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孟林

作品数:109 被引量:1,326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天文地球
  • 38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5篇盆地
  • 40篇油气
  • 26篇准噶尔盆地
  • 17篇勘探
  • 14篇地质
  • 13篇凹陷
  • 11篇石炭
  • 10篇油气聚集
  • 10篇鄂尔多斯盆地
  • 9篇塔里木盆地
  • 8篇地层
  • 8篇新生代
  • 8篇油气勘探
  • 8篇三叠
  • 8篇含油
  • 8篇含油气
  • 6篇页岩
  • 6篇页岩油
  • 6篇油气盆地
  • 6篇石炭系

机构

  • 6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9篇中国石油化工...
  • 18篇中国石油
  • 12篇长安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西北大学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化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新疆...
  • 2篇中国石化股份...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109篇郑孟林
  • 17篇何文军
  • 16篇吴海生
  • 11篇唐勇
  • 9篇李明杰
  • 9篇金之钧
  • 9篇杨兴科
  • 8篇张军勇
  • 8篇何碧竹
  • 8篇王毅
  • 7篇王韬
  • 7篇杨翼波
  • 6篇郭旭光
  • 6篇丁靖
  • 6篇蔡志慧
  • 6篇王霞田
  • 6篇李永军
  • 5篇陈磊
  • 5篇支东明
  • 5篇郭文建

传媒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地学前缘
  • 5篇新疆石油地质
  • 5篇岩石学报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质论评
  • 3篇石油学报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世界地质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新疆地质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6篇2023
  • 9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侏罗纪构造-沉积演化被引量:8
2019年
本文以野外实测剖面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调查,通过地层学、岩石组合特征及沉积盆地分析,并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及年代地层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对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侏罗系岩石组合、沉积类型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明确了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侏罗纪的地层分布特征、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及构造-沉积演化过程。以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为标志,将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侏罗系划分为2个构造层(卡尼阶-诺利阶构造层和瑞替阶-基默里阶构造层),并详细叙述了不同构造层内各地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变化及岩性特征。研究区上三叠统-侏罗系以海陆过渡相和海相沉积为主,其中海陆过渡相包括三角洲相和潮坪-泻湖相,海相包括碳酸盐缓坡、蒸发台地、局限台地、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相沉积。卡尼期主要发育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相沉积(北羌塘坳陷)和滨浅海沉积(南羌塘坳陷)。诺利期早期以碳酸盐岩缓坡-混积陆棚沉积为主,诺利期晚期、赫塘期-巴柔期、卡洛期和基默里期主要发育潮坪-三角洲相沉积(北羌塘坳陷)和滨浅海沉积(南羌塘坳陷),巴通期和牛津期以蒸发台地-局限台地-混积陆棚沉积为主。沉积相东西向带状展布,东部低隆起是分割南北相带的重要构造单元,并在巴通期及牛津期为水下隆起,控制着羌塘东部局限台地、蒸发台地及台地边缘的分布。将区域构造背景与沉积记录相结合,总结出5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活动陆缘阶段(卡尼期,Ⅰ1)、前陆盆地演化阶段(诺利期,Ⅰ2)、裂陷-坳陷阶段(瑞替期-巴柔期,Ⅱ1)、被动陆缘-坳陷阶段(巴通期-卡洛期,Ⅱ2)和被动陆缘-坳陷阶段(牛津期-基默里期,Ⅱ3)。
刘若涵何碧竹郑孟林彭阳陈威威余卓颖贠晓瑞徐士陆
关键词:沉积相构造-沉积演化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及周缘佳木河组划分对比新认识与天然气勘探方向被引量:8
2021年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及周缘佳木河组是一套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层系,佳木河组划分对比研究对天然气勘探选区选带具有指导作用。前人研究中,佳木河组在露头、钻井、地震对比不清、天然气接续勘探方向不明。应用多种地层研究方法,综合对比佳木河组露头、井下、地震特征,并结合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进而探讨佳木河组划分对比方案及天然气勘探方向。结果表明:佳木河组为“下碎屑岩、上火山岩”岩性组合,时代归属早二叠世,厚度由玛北向中拐方向减薄;玛南—中拐地区原划为佳木河组的部分井段被剔除该层、属于上石炭统;玛北地区佳木河组具有供气能力,玛北地区深部是天然气勘探有利方向,佳木河组—石炭系“自生自储”“新生古储”的构造—岩性圈闭具备较好潜力。
王韬郑孟林任海姣李婷吴海生王绪龙张越迁常秋生李永军王霞田
关键词:佳木河组地层划分对比天然气勘探准噶尔盆地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被引量:9
2003年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断层的控制 ,为东西向展布的断陷湖盆 ;盆地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坳陷及其以后的改造三大阶段。目前控制侏罗系展布的断层有正断层、逆冲断层和反转断层等。白垩纪盆地受北东向断层的控制 ,对侏罗纪盆地进行了叠合改造。两个时代的盆地在空间上存在翘倾叠合、叠合保存、部分叠合改造三种干涉方式。盆地的叠合保存区对侏罗系烃源岩埋藏较好 ,对油气形成有利。
郑孟林曹春潮李明杰张军勇
青藏高原构造特征、盆地演化和油气远景评价
刘池阳杨兴科赖绍聪任战利陈刚王定一鲁兵郑孟林孙冬胜魏永佩赵重远赵红格
该项目首次揭示了青藏高原演化与晚期-超晚期油气成藏定位的关系,提出了早中新世早中期[20±2~4Ma]为羌塘盆地与中国大陆发生深刻转折期;提出了羌塘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块盆带(山)系统动力学和羌塘旋回及边界断裂构造带...
关键词:
关键词:青藏高原油气远景评价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被引量:35
2020年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典型的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综合利用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油藏特征及形成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芦草沟组大面积含油,以游离态和吸附态2种状态在多层"甜点"层的微—纳米孔喉、层理缝中聚集,被页岩隔层分隔,存在上、下2个"甜点"富集层段。页岩油藏地层压力、成熟度从凹陷区向斜坡区逐渐降低,原油密度逐渐增大。烃源岩品质及成熟度控制了页岩油的分布与原油性质,沉积微相控制了页岩油的分布层位,页岩的岩性与物性控制了页岩油的富集甜点,生烃增压是页岩油成藏的主要动力。
霍进支东明郑孟林唐勇王霞田常秋生郭旭光丁靖何文军鲍海娟高阳
关键词:页岩油油藏特征芦草沟组吉木萨尔凹陷准噶尔盆地
北山—阿拉善地区白垩纪、侏罗纪盆地叠合特征被引量:16
2003年
研究区发育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断裂的控制,为东西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白垩纪盆地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为北东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经历早白垩世的伸展断陷及其以后的后期改造阶段。两大世代的盆地在空间上存在翘倾叠合、叠合保存、部分叠合改造等三种方式。盆地的叠合保存对侏罗系烃源岩的油气形成最为有利。
郑孟林李明杰曹春潮张军勇
关键词:白垩纪盆地
青海共和盆地东北缘中-新生代热演化史:来自沟后杂岩体及当家寺岩体的低温热年代学证据被引量:6
2021年
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新生代隆升初始的时间、位置多有争议。共和盆地处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带的结合部,是研究盆-山耦合、构造热演化的理想位置。新近在盆地东北部发现了异常高温的干热岩体,其热源机制和经历的热历史过程是进一步地热藏开发的关键。本文对盆地东北缘青海南山和沟后杂岩体以及盆地内瓦里贡-过马营隆起的当家寺岩体进行了系统的低温热年代学分析,以追溯该区经历的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模拟结果显示,当家寺岩体和沟后杂岩体自三叠纪结晶以来,在侏罗纪-白垩纪,经历200~150Ma和135~100Ma两期快速冷却抬升,可能与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依次向北碰撞拼接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远程效应有关。裂变径迹和(U-Th)/He模拟结果显示,沟后杂岩体记录到晚中新世(15~5Ma)的快速冷却事件,而盆地东部当家寺岩体的样品未记录到该期的快速冷却事件,可能是北倾的青海南山南缘逆冲断裂晚新生代再活动使得沟后杂岩体在新近纪晚期快速隆升造成,而当家寺岩体主要受右行走滑-逆冲的瓦里贡断裂的控制,并未发生该时期的快速冷却抬升事件。因此,青藏高原东北部差异隆升、热历史过程不仅受区域构造作用的控制,也明显受不同时期的活动断裂及古地貌的影响。共和盆地东北缘露头岩体热历史过程未见到明显的中新世以来的增热现象,与共和盆地内干热岩存在的增热特征不同。
贠晓瑞蔡志慧何碧竹张盛生刘若涵郑孟林郑孟林陈辉明
关键词:中-新生代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差异隆升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应用地质、地震、非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中西部前陆盆地为复合、叠合盆地,具有双层结构模式,盆地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盆地内塑性岩层对构造变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各前陆盆...
李明杰郑孟林高岩
关键词:前陆盆地冲断带勘探前景
文献传递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油气输导体系与勘探方向被引量:10
2006年
古生界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通过分析古生界油气输导层、不整合面和输导型断裂分布特征,认为台盆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输导层、泥盆系砂岩输导层、加里东期和海西期的不整合面和断裂组成了良好的输导体系;划分了海西晚期主成藏期的中、下奥陶统顶面油气运聚单元,根据运聚单元与输导体系差异、有效烃源岩热演化差异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对油气运聚单元的运聚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提出塔北沙西凸起-阿克库勒凸起、塔中Ⅰ号断裂带和塔中10-塔中1井一带是台盆区大型油气田的勘探方向,中央隆起两个倾没端、满西地区、阿瓦提坳陷北部是值得高度重视的3个勘探领域。
张达景王英民肖志高吴茂炳郑孟林张卫彪
关键词:大型油气田勘探方向
玛南斜坡区上乌尔禾组弱胶结砂砾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6
2022年
为明确准噶尔玛南斜坡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弱胶结砂砾岩储层对油气富集的影响,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分析化验等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乌尔禾组储层为泥质杂基充填弱胶结低孔低渗砂砾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发育大—中孔中—细喉道型、小—微孔细喉道型和微孔—裂缝型3类储集空间;一类储层平均孔隙度大于9.0%,平均渗透率大于10.000 mD,具大—中孔中—细喉道的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的质量受沉积环境直接控制,三角洲扇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优质储层沉积相。古地貌特征间接影响储层物性,古沟槽区水动力强,泥质含量低,物性好。研究区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为主,对储集空间改造有限,砾石支撑抑制压实作用使原生粒间孔得以大量保存。研究结果丰富了玛南斜坡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特征,对后期砂砾岩储层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然郑孟林杨森赵辛楣姜懿洋万敏
关键词:储层特征泥质含量准噶尔盆地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