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向春
- 作品数:31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NIMBY:当族群遗产遭遇国家与世界
- 2012年
- 族群遗产对于该族群而言绝非仅仅是日常生活中存留下来的遗留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遗产承载了族群内部成员的情感依托、知识与信仰,由此促成了族群成员对于本族群的认同,而这一认同也成为族群遗产保护的关键所在。然而,今天在"国家遗产"、"世界遗产"的申报热潮中,族群遗产不可避免地在国家与世界层面被动员与调动,由此引发了以"遗产"为中介,族群同国家与世界两股力量的遭遇与碰撞。针对这类问题,文章特别强调了族群遗产向"家园遗产"的回归。
- 郑向春
- 一曲新词酒一杯:遗产、旅游与文本的互文性研究
- 栽种于滇北茨中村与滇南南乡坝的葡萄品种——玫瑰蜜(rose honey),'酿'出了大大小小十多个葡萄酒品牌,人们纷纷从国内外赶来,一睹搭建于非传统葡萄栽种区域的万亩葡萄园风采。在此葡萄酒风潮背后,其实蕴含了葡萄酒文本与...
- 郑向春
- 关键词:旅游活动叙事文本互文性
- 遗产,从古代到现代:祖产、垃圾与奖励
- 2014年
- 从过去与现在、文化与人类学的关系维度中看待与研究遗产,遗产将呈现出动态性、易变性与转换性特质,透过祖产、奖励与垃圾理论的实践,遗产的这一动态转换与变迁过程得以进一步体现,但同样在这些过程中所显现出的遗产社会化、固态化与网络化现象与问题则值得反思与探讨。
- Nelson Graburn郑向春
- 关键词:遗产垃圾
- 物质的时空旅行——云南高原坝子葡萄的前世今生
- 2009年
- 以来自高原坝子的葡萄作为人类学视域中的物,通过坝子里的人及其历史表述,探讨历史真实、话语权力、符号性消费的问题。在以葡萄为媒介的人、地、历史、符号等要素互动过程中,探讨对坝子里与坝子外社会的变动与影响。
- 郑向春
- 关键词:葡萄话语权力
- 归属、认同与转换:对遗产与族群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在今天强调遗产保护与"申遗"热的情境之下,遗产与族群的关系也随之成为了学界讨论与批评的焦点。归属于某一特定族群的遗产,不仅是该族群认同的依据,更是维系族群内部成员关系的纽带,然而,如今,当族群遗产不可避免的与国家甚至全球体系遭遇后,遗产的归属问题、文化价值问题等均受到这些强大力量的挑战,针对由此而引发的问题,文章特别强调了族群遗产向"家园遗产"的回归。
- 郑向春
- 关键词:遗产族群
- “家—家园”视角下的“非遗”传承研究——以热贡唐卡技艺传承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无形性"与精神内涵,是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对接中最重要却最容易丧失的部分,"家—家园"提供了一个能够稳定与延续住这种精神内涵的维度。"家—家园"在今天唐卡技艺的传承中,同唐卡相互构建,并进而稳定了唐卡技艺中的无形性内涵。
- 郑向春
- 关键词:传承热贡唐卡
- 艺术研究的西方途径:历史与文化语境
- 2016年
- 艺术人类学研究融合了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美学等学科概念与方法。在此语境中,艺术经历了殖民化、全球化等跨文化转换过程,并逐渐从一种地方性实践,演化为族群认同的符号,商业与旅游的象征,并最终在当代世界中,通过与非西方族群、都市艺术卓有成效的对话,不断突破与消解着自身边界。
- 纳尔什·格雷本郑向春葛荣玲
- 关键词:艺术史遗产
- 叙事: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并接策略被引量:7
- 2009年
- 对于"他者"的研究与关注,体现了人类学自身综合性与开放性的学科特征。人类学总是在对他学科的差异性整合中,不断地认识和完善自我。从叙事的角度,探讨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粘合过程,不仅符合人类学进行自我整合的学科特征,而且也有益于研究具体族群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叙事作为二者并接策略具有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可以通过移植策略、再生产策略、建构时间秩序策略、视点转移策略、交流策略实现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并接。
- 郑向春
- 关键词:叙事人类学历史学
- 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海峡两岸圆桌论坛·实录
- 徐新建(四川大学教授、人类学高级论坛副秘书长):大家好。今天的话题围绕"文化转型"展开。据我所知这既是人类学圈的一个新提法,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想请徐杰舜教授首先交代一下议题的来源和这次圆桌对话的意义。虽然在座有部分...
- 徐新建徐杰舜赵旭东王明珂余潇枫林淑蓉徐黎丽关凯朱炳祥蔡华郑向春刘琪刘珩潘英海陈刚李晓明林敏霞丁苏安陈丽琴谢贵平明跃玲安晓平黄玲廖丹子
- 文献传递
- 遗产与旅游: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与背离被引量:25
- 2008年
- 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并延续的传统,蕴含着人类存续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如今时代、权力、商业等因素的操控中,遗产成为了一种被出售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以来大规模的群众旅游,为这一传统的出售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群。以遗产作为品牌的遗产旅游,一方面体现了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并置;另一方面,旅游者对遗产传统文化的消费本身根植了现代性对这一文化的损害,如何消费传统的问题成为了关系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 彭兆荣郑向春
- 关键词:遗产旅游遗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