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紫华

作品数:97 被引量:338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哲学宗教
  • 28篇文学
  • 12篇艺术
  • 10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3篇美学
  • 13篇美学思想
  • 12篇审美
  • 11篇艺术
  • 8篇哲学
  • 7篇原始思维
  • 7篇悲剧
  • 6篇东方美学
  • 6篇诗学
  • 6篇思维
  • 6篇美学特征
  • 5篇诗性
  • 5篇禅宗
  • 5篇逻辑
  • 4篇审美思想
  • 4篇诗性思维
  • 4篇天人合一
  • 4篇维柯
  • 4篇维特根斯坦
  • 4篇文化

机构

  • 90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湖北第二师范...
  • 3篇三峡大学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琼州学院
  • 2篇厦门大学
  • 2篇高等教育出版...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学院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郧阳师范专科...
  • 1篇深圳证券交易...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北京高等教育...
  • 1篇海南热带海洋...

作者

  • 95篇邱紫华
  • 8篇陈欣
  • 4篇刘程
  • 3篇李宁
  • 2篇于涛
  • 2篇姜岳斌
  • 2篇孙莉娜
  • 2篇李文斌
  • 1篇刘渊
  • 1篇王宜峰
  • 1篇陈蓉
  • 1篇邓新华
  • 1篇潘世东
  • 1篇余锐
  • 1篇郑振龙
  • 1篇阎伟
  • 1篇苏晖
  • 1篇李彩云
  • 1篇潘和平
  • 1篇习传进

传媒

  • 12篇华中师范大学...
  • 7篇三峡大学学报...
  • 6篇武汉理工大学...
  • 6篇郧阳师范高等...
  • 6篇湖北理工学院...
  • 3篇文艺研究
  • 3篇厦门大学学报...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3篇西北师大学报...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2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求是学刊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以中世纪波斯文学名著《列王纪选》和《蕾莉与马杰农》为范例 ,从美学悲剧性的角度 ,分析了它们所表现的悲剧人物的美学特征及陷入悲剧的基本方式 ;论证了古代波斯的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的美学特征 ;
邱紫华李宁
关键词:中世纪波斯文学悲剧意识
“反概念”:禅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异质同构性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古代的禅宗哲学和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理性哲学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大胆挑战理性的形式逻辑规则,并以反逻辑的话语形式颠覆了传统的逻辑规则。这两种异质的哲学都质疑理性逻辑概念的唯一性和合法性,都反对理性哲学为了坚持概念的普遍性而扼杀语词的个性化生命的举措,都采用了超越语言逻辑规范的话语策略来反对理性主义逻辑的霸权等,因而,它们在反逻辑、反概念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同构性。
邱紫华吴俐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哲学
维特根斯坦对符号主义美学的影响和启示
2005年
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论证了前期维特根斯坦对符号主义美学家苏珊.朗格的影响和启示,具体表现在对记号与符号的区分、对逻辑形式的强调等。朗格受维氏的影响是整体上的,而局部的改造和提升(如情感指人类情感概念而非静默的宗教情绪,逻辑形式是可言说的并表现为生命形式)在所难免。
刘程邱紫华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苏珊·朗格
莎士比亚的喜剧美学思想被引量:8
2005年
莎士比亚的喜剧沿袭了中世纪重欢乐而轻讽刺的喜剧传统,其题材都以恋爱为主题,表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莎士比亚的喜剧呈现了独有的美学思想与美学风格:其结构方式是“悲哀的开端,欢乐的结尾”;善于建构真正的喜剧纠纷;具有狂欢化色彩。
邱紫华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美学思想
“美无本体”论——兼论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地位和作用被引量:9
1999年
审美活动属于认识论和实践论范围,不属于本体论范围;从认识和实践看,美无本体、本质,不存在那种单单具有“美”的性质的实体;本体论中不存在主体客体的区分,只有在认识论和实践论中才有必要划分主体和客体;审美活动是主体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实践性的认知关系或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审美判断是一种包含着客体内容的主观判断;
邱紫华
关键词:认识论实践论客体主观能动作用
古代苏美尔民族的美学思想被引量:1
1999年
论述了古代苏美尔人的原始思维特征 ,以及这种特征对审美思维的影响 ;论述了处于审美观念发生早期的苏美尔人的重要的审美观念 ,揭示了苏美尔人以生命力旺盛为美、以有益于生命生活的事物为美的审美思想的基本特点 ;论证了苏美尔人因渴求生命永恒而产生出来的。
邱紫华李宁
关键词:苏美尔原始思维生命悲剧意识
向前延伸的学术情缘
1999年
还在我攻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时,就读到了创刊不久的《文艺研究》。当时,它在雨后春笋般的学术刊物中就颇引人注目。首先,它所登载的文章大都是国内有名的理论家和学者所作,在理论上的拨乱反正中,敢于批判“极左”观点,解剖那些错误观念深刻透彻,在思想解放中起着重...
邱紫华
关键词:文艺研究东方美学理论品格学术黑格尔美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特点与后现代精神被引量:2
2017年
后现代主义哲学与文化思潮横空出世,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不确定性、分裂性、解构经典(去经典化)、杂交混成性、戏谑狂欢化等。后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化思潮对于传统哲学和文化表现出了强大的叛逆性、批判性、超越性和创新性。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后现代主义精神存在于人类精神思想和文化的进程中,"后现代"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只要这种精神现象和文化思想符合"后现代"的基本特征。唐宋时期的禅宗精神就是宗教领域中涌现出来的"后现代精神"。"后现代"所说的"后",是要永远保持对于现有事物和现有秩序的超越态度。
邱紫华
关键词:后现代精神不确定性分裂性去经典化
对一个流行的艺术命题的美学诘问——质疑“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
2017年
在中国艺术界流行着"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说法,它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界的信念。这个命题在理论上从来没有论证,且经不起分析;在实践中不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命题。从逻辑学看,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要跃升为世界的,需要转化条件。这三个必备的条件是:它们拥有人性和人道主义的自由进步精神;它本身是优质的、开放性的,既能影响其他民族,又能吸收别人的优质;它不仅能够为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奉献新的艺术形式,又能启发其他民族的创新精神。
毛世福邱紫华
关键词:民族性文学艺术开放性
论禅宗之“不立文字”的“艺术传达”创新
2020年
“不立文字”是禅宗所坚守的一种以“非声音”、“非概念”语言为主要内容的“泛语言”观念。这种“泛语言”观念认为,人类生活中一切可以传情达意的方式,一切可以“以心传心”的方式,都是可供交流的“语言”,而非口头的、仅仅用声音来表达的“言语”。禅宗“不立文字”的宗旨和思想,引发了“艺术传达”的创新方式,即运用艺术的手段,运用非语言文字的“艺术符号”来表达思想情感,激发了中国诗歌、绘画、园林艺术更加追求艺术表现的含蓄和韵味。
陈欣邱紫华
关键词:禅宗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