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忻

作品数:4 被引量:6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塔里木盆地
  • 4篇盆地
  • 2篇油气
  • 1篇地震相
  • 1篇地震相特征
  • 1篇油气分布
  • 1篇油气分布规律
  • 1篇油气聚集
  • 1篇源岩
  • 1篇震相
  • 1篇震相特征
  • 1篇沙雅隆起
  • 1篇石炭
  • 1篇石炭系
  • 1篇烃源
  • 1篇烃源岩
  • 1篇下寒武统
  • 1篇古隆起
  • 1篇寒武统
  • 1篇不整合

机构

  • 4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郭忻
  • 2篇蒋华山
  • 2篇谢大庆
  • 2篇李京昌
  • 2篇郑孟林
  • 1篇金之钧
  • 1篇许杰
  • 1篇何宏
  • 1篇高亚宾
  • 1篇王毅
  • 1篇张仲培
  • 1篇吴疆

传媒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烃源岩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各个层系烃源岩发育的规模,达到对石炭系烃源岩深入研究的目的,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开展了有机质丰度、厚度、分布范围以及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发育的时期是卡拉沙依组优质烃源岩发育最重要阶段;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潟湖相分布的区域,即以玛参1井为中心的玛扎塔格构造带附近是优质烃源岩分布最好的区域,甚至优于塔西南山前带,在这一区域中有机碳含量大于2%,厚约60 m,处于低成熟-成熟的过渡阶段。但是,总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卡拉沙依组优质烃源岩分布相对局限。
李京昌吴疆何宏许杰郭忻
关键词:烃源岩石炭系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下寒武统地震相特征及沉积相分布
2022年
基于塔里木盆地钻遇中-下寒武统近30口井钻井、测井、元素地球化学及元素录井资料,200余条区域二维、三维地震测线,结合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利用地震波形分类分析技术总结台盆区地震反射特征,在中-下寒武统划分出强振幅好连续中-低频平行席状亚相、中强振幅好连续中-高频平行、亚平行席(板)状亚相等5类8种具有沉积意义地震亚相。综合地震相、钻井标定、岩性组合等在中-下寒武统识别出碳酸盐缓坡、台地、台地边缘、台缘斜坡、陆棚和盆地等6种沉积体系。研究认为中、下寒武统发育两套储盖组合,是深层寒武系油气勘探潜力领域。
高亚宾郭忻潘泉涌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地震相沉积相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被引量:30
2013年
沙雅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单元,有关隆起结构、演化及其对油气藏控制的认识始终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全区钻井资料的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进行了地质编图,对复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解剖,明确了关键构造事件和隆起的演化特征。研究证实,隆起经历了寒武纪-奥陶纪沉积古隆起、志留纪-白垩纪构造古隆起和新生代埋藏古隆起三大演化阶段,发生了多期构造事件,形成了多个不整合面。志留系沉积前的构造事件导致了雅克拉断凸的形成,断凸区成为志留系的物源区。东河砂岩-石炭系沉积前的构造事件在隆起南部形成了英买力、哈拉哈唐、阿克库勒、草湖等背、向斜,形成了凹、凸结构,并形成了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的断裂。古近纪的弱伸展-剪切作用导致了老断层的重新活动,在盆地浅层形成了一系列雁列构造,使隆起复杂化。新近纪以来的翘倾作用导致了隆起区三叠系以来的地层向北倾伏。隆起的南北分带和纵向分层特征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形成了两个油气聚集带、一个油气聚集区。纵向上形成了深部与碳酸盐岩地层相关油气藏和浅层与断裂、低幅度构造、地层不整合、岩性等相关的油气藏。浅层油气藏一般位于深层碳酸盐岩大型油气藏的上部,为次生油气藏。油气藏的形成除了受烃源岩分布、断裂、褶皱、隆起、不整合等因素控制外,碳酸盐岩岩性的溶蚀性差异也导致了油气成藏的复杂性。
谢大庆郑孟林蒋华山郭忻
关键词:沙雅隆起不整合油气分布
塔里木盆地叠合演化与油气聚集被引量:33
2014年
根据前人成果和石油勘探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进行了解剖,认为自寒武纪以来,它经历了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等四大构造演化阶段。寒武纪—泥盆纪盆地演化阶段受周缘板块裂离与汇聚的控制,以碳酸盐岩、膏盐岩和碎屑岩建造为特征,盆地基底整体由早期的西高、东低向东高西低翘倾转变,中奥陶世末的构造事件形成了沙雅、塔中和塔西南古隆起,志留纪晚期的构造事件导致了盆地的整体隆升与剥蚀。石炭纪—二叠纪进入陆表海盆地和陆内坳陷演化阶段,以碳酸盐岩和膏泥岩建造为主要特征,整体表现为西南降、东北抬的构造格局。二叠纪沉积末的构造事件导致了盆地隆升与剥蚀,北部构造变形、剥蚀强烈。三叠纪形成了南、北山前坳陷和台内坳陷盆地,侏罗纪沉积主要在山前坳陷。自白垩纪—古近纪,盆地整体沉降,发生了海侵,逐渐形成大型陆内坳陷盆地,白垩纪末构造事件导致了巴楚隆起的初步形成和地层的剥蚀,新近纪晚期的构造事件形成库车、塔西南前陆盆地和中央隆起带。盆地叠合演化形成了中-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三叠系-侏罗系等多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与盆地内叠合联片发育的中-下寒武统膏泥岩、上奥陶统泥岩、石炭系膏泥岩、三叠系-侏罗系泥岩、煤系和古近系-新近系膏盐岩、泥岩构成了盆地内最佳的源盖组合,成为油气富集的基础。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碎屑岩中的砂岩储层与构造作用形成的圈闭形成了盆地良好的储-圈组合,成为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盆地的多期叠合演化形成了台盆区下组合、中组合和山前坳陷区上组合三大勘探层系。勘探成果显示,古隆起、古斜坡和烃源岩的分布控制盆地内油气分布。
郑孟林王毅金之钧李京昌张仲培蒋华山谢大庆郭忻
关键词:古隆起油气聚集塔里木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