闭术后行脑脊液引流明显可降低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 陈磊张婧
- 关键词:动脉瘤夹闭术脑积水脑血管痉挛
- 头皮神经阻滞与切口浸润麻醉用于全麻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比较头皮神经阻滞与切口浸润麻醉用于全麻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全麻下行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57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9):对照组(C组)、头皮神经阻滞组(B组)和切口浸润麻醉组(I组).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B组采用0.75%罗哌卡因行双侧眶上神经(2ml)、滑车上神经(2ml)、颧颞神经(2ml)、耳颞神经(2ml)、枕大神经(3ml)、枕小神经(3ml)及第三枕神经(1ml)阻滞;I组采用0.75%罗哌卡因15ml行切口浸润麻醉.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维持BIS值40~60,MAP和HR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0%,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羟考酮0.1mg∕kg行超前镇痛.术后48h内若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2mg行补救镇痛,必要时可重复给予(给药间隔时间>15min).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于麻醉诱导前和术后3、12、24、48、72h时,抽取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0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记录术后羟考酮首次使用时间和术后48h内羟考酮用量;记录术后发热、恶心呕吐、眩晕、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局麻药中毒、皮下血肿、头皮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尼卡地平使用率降低,术后3h时血清IL-6浓度降低,术后12h时血清CRP浓度降低,术后12和24h时血清IL-10浓度升高,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羟考酮用量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I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与I组比较,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尼卡地平使用率降低,术后3h时血清IL-6浓度降低,术后12h时血清CRP浓度降低,术后12和24时血清IL-10浓度升高,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羟考酮用量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相对于切�
- 杨茜周莹李可陈磊张宗泽彭勉刘茂春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头皮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鞘瘤伴卒中1例
- 2006年
- 三叉神经鞘瘤占颅内神经鞘瘤的0.8%~8%,神经鞘瘤卒中临床上少见,三叉神经鞘瘤卒中罕见。现报道一例右侧桥小脑角三叉神经鞘瘤伴卒中的显微外科手术,对桥小脑角肿瘤的治疗进行总结。
- 欧明亮林洪杨春华陈磊廖亮
- 关键词:三叉神经鞘瘤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