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抑郁
  • 4篇呆病
  • 4篇抑郁症
  • 4篇针灸
  • 4篇温胆汤
  • 4篇老年痴呆
  • 4篇老年痴呆病
  • 4篇痴呆
  • 4篇痴呆病
  • 3篇督脉
  • 3篇抑郁模型
  • 3篇临床应用体会
  • 3篇从督脉论治
  • 2篇蛋白
  • 2篇行为学
  • 2篇抑郁症模型
  • 2篇针刺
  • 2篇期门穴
  • 2篇中医
  • 2篇泻热

机构

  • 21篇厦门大学
  • 5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21篇陆汎
  • 5篇周海虹
  • 4篇王训
  • 4篇韩咏竹
  • 3篇胡纪源
  • 3篇周志华
  • 2篇胡纪原
  • 2篇陈艳玲
  • 2篇朱红梅
  • 1篇李凯
  • 1篇黄建军
  • 1篇谢俊杰
  • 1篇陈少东

传媒

  • 3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山西中医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厦门市科协2...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8篇1996
  • 1篇199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血浆COR及海马PKA、PKC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3
2008年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马普替林组,后3组进行大鼠抑郁症造模。电针组于实验第2d起电针"百会""印堂""足三里""丰隆"穴,隔日1次;马普替林组于实验第2d起灌服盐酸马普替林,每日1次。3w后观察大鼠行为学以及血浆中皮质醇(COR)含量和海马区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 (PKC)表达的变化。结果:抑郁症模型大鼠体重增长缓慢,水平和垂直活动及糖水消耗量均明显减少;血浆COR浓度明显升高;海马区PKA、PKC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电针组大鼠行为学得分、糖水消耗及体重增长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血浆COR浓度明显降低,且接近正常,并能有效地逆转抑郁大鼠海马PKA、PKC的阳性表达数量。马普替林组则能显著提高大鼠对糖水的消耗量、显著降低血浆COR,并明显提高PKA、PKC在海马区域的表达。结论:大鼠抑郁模型存在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HPAA)的功能紊乱,电针可调节HPAA的功能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海马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相关酶的功能而实现的。
陆汎朱红梅谢俊杰周海虹陈艳玲胡纪原
柴郁温胆汤及其拆方对抑郁大鼠血清ACTH、COR及海马cAMP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柴郁温胆汤及其拆方对抑郁大鼠血清ACTH、COR和海马cAMP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郁温胆汤组、化痰组、调气血组、养心脾组、马普替林组。参照Katz刺激方法制备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ACTH、COR和大鼠海马cA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CTH和COR水平明显升高、海马cAMP含量明显降低。同模型组相比,柴郁温胆汤组及调气血组能明显降低ACTH浓度(P<0.05);柴郁温胆汤组、化痰组和调气血组均能显著降低COR浓度(P<0.01);柴郁温胆汤组、化痰组和马普替林组均能够显著提升大鼠海马cAMP的含量(P<0.01)。[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以导致大鼠血清ACTH和COR水平升高;海马cAMP含量下降,柴郁温胆汤可以逆转这种改变,其中以调气血和化痰药作用为主,其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节HPA轴功能和细胞内信号传导有关。
周志华周海虹陆汎韩咏竹胡纪源王训
关键词:HPA轴ACTHCORCAMP
浅谈《内经》中的浅刺针法被引量:1
1996年
针刺深浅的问题,是针灸取效的重要环节。《素问·刺要论》指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针刺深浅不可偏废就已引起人们重视。然后世较少论及浅刺,故笔者试就《内经》有关浅刺法的内容,淡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陆汎
关键词:黄帝内经针刺浅刺针法
从督脉论治老年痴呆病
老年性痴呆是发生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本病病位在脑,病程迁延,本文研究发现,本病病因虽多与肝肾不足有关,但与奇经八脉、特别是督脉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治疗时如在补益肝肾的同时注重疏通督脉,可大大提高疗...
陆汎
关键词:老年痴呆中医治疗
文献传递
从督脉论治老年痴呆病
老年性痴呆是发生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神情淡漠恍惚、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性格怪癖、少言寡语,疑虑或记忆颠倒、智力减退或消失,倦怠嗜卧或烦躁少寐等症状。本病病位在脑,病程迁延,笔者在临床实...
陆汎
文献传递
张仲景刺期门泻热法浅探
1996年
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为肝之募穴,又是足太阴、厥阴、阳维脉之交会穴。主治胸腹胀满疼痛、胁下积聚,呕逆吐酸等症。东汉张仲景善用此穴,给后世医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陆汎
关键词:《伤寒论》期门穴热入血室泻热
张仲景刺期门泻热法浅探被引量:2
1996年
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为肝之募穴,又是足太阴、厥阴、阳维脉之交会穴。主治胸腹胀满疼痛,胁下积聚,呕逆吐酸等症。东汉张仲景善用此穴,给后世医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笔者仅就其在《伤寒论》中针刺期门穴以泻实热之法,作点滴分析。泻肝经盛实,以治“纵”、“横”《伤寒论》108条指出:“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
陆汎
关键词:期门穴泻热善用阳维脉寸口脉肋间隙
复溜穴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1
1996年
复溜穴位于太溪穴(足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上两寸,当跟腱前缘,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又名伏白穴、昌阳穴。历代多用其治疗腰痛、腹胀、水肿、盗汗、汗出不止及足痿诸症,笔者在临诊中应用复溜穴治疗一些病证,收到较好疗效,下面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治疗嗌干舌燥症 嗌干舌燥为津液耗伤之征,可因邪热内盛或阳虚水津不布而致,但最常见为肺肾阴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煎耗津液而成。故《内经》曰:“邪客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足少阴之脉“入肺中,沿喉咙,侠于舌本”,肾阴不足虚火循经上扰,或金水不能相生,肺失濡润,均可致嗌干舌燥。复溜穴属金,为肾经母穴,金能生水,可滋补肾阴,生津润肺而利舌咽。故《百症赋》言其:“
陆汎
关键词:复溜穴痛经腹水症肾结石
奇经八脉与老年性痴呆关系探讨被引量:13
2003年
奇经八脉在经络循行、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与大脑及老年性痴呆关系密切 ,探讨从奇经八脉的理论出发 ,针灸与中药并用 ,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规律。
陆汎
关键词:奇经八脉老年痴呆病针灸疗法
柴郁温胆汤对大鼠抑郁模型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31
2008年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柴郁温胆汤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用旷场行为测定及糖水消耗试验进行行为学评分,并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观察模型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抑郁症模型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水平和垂直活动及糖水消耗量均明显减少(P<0.05,P<0.01);杏仁核NE、DA、5-HT、HVA含量减少(P<0.05);纹状体NE、DA、5-HT含量减少(P<0.05)。柴郁温胆汤能改善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升高杏仁核NE、5-HIAA、5-HT、HVA(P<0.05)及DA含量(P<0.01),升高纹状体DA和5-HT含量(P<0.05)。结论:柴郁温胆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周海虹陆汎陈艳玲朱红梅王训胡纪原韩咏竹
关键词:抑郁症行为学单胺类神经递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