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广顺

作品数:36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缺血
  • 8篇灶性
  • 8篇手术
  • 8篇脑缺血
  • 7篇再灌注
  • 7篇灶性脑缺血
  • 7篇颅脑
  • 7篇颅脑损伤
  • 7篇脑损伤
  • 7篇灌注
  • 7篇出血
  • 6篇蛋白
  • 6篇基因
  • 5篇血肿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相关肽
  • 5篇脑出血
  • 5篇局灶
  • 5篇局灶性
  • 5篇局灶性脑缺血

机构

  • 21篇厦门市第二医...
  • 16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锦州医学院附...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6篇郑广顺
  • 12篇马书伟
  • 11篇徐志纯
  • 10篇郭金陶
  • 9篇杨涌杰
  • 8篇方秀斌
  • 7篇高亮
  • 3篇邱晓毅
  • 3篇栾晓祖
  • 3篇陶贵周
  • 3篇刘畅
  • 2篇肖德勇
  • 2篇关俊宏
  • 1篇张小军
  • 1篇张辉
  • 1篇罗春
  • 1篇魏梁锋
  • 1篇王占祥
  • 1篇杨伟群
  • 1篇宋振全

传媒

  • 6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康复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2011中华...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5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4篇2004
  • 1篇199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2/07在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实验室进行,取清洁级8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抽签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10只。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2h后再次麻醉大鼠,直视下轻轻拔出栓线约10mm以实现再灌注。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h后经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m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缺血2h后经腹腔注入2mg/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0.5mL和1000U/mL神经生长因子0.5mL,1次/d,连续10d,第一次给药均在缺血再灌注后15min内完成。假手术组分离血管,不插栓线、不注射药物外,其余皆同于两组动物。按照ZeaLonga5级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选取评分为1,2和3分的动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比较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间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结果:实验过程中缺血再灌注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分别有3只和2只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不符合模型判断标准,其余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10d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Morris水迷宫的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比假手术组大鼠长(P<0.0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大鼠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比缺血再灌注组缩短(P<0.01)。②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穿越原平台位置水域的次数明显比假手术组大鼠少[(1.79±0.39),(4.30±0.73)次/min,P<0.0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大鼠穿越原平台位置水域的次数明显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多[(3.16±1.03),(1.79±0.39)次/min,P<0.01]。结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能显著改善大鼠大脑中动�
郑广顺杨涌杰方秀斌
关键词:脑缺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生长因子
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对颅内疾病微创治疗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颅内疾病患者58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5例;脑积水2例;颅内张力性积气1例)评价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其在颅内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经采用CT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手术治疗颅内疾病患者58例,存活51例;死亡4例;术后放弃治疗3例。结论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血肿、积水、积气是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徐志纯郑广顺
关键词:微创外科颅内血肿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延迟相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缺血预适应是一种内源性的保护机制,其延迟相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保护作用已在不同种属动物和临床病人中得到证实,其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触发物质、中介物质和效应物质,并已扩展到药理性预适应。
刘畅陶贵周郑广顺
文献传递
脑性耗盐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郑广顺徐志纯郭金陶马书伟
MT及bFGF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最宜条件,为细胞移植提供寿命相对较长种子细胞。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和纯化大鼠MSCs,以褪黑素(MT)、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为诱导剂定向诱导大鼠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以免疫荧光法测定分化细胞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GFAP)的表达。结果:MT、bFGF诱导分化3 d部分细胞胞体收缩成三角形,有些成为简单的双极或多极细胞。诱导72 h细胞开始表达NSE,9-l4 d阳性细胞增多,其中MT+bFGF组变化显著,细胞不表达GFAP。结论:MT和bFGF可以诱导大鼠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并存活14 d以上稳定表达神经元细胞的特异性标记NSE。
高亮郑广顺赖红吕永利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myc蛋白和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即早基因c- myc蛋白和c-myc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法检测c -myc蛋白和mRNA表达 ,利用原位杂交法和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c -myc蛋白和c- myc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增强 ;凋亡细胞显著增多(P <0 . 0 1)。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能够引起c- myc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 ,从而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引发神经细胞凋亡。
高亮杨涌杰郑广顺
关键词:MRNA表达C-MYC蛋白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原位杂交法即早基因
CGRP和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HSP70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未见HSP70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海马HSP70阳性细胞数增多。分别注射CGRP或NGF后海马区HSP70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二者合用时平均光密度值较比单独应用高(P<0.05)。结论CGRP和NGF上调缺血神经元HSP70的表达,二者合用作用更强,对缺血神经元恢复有促进作用。
郑广顺杨涌杰高亮方秀斌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热休克蛋白70
泰绫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泰绫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53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及术后应用泰绫止血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使用泰绫创面贴敷后术中止血满意,术后无再次出血,复查头部CT术区无血肿,近、远期无感染及排斥反应。结论泰绫应用简单,操作方便,创面止血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可作为各类型颅脑损伤手术常用止血材料。
郑广顺马书伟郭金陶徐志纯
关键词:颅脑损伤手术可吸收性止血材料
CGRP和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p53、HSP70表达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p53 mRNA及其蛋白、HSP70 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C...
郑广顺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P53水迷宫
文献传递
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及联合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及联合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在开颅手术中即应用尼莫地平,术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20mg24h微泵维持匀速静脉注射,疗程14d,后改为尼莫地平片60mg,4次/d,疗程7d,并于术后第3天开始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除未给予尼莫地平及行腰大池引流外其他治疗相同。记录两组入院后14dGCS评分及监测7d的颅内压变化,以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4个月时对两组GOS评分及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7d内颅内压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入院后14d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为(6.5±2.5)d,对照组为(14.5±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迟发性出血例数略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GO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硬膜下积液、脑积水及脑梗死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为25.4%(P<0.05)。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及联合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马书伟郑广顺
关键词:颅脑损伤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出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