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勤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短尾蝮蛇异氟烷气体麻醉方法介绍被引量:1
- 2015年
- 蛇类因其独有的形态、行为及生理特征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麻醉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是对蛇类进行很多其他实验的前提。然而,目前对蛇类等非模式动物的麻醉方法研究远不及标准实验动物(如小鼠)成熟。本文以短尾蝮蛇Gloydius brevicaudus气体麻醉为例,介绍一种适用于蛇类的安全麻醉方法,以有利于相关动物学研究的顺利开展。以预麻醉、诱导麻醉和苏醒3个步骤分别记录到的时间作为数据参数分析,20号短尾蝮蛇样本达到完全麻醉状态平均需要时间33.05 min,对异氟烷耐受性强的个体在1 h内也能麻醉完全,平均苏醒需要的时间为41.80min。麻醉用的时间越长,苏醒需要的时间也越长,进行相关实验操作需要综合考虑麻醉和苏醒的时间。
- 孙晓煜唐业忠陈勤
- 关键词:异氟烷
- 动物特殊感知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亿万年的进化,动物具备了超常的感觉能力和独特的神经结构及功能,以适应各自特殊的生态环境.本文简要综述了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蛇类红外感知觉、蝙蝠回声定位和动物磁导航与定向.主要包括信号接收和传感相关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信息处理的中枢神经机制,特殊信号相关的行为反应特征等.蛇类红外成像的生理基础是感受野的拓扑结构类似视觉系统,其红外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视觉系统.TRPA1被证明是红外热传感的关键分子,但工作原理仍不明确.蝙蝠回声定位信号模式大体有3类,即恒频-调频、调频以及咔哒声(click),与回声定位相关的神经结构和功能高度特化,具有很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以及目标识别能力.基于地磁场进行导航在动物界普遍存在,在脑部外加磁场可以改变动物的行进方向.动物磁受体的分子机制争议很大,主要有铁晶体理论和基团对理论两个学派,后者是光依赖性的.这些研究结果对仿生学和仿生工程制备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唐业忠陈其才陈勤
- 关键词:蝮蛇蝙蝠回声定位
- 弹琴蛙(Babina daunchina)广告鸣叫的声学分析
- 究对弹琴蛙Babina daunchina 峨眉山居群的雄性广告鸣叫进行了声学分析.繁殖季节中,雄性弹琴蛙有筑巢习性,以作为交配、产卵的基础.筑巢后,雄蛙常隐蔽于巢穴中鸣叫,因此雌蛙主要依赖于声音信息以选择配偶.
- 陈勤崔建国方光战Steven E. Brauth唐业忠
- 关键词:声学分析
- 小鲵属Hynobius系统学研究回顾被引量:3
- 2008年
- 本文对小鲵属系统学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总结了通过形态、细胞、分子等研究手段,在分类、系统发育、动物地理等研究层次上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并对将来的研究工作做出展望。
- 陈勤卿立燕曾晓茂
- 关键词:小鲵属系统学
- 蝮蛇捕食定位的视觉——红外交互感知机制
- 蝮蛇,为现已知的少数有红外成像能力的类群之一。通过独立的神经传导通路,眼睛和颊窝得到的视觉和红外信息分别传递至对侧中脑顶盖区域的视觉和红外感受神经元,以及双模神经元(即受视觉和红外两种信号交互影响的神经元)。对此,本研究...
- 陈勤邓欢欢Stenve E.Brauth丁利唐业忠
- 关键词:蝮蛇
- 文献传递
- 短尾蝮操作性条件反射训练探究被引量:2
- 2020年
- 操作性条件反射训练是研究动物认知行为的重要方法,目前这一方法在经典模式动物中的应用较成熟,但在蛇类等爬行动物上鲜有报道。蝮亚科Crotalinae蛇类特有的红外感知觉系统受到了动物学、神经生物学和仿生学研究的关注,有效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训练是揭示生物红外成像机制的关键方法。本实验以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为被试动物,采用Y迷宫考察了操作性条件反射训练的3种惩罚刺激方案。训练结果表明,水、高温、敲击刺激均不能使短尾蝮学会将Y迷宫路径选择与目标信号进行稳定关联。研究证明,基于现有惩罚刺激的训练方案对短尾蝮的条件反射习得效果弱于既有研究的其他实验动物。
- 朴弋戈刘杨唐业忠陈勤
- 关键词:操作性条件反射Y迷宫
- 猎物体温差异对短尾蝮捕食注毒量影响
- 2022年
- 毒液在毒蛇捕食行为中是重要且有限的资源,对不同状态的猎物进行差异化的毒液输出(毒液衡量)于毒蛇具有适应意义。蝮亚科Crotalinae蛇类具备感知热信号的红外系统,能对猎物体温进行差异化识别。毒液系统与红外系统均主要用于蝮亚科蛇类的捕食行为中,但2套系统间的互作却研究较少。实验使用化冻乳鼠作为猎物,将不同温度的乳鼠提供给7条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进行捕食,记录分析其捕食行为与毒液输出量,探究猎物体温对短尾蝮捕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尾蝮对不同温度的乳鼠表现出较为正常且相似的捕食行为,注毒量不受猎物体温的影响,但与个体体型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认为,在捕食小型哺乳类猎物的行为中,短尾蝮不会根据猎物体温差异调整排毒量。
- 朴弋戈唐业忠陈勤
- 关键词:捕食策略
- 一种TLR4结合肽NA39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多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LR4结合肽NA39及其应用。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多肽,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N NO:1所示。本发明筛选出一条包含39个氨基酸的结合肽,溶解性良好,且可以与TLR4稳定结合,...
- 刘杨李润寒陈勤唐业忠
- 蛇类红外感知研究进展
- 2013年
- 红外辐射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形式,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均会向其所在的环境释放辐射能。红外辐射中包含了大量人类无法感知的信息,蝮蛇是迄今所知的能够有效感知并利用红外信息的动物类群之一。蝮亚科蛇类的红外感知的器官是位于蛇眼和吻端之间面颊部的窝状器官——颊窝,以及其后的神经系统。从蛇类红外感知的解剖基础、行为学研究、生物化学研究等方面论述了蛇类红外感知的机理及其研究进展,并通过部分感官屏蔽的实验证明红外与可见光2种成像功能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即当蝮蛇双眼看不到或颊窝被阻塞的时候,另一种感知系统也能有效地完成对目标的识别和定位。通过各自的传导通路,红外信息和视觉信息被汇集于中脑视顶盖区域。在这一区域有对2种信息分别响应的神经元和响应复合信号的细胞——双模神经元。蝮蛇红外觉与视觉间具有补偿、加成和抑制3种相互作用。这样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蝮蛇在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下,消减捕食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干扰,最大程度地提高对猎物的识别和定位成功率。
- 陈勤杨萍唐业忠
- 关键词:蝮蛇
- 一种蛇毒中的抗炎多肽DAvp-1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蛇毒中的抗炎多肽DAvp‑1及其应用。具体提供了一种多肽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抗炎多肽DAvp‑1。本发明成功地从尖吻蝮蛇毒的噬菌体文库中筛选出了可以和TNFR1结合的一...
- 刘杨张亢然陈勤唐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